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元1785年-1850年,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参加会试落选,为谋生计,先后到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和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衙门工作。在巡抚衙门4年,“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前林则徐塑像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成进士,选庶吉士,嘉庆十九年(1814年)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上 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京前后凡十年,悉心研究经世之学,“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四月,外放浙江杭嘉湖道。到任后,兴利除弊,官声甚好。次年七月,闻父病,辞官返里。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赴京补官,仍发浙江以道员补用。八月授江南淮海道,十二月抵任。未及一月,升江苏按察使。道光三年(1823年)夏秋,江苏大雨成灾,沿江田庐被淹,松江百姓聚众告灾,汹汹将变,巡抚韩文绮调兵准备镇压。林则徐力陈不可,亲赴灾区慰问,采取劝平粜、禁屯积、减缓田赋、赈济饥民等措施,使灾区民众心悦诚服。道光四年(1824年)正月,林则徐以按察使署布政使,为解决洪水灾害,建议疏浚三江水道。同年八月,离按察使任,准备履勘水利工地,获悉母卒,回籍奔丧。服丧期间,因江南高家堰决口,造成严重灾害,曾素服到工地督修,事毕又回籍守制。
道光七年(1827年)五月,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不久,调江宁布政使。尚未赴任,闻父卒,南归奔丧。守制期间,关心家乡水利,倡议重浚福州西湖,并代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钧撰《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等告示。
道光十年(1830年)闰四月,林则徐到京候缺,常与魏源、龚自珍、黄爵滋等人相过从。六月授湖北布政使,十一月调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又调江宁布政使。“一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绶,疆臣重其才,皆倾心下之,……一时贤名满天下”。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抵任后,破除情面,积极整顿河工积弊,亲自查验用以堵口的料垛,发现-舞弊行为,立即严办。清宣宗曾表扬说:“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六月到任。在任5年,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其间,解决漕务、盐政、钱币等棘手问题,并对之进行改革,采取“损上益下”措施,力图做到“利国便民”。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江苏又风雨成灾,收成无望,百姓生活极其困苦。林则徐不顾“报秋灾不出九月”的定例,于十一月间两次上疏,坚请缓征当年漕赋。指出:“民惟邦本”,“有可暂纾民力之处,总求恩出自上。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皇帝勉允所请,江苏百姓“皆嗟叹聚泣,庆更生”。抚苏期间,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先后疏浚浏河、白茆等一系列河道。江苏在道光十四、十五两年(1834~1835年),虽遇大雨、干旱,农作物仍获丰收。为推广种植双季稻,林则徐在署园内亲自种试验田。为解决当时“银昂钱贱”问题,深入访查,指出“鸦片0”是导致纹银外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银昂钱贱”、“商民交困”的问题,必须严禁鸦片,对鸦片贩子“加倍重惩”。还主张自铸银币,以抑制洋钱流通,并即付诸实行。林则徐抚苏政绩卓著,因此有人比之为古代的稷、契,称其“雅化流三吴”。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三月到任。当时,鸦片0已成为朝野关注的大问题,官吏中也形成主张“弛禁”和“严禁”两派。次年(1838年)闰四月,“严禁派”官员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请“先重治吸食”。林则徐支持,提出“禁烟六策”加以补充,随后在湖广地区开展禁烟,很快便收缴烟枪数千杆,烟土、烟膏2万余两。为促使皇帝早下禁烟决心,林则徐在一份奏折中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疏上,皇帝召之晋京,经多次接谈,便在同年十一月十五日颁给钦差大臣关防,命其驰赴广东“查办海口事件”。
林则徐深知,禁烟妨碍中外鸦片商贩和依靠鸦片肥私的中国官员的利益,阻力极大,“此役乃蹈汤火”。但“冀为中原除此巨患”,不顾个-福荣辱,毅然南行,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二十五日到达广州。
一到广州,林则徐立即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等人会商;发布《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和《查禁营兵吸食鸦片条规》等文告;传讯十三洋行商人,责令转交限令外商缴烟的谕帖。为杜绝外商观望,林则徐在谕帖中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还“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以便及时了解“夷情”,“定控制之方”。
缴烟工作遭到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Elliot)的抵抗。义律一面令英商交出少量鸦片以应付,一面包庇已被通缉的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LancelotDent)逃跑。林则徐截回逃犯,下令封舱,暂停贸易,并派兵包围广州英国商馆,撤退在馆工作的华工,迫使义律交出全部鸦片。从四月二十二日(公历6月3日)起,林则徐把收缴来的鸦片2万余箱,除留八箱样土外,全部在虎门海滩上公开销毁。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意志。
外商交出大部分烟土后,林则徐下令开舱,恢复贸易;同时责令外商出具今后“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甘结。各国商人纷纷具结、进口贸易,而义律却竭力阻止英商具结,使中英贸易无法进行。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英国水手在九龙附近尖沙村酗酒行凶,棍毙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按中国律例惩治,义律拒不交出,蓄意侵犯中国司法主权。于是林则徐又下令停止对退到澳门的英国人供应食物,把他们驱逐出澳门。
