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名人录
陈士杰
   陈士杰(1907—1974),曾用名陈金锡、陈俊夫,本市金寨乡肖寨村人。1930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次年元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6月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校特别党部第四区党部宣传委员。1933年9月,秘密加入“革命青年军人同志社”(即后来的中华复兴社)。1934年秋毕业,回陕任西安-军事教官,还从事“中华复兴社陕西分社”的筹建工作。1935年3月“中华复兴社陕西分社”成立,陈任助理文书。在西安各处监誓发展社员,督办各县支社工作。以后的数年中,陈士杰分别担任过省国民党军训委员会上尉军训教官、省保安处保安训练班少校军事教官、汉中警备司令部副官室中校主任、省战时行政人员训练中校教官、第八战区
(19071974)
樊绶珊
  樊绶珊(1880—1966),名尚仁,汉中南关正街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生员增生。科举制度废除后,先后求学于省办陆军小学,保定陆军速成学校。1906年,结识同盟会员张伯仁,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并推荐考入陕西省高等巡警学堂。1908年,陕西各界力争西(安)潼(关)铁路“商办”活动达到0时,樊绶珊等人代表同学到省咨议局-,校方以干涉政治为由除名。此后,他又改名考入陕西法政学堂。1911年,出任南郑县教育会长。他和同事一起,开办次级中学,利用各乡庙会公款、公产设立初小80余处。1912年,接任汉中农校校长。在任职10年中,修建校舍80余间,开菜园,建蚕室,把一个乙种农校发展成甲种农校。19
(18801966)
何寄梅
   何寄梅(1927—1991),曾用名何泽民,本市人。幼年丧父,靠半工半读求学。1949年5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通晓英、俄语。1949年7月,在西安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当实习记者。1950年3月调任北京中央文化部科普局编译处助理。1952年任商务印书馆编审部《科学大众》月刊责任。1954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综合资源研究所和新疆科委《新疆科技报》工作。1962年7月去河北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工作。1964年5月在科学普及出版社任。完成《破除迷信挂图》、《南通公社群众科学实验》挂图的文字。1973—1978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物理》杂志组担任。1978年当选为中国科
(19271991)
姜佐周
  姜佐周(1915—1984),生长于汉中,自幼喜爱戏曲艺术。1932年,拜师学唱汉剧,后又学秦腔,以演须生见长,也演小生。后外地京剧班来汉中演出,他又开始学京剧。1937年,秦腔“化民学社”来汉中演出,学社遇到困难,他出任剧社社长,负责联系和组织剧社到城、洋、勉等县演出,为秦腔在汉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麒派须生刘奎桐来汉中演出,他又拜刘奎桐为师,学会麒派的《扫松下书》、《斩经堂》、《追韩信》、《徐策跑城》等剧目。他学习刻苦,为学跑伞,用坏了几十把伞,摔得腰酸背痛,终于练出一身硬功夫,成为当时汉中京剧界名角。在演戏技巧上博采众长,创汉中舞台美术和灯光运用之先。首倡戏曲化妆,由粉彩改为
(19151984)
谭华初
  谭华初(1904·5—1976·11),本市龙江乡人。民国14年(1925)毕业于第一期南京步兵学校校官班,以后又毕业于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曾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先在国民党军中任排长,1938年在国民党28师任营长,随师长董钊开赴山东邳县三捷庄同日军作战17昼夜,损失严重。徐州被日军占领后,部队退往江苏北边的清江铺,被日军包围。突围后昼伏夜行历经4个月才回到汉中。因有功,他升任中校副团长。1942年因父病故回到汉中。1945年当选为县参议会议员。在家乡谭堰村开办华初小学。5月任黎坪警察局长。在此组织了1000多人的队伍。6月任陕西省保安第四旅第一团团长。一次在查户口时,抓住500多个
(19041976)
哈德成
