胡姓名人堂(13)
241、胡也频
  胡也频(1903~1931.2.7)福建福州人。幼年当过学徒工,后曾入海军学校学习。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任《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春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书籍。1930年春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学生成立“文学会”,研究讨论革命文学。不久,遭到当局通缉。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同丁玲等人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在上海参加
左联五烈士(19031931)
242、胡应麟
  (1551-1602) 明代诗人。字元瑞,又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幼年即能为诗,万历中举,后会试不第。乃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专力著述,广引博征。其诗虽承七子余风,但诗论稍有改变,反对刻意章句,提倡天功神力,特别强调诗的兴象,由重格调转向重神韵。有《诗薮》20卷,其论古今诗歌诗话。另有《少室山房类稿》120卷、《少室山房继稿》及《少室山房笔丛》等,有较高学术价值。
[] (15511602)
243、胡弼武
  胡弼武(1839~1889),字试佐,号藩卿,今平江县余坪乡人。自幼拜师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16岁入张岳龄组建的平江营,后张营并入曾国藩湘军。因作战有功,清咸丰九年(1859)超授正九品修武校尉,十年授正八品奋武校尉、四品昭武都尉。同治四年(1865),晋授正三品武义都尉。五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胡弼武被选为部将,因屡立战功,授二品武功将军。次年又授建威将军,赐号超勇巴图鲁
[] (18391889)
244、胡美
  胡美(?-1383年),原名廷瑞,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阳人,元朝末年为陈友谅麾下属官,任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胡美便派使者郑仁杰到九江请降,并请求不要解散其部众。朱元璋开始予以指责,刘基用脚踏其所坐胡床,朱元璋这才醒悟,赐信答复说:“郑仁杰到这儿来,说明足下有效力、顺从我的诚意,这是足下的明达啊;又担心分散部众,这便是足下过虑
[] 明朝开国功臣(?~1383)
245、胡福才
  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狼牙山五壮士(19231941)
246、胡茂祯
  胡茂祯,(~1679)字永盛,晚号双峰,波罗堡人。胡幼年家贫,有大志。面对波罗大路深沟,曾指月为誓,必填此沟。及后填平,建胡公祠,为指月庵。开初,胡为波罗营卒。明末,他参加农民起义军,跟随李自成部下“翻山鹞”高杰,勇敢善战,所向披靡。后随高杰叛变降明,高镇守江北泗淮,任用茂祯为先锋。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时,大学士史可法督师,任用茂祯为中军(一说史可法阁部命他为南京阁标大厅)。清顺治元年(1
[] (?~1679)
247、胡义宾
  胡义宾(1906—1942),字履冰,江西兴国鼎龙乡湖溪人。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团长及第二十三师旅长等职。抗战爆发后,率部在豫南、鄂北地区对日作战。1940年,升任第九十六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3月,率部编入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4月,中国远征军在平蛮纳与日军会战,日军遭重创。4月28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占领缅北腊戍,截断中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19061942)
248、胡子昂
  胡子昂(1897—1991),汉族,曾用名胡鹤如,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四川省巴县(今属重庆市巴南区)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曾任重庆市教育局局长、重庆华西公司、中国兴业公司总经理、川康兴业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18971991)
249、胡一川
  胡一川 (1910—2000),原名胡以撰,福建省永定县人。1910年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年时随父亲到印尼爪哇读书。1925年回国,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1929年,转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绘画,同年参加经改组后的“一八艺社”,在鲁迅指导下开始木刻创作。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加入共青团。他最早响应鲁迅提倡的新兴木刻运动,创作一批反映劳苦大众贫困生活的黑白木刻作品。1931年“一八艺社”
(19102000)
250、胡继庭
  胡继庭(1916~1944),金寨县南庄畈人,出身于贫农家庭。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皖西北道委任道委书记郭述审的秘书。民国23 年10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胡继庭继续留在皖西北道委工作,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民国24 年初,红二十八军建立,胡继庭被调往红二十八军,任军委秘书,参与高敬亭主持的党务、军务等决策工作。他为红二十八军起草了很多
(19161944)
251、胡耐安
  胡耐安(1899—1977),原名有祉,字耐安,别署园,60岁后号叟,70岁后署乐翁,泾县溪头村人。胡耐安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勤奋好学。及长,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秋,回国探亲休学一年,后由湘入粤,任湘军总司令部秘书。一年后仍赴日本续学,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奉召回国服务。1927年他在上海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月底回武汉撰写了《回汉口来》一文,以亲眼目
