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名人录
鲁仲连
  鲁仲连(公元前约305~前245年)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风流倜傥,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旧《茌平县志》多版本数处载有鲁连故居、墓、祠。《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鲁连村“在山东省茌平县东北二十里,相传为鲁仲连所居,今名望鲁店”。据《太平御览》载,田巴是稷下学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一日服千人”。十二岁的鲁仲连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提醒他国家危机四伏,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毫无意义。田巴心悦诚服,此后易业,不再跟人辩论。据《战国策·齐策三》载,鲁仲连列举在一定情况下猿不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 (前305前245)
张镐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温陈乡观上村)人,唐朝宰相。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被罢为荆州长史。此后历任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辰州司户、抚州刺史、洪州观察使、江南西道观察使。广德二年(764年),张镐病逝。早年经历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 担任宰相天
[] 唐朝宰相 (?~764)
马周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宾王,博州茌平(今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他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他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羞涩,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
[] 唐朝宰相 (601648)
王曰高
   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今信发街道办事处北八里村人。幼聪敏,7岁能文,自成一家言,称作神童。1650年(清顺治七年)中举人,1654中进士,1657年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累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康熙二年)典试江南,取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众认为其识才得人。后请假奉母。1666年母葬,服阕就职,值燕齐江淮地震,畿辅有水旱灾,上疏请求蠲免赋税,赈济灾民。1669年晋兵科左给事中,以屡有建议,深受皇帝嘉纳,擢礼科掌印,分校武闱。又连续上疏奏请恤勋臣、免浮粮、正历法、劾贪婪,皆切中时弊。轻资财,敦友谊;周人之急,倾囊相赠。回籍时,囊中空空,甚至回家的路费都不充裕。不久,因病
[] (?~1678)
赵维新
  赵维新,字素衷,一字文野。生于嘉靖四年(1525)。茌平人。维新“性纯孝,居丧,五味不入口,柴毁骨立杖而后起。乡人欲举其孝行,力辞之。丧偶五十年不再娶。尝筑垣得金一箧,工人持之去,维新不问。”(《明史》卷二八三,“儒林传”二)。赵维新,张后觉、尤时熙的高弟。“年二十,闻后觉讲良知之学,遂师事之。次其问答语为《弘山教言》”(《明史》卷二八三,“儒林传”二),成为一时学者苦学心学的“经书”。状元张元忭居京师,从一友处得知孟秋。张每叩其所,都听到孟“吾师云吾师云”的朗读声。而问其师,则答“吾邑弘山先生也”,所读即《弘山教言》。维新为传播心学做出巨大贡献。“李瀛阳守东昌,率同志延之讲学,信徒益
[] (15251616)
孙奭
   孙奭(962—1033年),字宗古,北宋学者、教育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孙奭从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学者王彻为老师,学习钻研五经。他聪明好学,学业成绩特别好。老师王彻故去后,原来跟随王彻求学的数百名学生也都拜孙奭为师,求教他解答疑难。他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给予详细满意的回答。由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孙奭年纪长成后,便在家乡开办起私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宋太宗时,孙奭参加了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以《九经》及第,授予他莒县主簿。后又升为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当时,宋太宗还亲自到国子0他讲《书经》,并对孙奭的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嘉奖
[] (9621033)
梁久让
  梁久让(1920~1992),山东茌平县卅里铺焦梁庄人。1947年11月随军南下到达湖北,先后任天(门)京(山)潜(江)县委组织部长,天门县委副书记、书记,荆州地委秘书长、副书记,湖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科院-、院长。1960年8月至1964年11月,在任荆州地委副书记时,兼任潜江县委书记四年之久。这期间,他带领潜江人民克服三年自然灾害的诸多困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狠抓植树造林工作,由此打造出一座被世人誉为“水乡园林”的潜江城。解决温饱问题1959年7至9月,潜江遭受81天无雨的特大旱灾,全县粮食锐减。1960年8月,梁久让由荆州地委副书记兼潜江县委书记时,潜江正
(19201992)
成无己
  成无己(1063~1156)宋著名医学家,洪官屯乡老成庄人。成家世代行医,无己尤精,是中国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他以《内》、《难》经旨来辨析《伤寒论》,并对每种病症的病因、病变和处方用药加以理论性的阐述,阐明了《伤寒论》未发的含义,形成了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著有《伤寒论注》10卷;《伤寒明理论》3卷,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疗法等;《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选常用方20例加以论述,有方义、方制、药理、药量等,对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10631156)
张后觉
  张后觉,字志仁,后学尊为弘山生先。茌平城北张楼村人,生于弘治十五年(1502)。出自书香门第,其父文祥,由乡举官任广昌知县。后觉“状貌魁梧,美须髯,轩眉广颡,见者倾敛,其事亲考,遇宗党有恩。与人交,恂恂恭让”(张元忭:《弘山先生墓志》)。《明史》称其“生有异质,事亲孝,居丧哀毁,三年不御内”。张后觉早年听说县教谕颜钥讲“良知之说”,遂偕同志讲习,精思力践。虽隆冬盛暑,不取暖不搧扇。久之,学有所得。之后,王守仁再传弟子贵溪徐樾来为参政,后觉率同志往师之,学益有闻。东昌知府罗汝芳,提学副使邹善皆宗守仁学,与后觉同志。邹为其建“愿学书院”,吸引六郡学子来投师;罗也为其建“见泰书院”,两院相互讨论,相
[] (15021578)
芦振龙
