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助,人称平海头陀。福建泉州人,先辈世代务农。法助12岁出家为僧,奋发钻研佛经内典。一生热心造桥修路,济世利民。
元大德初,法助到福州南台,在今坞尾革新街万寿寺为僧,见闽江上浮桥常被溪洪冲断,屡修屡坏,行旅不便,即倡议建造石桥,命弟子吴道可北上,挽“园通玄悟大禅师”李某转奏,得到铁木耳可汗(成宗)的赞许。他即奉旨募建石桥。未及一年,得到福建人民的捐助,募缘多至数百万贯,行省都转运监使王茂率属协助。建桥工程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兴建,元至治二年(1322年)完成,前后历时20年,石桥全长170丈,江中立有石墩,酾水29道。桥面两旁,翼以石栏,桥两端建有小亭,砌有石阶,桥名“万寿桥”(今解放大桥前身,俗称大侨)。是福州北港南北岸的交通要道。万寿桥建成后,时人为纪念法助建桥功绩,重建桥边万寿寺,称万寿头陀寺,祀法助像于其中,寺内立有镌《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的石碑。碑文曰:“仁哉我师,功德堪思。台江观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辞,架桥叠石,再世成立。往来行旅,络绎奔驰。昔忧险阻,今乐坦夷。其利溥也,施及来兹。是宣享祀,在此江湄。”
据《福建津梁志》载:元大德间(1297~1307年),法助在晋江县建造陈翁桥等6座;在南安县建造云梯桥等9座。元至元间(1335~1340年),法助在惠安县建造大拓海迳石桥1座。元至正间(1341~1368年),法助在晋江县建造下辇桥,在南安建造竹溪桥。他在闽南晋江等县建修石桥18座,为福建民间修桥筑路,便利交通,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