(18991977)
252、胡振华
  胡振华(1931—) 回回名穆哈麦德,回族,男,山东省青岛市,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中国诞生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民族语言知名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贡献的专家。1948年——1953年先后就读于南京东方语文专科学校阿拉伯语科、山东大学文学院外文系俄语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维吾尔语专业,1953年毕业留校从事语言学理论及民族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他热爱并献身于民族教育事业,先后在校内外给大专生、本科生、
民族语言知名学者
253、胡书竹
  胡书竹(1867.10.15~1951.3) 原名洪勋,城关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人们尊称“胡老夫子”。老夫子出生官宦人家,幼时,家道已日趋衰落。光绪十二年(1886)考中秀才,不久升补廪生。先后在汉阴县和安康恒口镇开馆讲学。辛亥革命时期,毕业于湖北法官养成所。民国5年(1916),应徒生陈树藩(伯森)聘请,赴陕西督军府任陆军典狱长兼军法课一等课员,任期5年,荣获6等“文虎勋章”。9年(1920
(18671951)
254、胡昭著
  胡昭著,男,桂东县城关镇人,1931年4月生,1955年湖南师范学院中文专修科毕业后,在河南焦作一中等校任中学语文教师,共29年,1984年调广东韶关教育学院从事古代文学教学,1987年获副教授职称。其主要著作有:《高中语文备课资料选》(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2万字)、《中国古代文学》(1985年由广东省教育厅师范处委托主编作师专函授教材,140万字)、《大学语文》(1993年出版,
255、胡震亨
  胡震亨(1569—1645),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遁叟,海盐武原镇人。先世业儒,藏书万卷。震亨才识通达敏捷,怀济世之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中举,后为合肥知县。在任5年,大兴水利,改革官粮运输,颇多善政。吏治之余,留意于兵书,曾与刘铤研讨兵事,刘铤心服其才。崇祯末年,历任定州知州、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乞归居家。一生嗜书如命,日夕不倦研读,凡秘册僻本、旧典佚事、错差模糊不可卒
[] (15691645)
256、胡寿海
   胡寿海(?~1907),字东清。淮阴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大挑以知县分发浙江,历任西安、平阳知县。为官清正,于地方一毫不取,被浙中推为廉吏。在平阳屡次拯救百姓灾难,个人解囊不够捐助又动用库银,造成亏空公帑,较大规模地动用有四次。首次灵溪埠务案,虽将争端平息,但因修学校等事项,赔千余金。其次南港塘案,又赔二千余金,但保全民众甚多。再次鳌江盐栈案,鳌江盐栈因故被愤怒的群众拆毁,
[] (?~1907)
257、胡瑞英
  胡瑞英同志生平(1915-200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出色的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离休干部(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胡瑞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胡瑞英同志1915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现江阴市)一个工人家庭。年仅8岁即在上海纱厂做童工。1933年10月,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女工夜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
(19152003)
258、胡毅
  胡毅(1904——) 全国政协委员,社会科学家。湖南省长沙人,1904年3月出生于长沙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北京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英美文学和哲学,获学士学位。1926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1928年获硕士、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在湖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武昌华中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昆明师范学院、北京中宣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天津河北师范学院、河北省教育
259、胡小石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斋名顾夏庐,嘉兴人。父胡赢,字季石;母漆刁氏。六七岁时,父亲去南京为官,兼业医,全家迁往南京。8岁时父亲逝世,家道中落,靠母亲织锦为生。青年时代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求学,并师事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李梅庵和沈曾植、陈三立。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数十年中一直致力于高等学校教学,先后在北京女高师、武昌高师、西北
著名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家(18881962)
260、胡幽贞
  生卒年不详。自号无生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唐末张为取其诗入《诗人主客图》,列为高古奥逸主之入室。《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