  芦振龙,原名为宋志强,蒙古族,1973年10月15日出生在山东省茌平县洪官屯小宋村。由于家境贫寒,芦振龙很小的时候爹娘就把他过继给远在内蒙的姑父。高考那年,芦振龙以全校考试成绩第一名、全县考试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刑侦系。芦振龙很爱自己的专业,学习特别认真,他没事时,最爱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心集案例,博览法律书籍,关注世界法律动态,多次获得学校的单项奖学金。他很注重全面发展,驾驶、电脑、英语,他都努力去掌握。“大一”的时候他进入了学生会,后来担任了校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学生会布置的每项工作任务,他都最积极、最主动地完成。他组织联系的义务家教、义务执勤等在社会上取得较好的反响。同学
蒙古族 (19731999)
贾铉
  贾铉(?~1213)字鼎臣,博州博平(今茌平县博平镇)人。性纯厚,好学。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中进士,授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时章宗为右丞相,深为器重,授陕西东路转运副使。累迁侍御史,改右司谏,上疏论边戍利害,受嘉纳,迁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1189年(大定二十九年)与党怀英等-《辽史》。1199年(金章宗承安四年)升礼部尚书,改刑部。1203年(金泰和三年),拜参知政事,因泄漏-除授事,出为安武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致仕。卒谥贞宪。
[] (?~1213)
赵华青
  赵华青(1919年——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19年,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家境贫苦。1927年,随父母逃荒到江苏省徐州市,靠弹棉花和要饭度日。1928年,回家乡开始读书,1934年,高小毕业,次年考入平原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经山西风陵渡办事处介绍到临汾平津同学会,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被派往山西民族革命大学。1938年毕业,任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自卫队指导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2014)
淳于髡
   淳于髡(约公元前385~前305),髡字读做kūn。战国时期齐国学者,今茌平人。以博学著称,滑稽多辩。曾说齐威王戒长夜之饮,赏功罚罪,励精图治,使齐国中兴。公元前349年,楚军伐齐,淳于髡又说赵,得精兵20万、革车1000乘,使楚国惧而退兵。后游说魏国,魏惠王任为卿相,辞不受。茌平城西二里许古有淳于髡墓。“髡林夕照”为茌平古八景之一。齐威王当政初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国政荒乱,群臣莫敢谏。淳于髡针对刘威王好隐语的特点,对齐威王说:“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齐威王明白他的用意及苦惊讶,用隐语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振作起来,治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 (前385前305)
马定国
  马定国(?~?)字子卿,今信发街道办事处北十里铺村人。自幼喜诗,志趣不群。1125年题诗酒家壁,犯讥讪得罪,亦因以知名。后以诗上齐王刘豫,得豫欣赏,授监察御史,仕至翰林学士。《石鼓文》自唐以来无定论,他以字画考证,认为是宇文周时所造,并作《石鼓辨》达万余言,引证甚明,考辩颇详,为学人所重。有《春秋传》、《六经考》、《大戴礼辨》,与所著文集并行于世。
[]
耿端义
  耿端义(?~1214)字忠嗣,博平(今茌平县贾寨乡耿庄村)人。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进士,补尚书令史,授汾阳军节度使,迁太常少卿兼吏部员外郎,-国史。卫绍王时,同知东平府事,调滑州军事判官,充山东安抚使。宣宗即位,召见询问时政,迁翰林侍讲学士兼户部侍郎。不久拜参知政事。1214年(金贞祐二年)曾建议迁都南京(今开封)。同年病卒。
[] (?~1214)
师欢
  师欢(?~?)茌平人。居家富裕,颇好行义。当时并州大饥,晋朝官吏东瀛公司马腾贩人到山东以充军需,羯人石勒被卖到师欢家为奴。师欢见石勒相貌奇异,便另眼相看,给以厚遇。后石勒称帝,召欢欲用之,欢叹曰:“与处浊世以求富贵,宁贫贱而死丘壑耳”。遂变姓名外出隐居。石勒败,始归。
[]
岳肖峡
  岳肖峡同志生平(1918-200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中共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岳肖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4月29日凌晨在郑州逝世,享年85岁。岳肖峡同志是山东省博平县(今茌平县)人,1918年10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岳肖峡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他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并于次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至1939年3月,先后担任博平抗日游击队青年救国团常委、八路军先遣纵队五大队干事、支部书记。1939年4月至1942年1月,历
(19182003)
魏凤和
  魏凤和,男,汉族,1954年2月生,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温陈乡杜庄村人。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国防大学合同作战指挥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12月至1990年5月任第二炮兵部队战士、班长、排长(1975年至1977年在国防科工委某大型号导弹中专训练班学习发动机专业),作战训练股参谋(1982年至1984年在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指挥系大专班学习),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股长,第二炮兵某旅司令部作战训练科科长、旅副参谋长、旅党委委员。1990年5月至1994年4月任第二炮兵某旅参谋长、旅党委常委。1994年4月至2001年7
袁聘之
  袁聘之(1903—1940),山东省保安第二十二旅少将旅长。字诏三。山东茌平县大桑乡袁家楼人。1925年从聊城省立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法政大学。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第二年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战斗中,屡建战功。1929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1934年毕业后,先后任北平山东中学教员、山东省立惠民乡村师范及济南高级中学训育主任、江苏南通学院讲师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聘之为了抗日救国,毅然投笔从戎,进入军政界。他先后担任山东省军事整编处参谋长、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特派员、临清区团主任等职。1938年12月,调任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
革命烈士 (19031940)
全部茌平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