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斿(1775—1842),字仲常,号霞樵,自署太霞山人,泰顺罗阳人。清廪生。幼慧,书史过目成诵。屡试不第,历游浙、苏、鲁、湘、鄂、陕、滇、蜀等省30余年,所到之处,均与名流逸士会聚,唱酬咏和。其人诚实端方,诗风冲雅温厚,卓然中唐名家,交往者无不惊其才华。
嘉庆三年(1798),李銮宣任温处道,提倡风雅,斿以能诗受知。二十一年,李升任四川布政使,聘往审定诗文。抵蜀四十日,李不幸病逝,无嗣,亲朋雀散。斿为其治理后事,恤眷属,立嗣子,刊诗文,义名震西蜀。四川总督蒋攸铦重其品学,议留斿掌教锦江书院,以资格不合而未成;后特为修书浙江巡抚,盛称其学行为浙中人物第一流,于是得任处州莲城书院山长,历时10年。回故居后,任罗阳书院山长。遗著有《太霞山馆文集》,其《论泰顺利弊书》、《厘正乡贤议》、《泉山记》等颇有可观;其诗稿除《湘南集》已刊外,尚有千首。所辑《罗阳诗始》4卷,收集乡贤54人,诗作623首,盛称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