从禁烟运动一开始,义律就积极煽动英国政府对华用兵,发动侵华战争。林则徐对此早有提防,到广州后就大力整顿广东水师,亲自察看海口,购买西方洋炮加强虎门炮台防御。在广东民众积极参加-商馆、处决烟贩的斗争中,林则徐看到“民心可信”,“民力可用”,又在渔民、疍户中招募水勇,教以夜袭火攻之法;并准许沿海居民团练自卫,自保身家。因此,当七月二十七日义律率兵船2艘、商船3艘在九龙海面挑衅时,清水师立即奋起将其击退;九月二十八至十月初八日,英船在穿鼻洋面和官涌山一带又连续7次向清军开炮挑衅,结果也全部被击退。
同年十月十六日,林则徐向皇帝奏报穿鼻、官涌各役战况,并提出:对各国商人应取“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区别对待;对愿意具结的英商,也应准其进口贸易。皇帝昧于形势,不但不采纳该意见,还下令,立即停止对英国贸易,将“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林则徐不得已,只好在十二月初一宣布断绝英船进口,停止中英贸易。
道光二十年(1840年)初,英国政府决定对华发动侵略战争。这时林则徐已就任两广总督,在获知英军将滋扰中国沿海的消息后,曾先后5次奏请敕下筹防,又飞咨各省督抚请及时防范。五月底,大队英船抵粤,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因广东防守严密,英国公使乔治·懿律(GeorgeElliot)除留数船-广东海口外,率大队英船北侵。六月初四日,进犯厦门,被击退;初八日,陷浙江定海。从此,国内投降派群起攻击林则徐“惹祸”,皇帝也改变对英抵抗态度。七月,英船驶抵天津大沽,皇帝命直隶总督琦善同懿律谈判,以重治林则徐、邓廷桢和赔偿烟价为条件,换取英军南下。接着,又连旨斥责林则徐、邓廷桢办理不善,将2人交部议处。
林则徐一心为民除害,早把自身祸福置于度外。在遭受投降派围攻、皇帝斥责的严峻时刻,仍在广东坚持抗英,先后督师击败英军于关闸和龙穴。八月,上疏自请治罪,对所谓“战争起于禁烟”的谰言进行驳斥,还密陈抗英不能中止,指出:“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更不可不虑。”但皇帝却斥之为“无理、可恶”,“一片胡言”!
九月初八日,清廷将林则徐、邓廷桢同时革职,留粤听候查问差委。十一月,琦善抵粤,与英国代表和谈。琦善为讨好侵略者,“一切力反前任所为”。林则徐不满琦善投降媚外,同邓廷桢一道积极筹议战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琦善私自将香港让与英国,林则徐“闻而发指,劝怡良实奏”,琦善被革职拿问。二月,由于英国侵略者贪得无厌,既索偿烟价,又请给码头,清廷-对英宣战。英军破虎门,进泊省河,广州告急,林则徐自雇水勇千人协防。三月,靖逆将军奕山到广州主持战事,林则徐剀切上防御粤省六条,奕山不听。二十五日(4月16日),皇帝以四品卿衔,命林则徐到浙江听候谕旨。
四月二十一日,林则徐抵达宁波,积极协助镇海炮局研铸新炮,改进炮台和防御工事。岂料此时朝廷又把四月初一至初七日奕山在广州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林
则徐,革去林则徐的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赎罪。赴戍途中,因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奉命改赴开封祥符工地效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河工告竣,仍远戍伊犁。清廷对林则徐的不公正处分,激起许多人的愤慨,纷纷写信、赋诗对林则徐进行慰问。林则徐在黄河边上与王鼎
告别时,悲愤地吟道:“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仍不忘制止英国的侵略!
经过长途跋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林则徐来到伊犁,立即带病研究新疆史地,探求防边实边之策,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开垦阿齐乌苏荒地,并捐资承修龙口水渠工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冬,经布彦泰推荐,奉旨履勘南疆荒地,先后到库车、阿克苏、乌什、和阗、喀什噶尔等处勘察,行程3万里。所至倡修水利,推广坎井和纺车;从实边出发,建议把垦地分给回民耕种,将屯兵改为操防,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作出贡献。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底,清廷命林则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十一月,又以三品卿衔命其署理陕甘总督。第二年三月,实授陕西巡抚,仍留甘肃负责处理青海藏族-叛乱和人民起义事件,到七月始赴陕抚之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林则徐升任云贵总督。当时,云南“回汉互斗”、聚众抗官的事件屡出,原地方当局严厉镇压也未能平息。林则徐对民众抗官实行镇压,对回汉纠纷采取“但分良莠,不分回汉”的策略,暂时平息-,制止冲突,因此得到皇帝嘉奖。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春,林则徐在整顿云南矿务时,主张“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成则加奖,歇亦不追”,促进当地矿业生产的发展。七月,因病请求开缺,九月离滇回闽。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月,林则徐回到福州。目睹家乡鸦片泛滥,民不聊生,心情十分沉重。其时,英国驻福州领事违反协议,把2名英国传教士引入城内,住进乌石山神光寺,闽浙总督刘韵珂等人十分迁就,舆论大哗。林则徐联络绅民倡议驱逐。还带病视察闽江海口,防备英船前来挑衅。此事引起刘韵珂等人不满,本拟劾其破坏“和局”,只因清廷拟起用林则徐才不得不中止。家居期间,人们“方以西洋为忧”,而林则徐根据自己在新疆的实地考察,以及当时沙俄诱迫清廷开放伊犁、塔城的事实,敏锐地指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九月,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广西起义,清廷以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其速赴广西履任。十月初二日,林则徐抱病从福州出发,十九日(11月22日)病逝于广东普宁县驿馆。死后晋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林则徐是清末杰出的政治家、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生平喜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已辑为《林则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