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名人录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东乡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身官宦之家,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针砭时弊、要求改革。1069年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推出了
[]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10211086)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人物生平年幼聪慧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
[] 唐宋八大家,南丰七曾 (10191083)
陈彭年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其父陈省躬,当过河南鹿邑知县。彭年幼时聪颖,勤奋好学。母亲因仅有此一子,钟爱非常,不让他深夜读书,影响身体。他就用竹笼把灯罩住,躲在密室里看书,有时通宵达旦,诵读不倦。13岁时写出万余言的《皇纲论》,为江南名辈所称许,南唐后主李煜闻知,召他入宫陪伴皇子仲宣读书,与他交游。不久南唐被北宋灭亡,陈彭年师从徐铱攻文字学。太平兴国年间,陈彭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两次被主考官默落,原因是他好写诗嘲讽人事,以致被人视为轻佻。一次适逢京城举行特许的大宴饮,他骑驴从东华门到城墙根,随口得赋数千字,在考生中传为佳话。雍熙二年(985)
[] 宋代五鬼 (9611017)
陆九渊
  “躬行”榜样——陆九渊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 字子静,自号象山,人称象山先生,荆门老百姓称之为陆夫子。南宋高宗绍兴九年二月(公元1139年4月)生于江南西路抚州金溪县(今江西省抚州地区金溪县)延福乡青田里。光宗绍熙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卒于荆湖北路荆门军(今湖北省荆门市)知军事任内。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齐名,人称“朱、陆”。 陆夫子五岁发蒙,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他读古书,见“宇宙”两字,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
[]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11391193)
曾肇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阁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汉以来的礼仪之规增补修正,使其完善,同时
[] 南丰七曾 (10471107)
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书香门第吴与弼的先祖吴兢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时为朝廷议大夫。吴兢的七世孙吴宣,迁居抚州。吴与弼的高祖吴景南,擅长诗赋,元代理学大儒吴澄曾为其诗集作序。曾祖吴审,“博学、诗藻清丽”。祖父吴泾,迁居崇仁。父亲吴溥,官到国子监司业,著有《古崖集》。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对吴与弼的教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潜心
[] (13911469)
吴伯宗
  吴伯宗(1334—1384),名祐,以字行,金溪人。洪武四年,廷试第一。时开科之始,帝亲制策问。得伯宗甚喜,赐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不为屈。惟庸衔之,坐事谪居凤阳。-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久之必为国患。辞甚恺切。帝得奏,召还,赐衣钞。奉使安南,称旨。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题命赋,援笔立就,词旨雅洁。赐织金锦衣。除太常司丞,辞。改国子司业,又辞。忤旨,贬金县教谕。未至,诏还为翰林检讨。十五年进武英殿大学士。明年冬,坐弟仲实为三河知县荐举不实,词连伯宗,降检讨。十七年夏(1384年),因洪武帝偶有询问
[] (13341384)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人物生平汤显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汤显祖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十四岁(虚岁)入县学,二
[]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15501616)
元德昭
  元德昭(890-967)本姓危,字明远,南城东兴乡苏源村(今属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人,寄籍钱塘(今杭州市)。五代吴越丞相。抚州刺史危全讽之侄。 其父危仔倡于唐乾符元年(874)与危全讽一起组织乡民保境。中和五年(885)据信州(今上饶),为信州刺史。梁开平三年(909),与危全讽等攻打洪州时,为吴将周本所败。危仔倡在信州任职时,对吴越颇为倾心。吴越所辖衢州、睦州(今淳安县)出现叛乱时,危仔倡与吴越王形成犄角之势,帮助吴越王平叛。此次危仔倡打了败仗,内部又有人叛变,他便投奔吴越王钱镠。钱待仔倡为上宾,委以淮南节度副使。从此,仔倡子孙均仕吴越。因钱鏐认为“危”不吉利,遂赐姓“元”。人物经历元德昭少
[] (890967)
吴道南
   吴道南(1550—1623),字会甫,号曙谷,崇仁二都石庄(今石庄乡石庄村)人。历任浙江主考官、东宫直讲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为明代后期的名宦。吴道南大器晚成。万历十七年中进士第二名,是时他已39岁,首任职务为编修。万历二十二年参与主试顺天。二十五年,直皇太子讲读。三十一年,以左右中充兼编修之职直日待讲。三十三年以左右谕德合为左右庶子,三十七年主试京省,严肃处理了以宦官养子入监,贿赂考官,登第四人的郑汝矿作弊事件。同年,合为少詹事兼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进左中允,左谕德,少詹事等。万历三十七年,擢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受权全面处理礼部日常事务,综览时局,忧国忧民,曾先后多次奏请罢除诸税,召
