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5年出生的名人介绍(8)
71、贝允昕
  贝允昕(1865~1929)贝允昕,字元征,浏阳县船仓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少与谭嗣同交往甚笃,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后在湖北抚署和福建、广西藩署掌管文案10余年,在浏阳文华、围山书院任过山长。“戊戌政变”后,贝允听慨叹“民智之不开,朝政之日敝,由教化之不行”,乃于光绪三十年去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广西梧州师范学堂等校任教,旋返湘任中路师范学堂监督兼教务长及高等学堂法制、经济教
(18651929)
72、王信聪
   王信聪(1865~1929),本县青树乡农民,以带头抗捐抗税闻名乡里。民国18年(1929)春,农民以草根树皮充饥。当局不恤民困,派汪委员下乡预征烟苗税,动辄鞭打绳拴,乡无宁日。王信聪每日义务监视差人,见差人来就鸣锣报警,指挥乡亲上山躲税。差人上山追捕时,大家滚石以砸,与之对抗数月。一天,乡亲们躲税上了山,差人抓住一个小孩毒打,逼他叫回亲人缴税。信聪怕伤害这个孩子,就毅然下山与差人说理。差人将他
(18651929)
73、谢葆璋
  谢葆璋(1865~1940年)字镜如,女作家谢冰心之父,原籍长乐县,家住城内杨桥路。清光绪七年(1881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首届驾驶班学习。光绪十年(1884年),结业,转上“威远”舰实习。光绪十三年(1887年)赴英接收舰船。回国后,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二副。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任-官。在黄海大战中,“来远”舰中弹起火,葆璋与广大官兵共同奋力扑救,保住负重伤的舰只
谢葆璋 (18651940)
74、金兰升
  金兰升(1865~1938),字清桂,号石如,晚号冬青老人。常熟妙桥乡金村(今张家港市)人。中医。他聪颖豪爽,能诗文,擅书画、金石。光绪二十二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96~1900年),受业于江阴周庄内科名医柳宝诒(冠群)门下,学成后始业于金村镇。经刻苦钻研,上窥≮》、⊙》、《伤寒》、《金匮》医典精要,下究历代医家学说,继承柳氏,卓然成家。擅长中医内科杂病、风痨、臌膈、伤寒温病、内妇科等。且胆识
(18651938)
75、吴廷燮
  吴廷燮(1865~1947),原名承荣,字向之,又字次夔,晚号景牧。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于山西榆次。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举,同年由誊录叙通判。光绪二十七年调署太原府同知,次年擢太原府知府。光绪三十年入京政务处,后历任巡警部警政司郎中、巡警部右参议。光绪三十三年充-编查馆,并应徐世昌邀纂《奉天通志》,次年完成《奉天通志》沿革表、职官表、大事志等初稿。宣统
(18651947)
76、释印楞
  释印楞(1865-1921) 字宗仰,俗姓黄,原名浩舜。别名有用仁、中央、乌目山僧、楞迦小隐等。常熟人。宗仰少年时在常熟虞山三峰清凉寺出家。受其师药龛大师和著名文人王伊的教育,后转至镇江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受犹太富商哈同夫妇之邀去上海。民国3年(1914年)回金山任首座。民国9年至南京栖霞寺为方丈。宗仰多才多艺,能诗善画,还能造园,哈同的爱俪园设计监造就出于其手。他又参加
(18651921)
77、陈锡坤
  陈锡坤(1865~1933),杨浦区陈家巷人,世居陈家巷(今抚顺路小学对面)。锡坤10岁丧父,寡母偏瘫,缺吃少穿,常以糠菜果腹。清光绪六年(1880年),舅父姚芝庭介绍其至法国坟山(今淮海公园)做花木工等杂务,学得一手种花、插花技艺,对制作盆景、布置园林等技术也心领神会,并学会英语会话,颇得业主赞赏。光绪九年,辞职回家,在不到二亩的祖传薄地上种植花木,以此为生。起初全家劳作,精心养护花木,在马路边
(18651933)
78、周梦虞
  周梦虞(1865~1940年),字桐崖,晚号遁庵,别号遁庐老人,福鼎县秦屿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十年(1884年)府试中秀才。翌年,应省试中副举人。光绪十四年,任福鼎桐山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七年改任桐山小学堂堂长。民国3年(1914年),任桐山小学校长时,反对县公署知事赵士鹏将原桐山书院的“膏火”、“宾兴”两项学租据为“官俸”,竟被诬为惑众“匪首”,解省入狱。嗣由国会众议院议员朱腾芬
(18651940)
79、赵飞翰
  赵飞翰(1865~1952年)赵飞翰,号凤洲,福州郊区盖山乡六凤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飞翰乡试中优贡第一名(优元),第二年赴京于保元殿朝考,列一等第三名。故自有诗云:“壮年优行贡成均,一等第三试亦频。何似探花郎及第,平生惯作第三人”。不久飞翰任山东荣城县知县。荣城有恶棍李光灿,横行乡间,暴虐邻里,连知县也莫奈其何。飞翰接任后,誓除此害。他严令差役,拘捕李光灿,但累月不成。飞翰知道差役有受
(18651952)
80、纪子庚
  纪子庚(1865—1933),名传长,号子庚,以号行,象山石浦镇延昌人。小本经营,渐积财。平时好施与,逢青黄不接,首倡平粜,年终发银洋2元、米2斗与邻里贫困者。1914年,商轮“新裕号”被军舰撞没,他闻难设法救出2000人,外籍船主以重金酬谢,3次辞谢不受,后转赠上海红十字会。1919年捐资助建石浦东门灯塔,又赞助建造桥、路、学校、慈善堂、育婴堂等。1922年,所营商船运货往闽,途泊玉环盘港,遭劫
(1865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