   哈德成(1888~1943)回族。名国桢,字德成,经名希拉勒丁。陕西南郑县城(今汉中市汉台区)人。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中国现代四大阿訇。幼读儒书,同时随其父哈希龄学习阿拉伯语,还曾赴甘肃等地学经。后因避战乱,随父移居上海,16岁时到江苏镇江和河南投师深造。三年后因父病返回上海。其父去世后,家庭生活的重担主要落在他这个长子身上。于是他继承父业,在浙江路清真寺宣礼,但收入菲薄,难以养家。遂开始学习英语和英文打字,靠打字收入贴补家用。尽管生活困难和工作劳累,但他一直没有放松学习经典,还拿出时间攻读波斯语和乌尔都语。鉴于他的人品、学识,不久被推举为浙江路清真寺副教长。当时耶稣教会在上海刊
(18871943)
杨体宏
   杨体宏(?—1961),13岁开始拜学烹调。心灵手巧,从师,又不为师缚。很快学会陕味、川味和南北大菜的基本制作方法。19岁,去四川继续学习川菜的制作。3年后回到汉中的“协合餐馆”当“炉头”,又到“香口菜社”主作南方菜。后来一些大餐馆,先后都请他做过“炉头”。他作菜干净利索,能看多口火眼,出菜快而好。当时一些社会名流,汉中四大银行宴请酒会,多请他去做。杨体宏长做鱼、鳖。“三鲜鳖”、“芙蓉鳖”,很受欢迎;“熏鱼”、“烤鱼”、“堂响脆皮鱼”等,香酥脱利而不失形;“烤乳猪”、“锅烧鸡”,色、香、味俱佳;“蜜汁山药”,甜而不腻,鲜亮味美;“干丝汤”,干丝绵长,清香汤鲜亮、味透,毫无豆腥味。他还利用汉中
蔡洁丞
  蔡洁丞(1880—1955),原名垚,本市人,1908年毕业于广东法政建成学校。先后在广东新宁县、四川成都、西安关陇民报社、郃阳县府、陕西省参议会等地任职。次年,与刘次枫等人被汉中各界推举为赴省请赈代表,向省主席杨虎城汇报汉中灾情,以求赈灾。1942年,任南郑县财委会主任。次年,集体加入国民党。1944年,被南郑县临时参议会推选为议长,任职一年。1948年,南郑县开修县志,他编写的《南郑县志重修材料集》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反映民国时期汉中工商情况的专业志。 汉中解放后,被南郑市人民政府特邀为三、四、五届各界人民代表。
(18801955)
孙绍亭
  孙绍亭(1902—1961),原名孙光裕,本市东门桥人,大学毕业。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汉中-。1925年10月,在上海艺术大学上学期间,由同学陈锦章(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陈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毕业后返回汉中,在他的风琴里藏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1927年,受聘于南郑县立中学任教员。任教期间,向师生们讲解马克思生平,并在校园内张贴自绘马克思画像。经常在师生中传阅《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久被军阀吴新田部逮捕,关押9个月,经行贿具保释放。从此与中共党组织失掉关系,
(19021961)
张肇基
  张肇基(1890~1914)字乐成。陕西南郑七里乡(今属汉中市汉台区)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率众在山东烟台响应,被推为民军副都督。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在南京黄兴麾下任前敌指挥。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张随即加入,并被孙中山委派回国,任中华革命党陕西支部负责人和陕西讨袁军第一师师长。同年10月,张回汉中组织讨袁事宜。此时,新上任的陕西巡按使吕调元到汉中巡视,再次向陕南镇守使张钫转达陕西将军陆建章的命令:伺机诱杀张肇基。张回汉中安排完紧急事务后即去拜会张钫。张钫把陆建章要将张肇基“逮槛送省”的指
(18901914)
王子俊
  王子俊(1900—1990),本市白庙乡王家岭人。1924年中学毕业后,学习中医,从事医疗工作。对内科、妇科、小儿科颇有见地,治疗疑难杂症更有奇效。解放后,在中医联诊所当医生,联诊所组建为市中医院后任院长,1960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陕西省群英会,受到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文革”中处理回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回医院后整理临床经验,向青年传授医术。1984年被评定为中医副主任医师,选为中医学会陕西分会理事,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10万余字的《王子俊医案选》。
(19001990)
全部汉台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