[] (15501623)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 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汴京拜见修撰宋庠、李淑和记注聂冠卿、集贤叶清臣等朝官,均得嘉许。这年朝廷贡举事暂停,觏返回家乡。景祜四年,李觏乡试落榜,遂往鄱阳拜访范仲淹。康定二年(1041年),郡举觏京试茂材科。庆历二年(1042年),觏试制科,仍落第。从此退居家中,不再以功名为意。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南城奉诏始立郡学,郡守请李觏出主学事,课业授徒,四方慕名来南
[] 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10091059)
陈希曾
  陈希曾(1766~1816),字集正,亦字雪香,号钟溪。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潘世恩榜进士第三人。陈希曾是陈元次子,与他的兄弟一起跟从鲁仕骥求学。他善于作文章,熟习掌故,办事干练。陈希曾参加乡试中举人,癸丑科经会试得贡士,殿试钦点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九年,陈希曾出任云南乡试副考官。乾隆六十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嘉庆元年,陈希曾出任会试同考官。嘉庆三年,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提督四川学政。累任左赞善,翰林院侍讲,侍读,右庶子、左庶子。嘉庆九年,陈希曾历任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提督山西学政,詹事府詹事。累官吏部侍郎,因事左迁。起用内阁学士
[] (17661816)
谭纶
  谭纶(1520——1577),明朝江西宜黄人,字子理。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
[] 抗倭名将 (15201577)
曾致尧
  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尚书户部郎中。是曾巩、曾布之祖父。 其祖本是山东人,为孔门弟子曾参之后裔。其八世祖曾略为抚州节度使,子孙散居临川、南城。其曾祖曾洪立,本为南城籍,唐乾符二年(875)为南丰县令,始家居南丰,卒后葬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
[] 北宋散文家、诗人 (9471012)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世称旴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人,出生地为今资溪县。他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儒学功利派的先驱,“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王安石变法的先导。后人评论说:“道德文章,卓绝一世,且多所著作,学者皆斗山仰之,盖屹然为宋代儒宗。”(陆瑶林李泰伯先生文集原序)李觏先祖昉,初居临川上幕镇(今金溪县城秀谷镇),避乱,徙家至长山叶源(当时属南城县南城乡63都,明万历六年析南城置泸溪县时为三都,今资溪县高阜镇港口一带)。父鹏,“尝学,不应举,教其子作诗赋,乐施惠,尤直信”,乾兴元年(1022年)卒,葬于南城县凤凰山。母郑氏,“其先盖乡大姓”。家贫,勤苦竭尽,昼阅农事,夜治女功,性多设
[] (10091059)
吴澄
  吴澄,中国元代哲学家。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15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19岁作《道统》篇﹐以继承朱熹之后的道统自命。以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38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多“旋进旋退”﹐时间不长﹐究心于理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卒后﹐谥文正﹐封临川郡公。 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澄-主要著述平生著作有《吴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礼记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书纂言》4卷、《仪礼逸
元代理学家 (12491333)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
[] 宋朝词人
李刘
  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县张坊乡沙洲村附近)人。南宋后期骈文作家。自幼聪明好学,喜作骈文诗词。嘉定元年(1208)中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宁乡县(今湖南宁乡)主簿。曹彦约为湖广总领时,留为幕僚。董居谊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为属僚。先后在四川荣、眉两州任知州,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以御使大夫之职负责四川(含云、贵)的军、政事务,掌八印于一身。后迁两浙运干,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院,宝章阁待制等职。他治事果断,措施得当,僚佐无不叹服。李刘以写骈体文著名。用典叙事贴切,融化古语工巧,运用本
[] (11751245)
欧阳澈
  欧阳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县青云(今江西省崇仁县马安乡)栎油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岁。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身为布衣,却以国事为己任。常纵谈世事,善谈世事,慷慨尚气,忧国悯时,见识明达,切中时弊,其忧国悯时之心,皆出自本性。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攻宋,宋兵节节败退。欧阳澈出于爱国之心,向朝廷上“安边御敌十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他又针对朝廷弊政,提出保邦御敌,罢免-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将-钦宗。适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钦宗赴金营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条件,迫宋订立城下之盟。欧阳澈闻讯愤慨已极,对人说:“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有如
[] 宋朝词人 (10971127)
全部抚州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