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鸿钧(1911-1949),字景庆,曾用名李保纯、余皋平、李仲文,外号高佬余。小赤坎乡新村人。家境贫穷,父早年在加拿大种菜、卖鱼为生,病死异国。
保纯于江门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与乡人余光耀在家乡办得英小学,后转江门教学,倡导新文化。民国21至22年(1932至1933)进入广州中国新闻学院读书。此时,他开始加入抗日救亡行列。新闻学院毕业后,在新会黄冲小学、江门觉工学校和岭梅小学任教,向学生宣传抗日的道理。
民国26年(1937)1月,取道贵州赴延安,人陕北公学学习。8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938)4月归来,派回新会、江门活动。9月,他被派往新会十五区田金乡,恢复当地党组织,吸收了一批 员,党支部控制了金田小学和乡政府。建立了武装队伍,开展民兵训练。江会沦陷时,有200多位阿志撤退到田金乡,安然无恙。又在司前、桥下建立了乡政权、税站和交通站。民国28年(1939) 10月至民国30年(1941) 6月,任中共新鹤县工委组织部长,参加了建立新鹤边界游击区和开辟皂幕山根据地的工作。他住在田金,指导大泽、桥下、司前、址山、云乡等地党组织的活动。
为争取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周汉铃积极抗日,共产党派李保纯、阮克鲁等20多人,进入周的部属4个中队开展工作,建立了新顺特宣传队,在队内成立中共支部,他们向官兵宣传抗日救亡道理。民国28年(1939)3月29日,日军进犯江门,在猪头山登陆。由于-关系好,周汉铃部宣传队奋力抵抗。并让陈明江领导的游击队,以周汉铃新顺特务大队番号继续活动。保纯到七堡,做好周汉铃部属李维伦的-工作,使游击队的武器从五桂山顺利运回礼乐。
民国30年(1941)5月,撤销新鹤县委,成立鹤山县委,7月,保纯任鹤山县西北区区委书记。他在粉洞周围的乡村办识字班,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武装队伍,并常往来朱-、龙口、金刚、青溪、维塾、沙坪一带,积极开展工作。年底调回新会,县委决定开办银号,但又缺乏资金,他便把岳母的棺材本交给县委办银号。民国33年(1944)下半年,他是顺德县大良镇茶楼“老板”却靠杂粮充饥,赚的钱全交给党。
民国44年(1945)初,保纯转入广东(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工作。10月21日,在反击国民党一五六、一五七、一五八师的“围剿”中,部队分头突围后,他调到云浮县泽源乡河口大源村,开办宏兴豉油膏厂,作为中区特委和广东人民解放军办事处的联络站。此时,部队北撤,李留守云浮。年底,调往罗定县任特派员,恢复了县城及各区乡十五六名党员的组织关系,重建了罗定地方党组织,开辟了郁南加益的新据点,使郁南、罗定、广西岑溪等边界成为新的游击区。
民国37年(1948)初,上级指示三罗(罗定、云浮、郁南)地区要全面开展游击战争,保纯调郁南县任副特派员,策划起义。4月18日,郁南县举行了武装起义,广东当局派了省保警大队“围剿”。游击队兵分三路,发动群众反“围剿”。保纯带领28人挺进桂河,伺机消灭桂河敌“自卫队”。敌视桂河人民武装为心腹之患,省保警作重点“围剿”。游击队处境困难,部分人员动摇。保纯加强思想教育,并把队员分散各村,发动群众,又建立起一支60多人的队伍。经过准备,民国37年(1948)9月5日午夜,李部40多人攻打敌乡公所,敌觉察而戒备,情势不能强攻,他率队撤回桂墟。此攻未成,但戳穿了游击队已灭之谣。此举惊动敌人,国民党广东第三行政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谢御群亲率警卫排直奔桂圩,日夜“围剿”李保纯部,李再把部队化整为零,分“住”各家各户中。部队环境恶劣,总队领导人吴桐、谭丕桓作了部署,李奉命率武工队挺进潜滨乡。该乡的地主钟弼南告密,民国38年(1949)1月30日,国民党军深夜包围李保纯武工队驻地梅竹乡潮岭村。李率队突围,但寡不敌众,与黄肇汉、何梅同时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