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名单(2)
李绍珍
  李绍珍(1932.9.16-2001.3.14)(女)眼科学专家。1932年9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台山市人。1954年毕业于华南医学院医本科,1962年于中山医学院(以上均为中山医科大学前身)眼科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山医科大学眼科教授、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眼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国际防盲组织HKI中国顾问、第九
(19322001)
孙俊人
  孙俊人(1915.11.15-2001.6.19)电子工程专家。江苏省松江县人。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业部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曾任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1938年去延安,参加组建通信工厂,克服困难,研制生产军事通信设备,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通信保障。1952年组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创办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制定通信、雷达专业的训练计划、教学大纲,并亲自讲课及参与
(19152001)
于文虎
  于文虎(1941.12.10-2001.8.28)火力发电专家。1941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无锡市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副总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气轮机专业分会 委员。长期工作在电力生产第一线,从事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调整、运行及故障诊断工作。解决了多项大机组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解决了东方电机厂制造的
(19412001)
姜泗长
  姜泗长(1913.09.15-2001.09.09)耳鼻咽喉科专家。天津市人。1938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在国内第一个开展显微镜下内耳开窗术、镫骨底板切除术;首先将纤维内诊镜技术,应用于诊治气管、食管疾病;主持对爆震性聋、老年性;聋、感音神经性聋等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创建的专科研究所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开创了几十项高难度手术,完成
(19132001)
张维
  张维(1913.5.22-2001.10.4),固体力学家。北京市人。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38年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三次参加我国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并任土木建筑水利组组长和力学组副组长,推动了我国某些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
(19132001)
姚绍福
  姚绍福(1932.10.13-2001.11.17)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专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总公司某型号系列总设计师、科技委副主任。先后任多种型号飞航导弹武器系统的正、副总设计师,解决了该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领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发展我国飞航导弹做出重大贡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主持
(19322001)
许国志
  许国志(1919.04.20-2001.12.15)系统工程、运筹学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理学硕士,1953年获堪萨斯州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建人之一。50年代负责起草我国第一个科技规划——“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中有关运筹学发展的条目;筹建并领导了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组
(19192001)
陈力为
  陈力为(1917.08.30-2001.12.26)计算机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山西省洪桐县人。1940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兼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总工程师。主持并参加了7种不同型号的军用计算机的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10余年来,解决了计算机中文处理的若干关键性和基础性问题。主持制订的国家
(19172001)
李鹗鼎
  李鹗鼎(1918.03.15-2001.12.30)水力发电工程专家。原籍天津市,出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原电力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电建设事业50多年,主持施工的水电站有狮子滩、三门峡、刘家峡、映秀湾、猫跳河等,解决了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复杂基础处理和大坝浇筑等。负责审查决策的大型水电工程有乌江渡、凤滩、东风、漫湾、大化、岩滩、水口、二滩、天生桥、龙羊峡等,对大量技术问题作
(19182001)
张启先
  张启先(1925.08.25-2002.5.25)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专家。江苏省靖江市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学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多科性工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博士学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在国内最早发表专著《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兴起了空间机构学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空间机构位移分析”和
(19252002)
高鼎三
  高鼎三(1914.07.24-2002.06.13)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上海市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曾任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系主任,我国半导体事业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大功率整流器、点接触二极管、三极管、光电二极管,较早研制成功GaAs激光器,500A、2500V大功率晶闸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三等
(19142002)
林华宝
  林华宝(1931.05.29-2003.01.01)空间返回技术专家。福建莆田人。1956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返回式系列卫星首席专家。自1958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我国空间技术战线的第一线,是我国卫星回收技术领域和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作出重要贡献。1988年任新型返回式卫
(19312003)
黄宗道
  黄宗道(1921.02.03-2002.11.22)天然橡胶及热作专家。原籍湖北省孝感县,出生于湖北省武汉。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天然橡胶的研究工作。冲破外国专家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不宜植胶的“植胶0”的说法,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度-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成为世界的一个创举,获1982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在橡胶高产方面,使亩产量达到200公斤的高水
(19212002)
梁春广
  梁春广(1939.02.01-2003.05.27)半导体器件专家。广东省梅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电子工业部第13研究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60年代在锗高频管和硅MOSFET研制中作出贡献,做为参加者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70年代作为主要负责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GaAs FET,在全面的器件参数、结构和工艺设计,解决亚微米删制作难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19392003)
王三一
  王三一(1929.1.1-2003.8.5)水工结构设计专家。浙江省桐庐县人。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现任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咨询专家。长期从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设计多座高坝和大型水电站。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参加和主持主要水利水电工程有上猶江、白莲河、柘溪、乌江渡、东江、东风(地下厂房部分)五强溪、大广坝、五里冲等。在建的
(19292003)
莫伯治
  莫伯治(1915.03.02-2003.09.30)建筑设计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高级工程师。在长期的建筑创作中,把岭南庄园融合于岭南建筑之中,并在实践和理论上推进岭南建筑和岭南园林的同步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岭南建筑园林设计风格。50年代广州北园、半溪等酒家设计曾受到梁思成大师的高度评价。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矿泉别墅把传统园庭布局与现代主义
(19152003)
侯德原
  侯德原(1912.04.21-2003.10.17)邮电通信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邮电部高级工程师。曾任邮电部副部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从事电信技术工作逾五十年,是我国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解放初期主持全国长途明线恢复工作,设计成功88交叉取代了旧中国照抄的美国K8交叉,对我国长途明线通信作出重大贡献。1952年至1984年退休前,他参与了全国所有重点通信
(19122003)
黄耀祥
  黄耀祥(1916.08.17-2004.2.22)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广东省开平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50年代总结提出作物生态育种决策,开创水稻矮化育种,促进我国籼稻矮秆化,居国际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70年代发现和利用新的具有sd-g的矮性基因源,开创丛生快长高光效高产株型育种,达到穗数和穗重在较高水平上的结合,使稻谷
(19162004)
陈太一
  陈太一(1921.12.29-2004.05.06)通信技术专家。江苏省宜兴人。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194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教授。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坑道通信埋地天线、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解决了军事通信中的重大问题。1978年提出的“三网一系统”构想,在“七五”、“八五”军事通信科研与型号研制工作中发挥
(19212004)
马福邦
  马福邦(1934.7.26-2004.5.30)反应堆工程专家。广东省顺德市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参加我国第一座从苏联引进的研究性-实验堆建造、消化吸收和改进的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我国首座技术难度大的反应堆的改建工作,提高了技术性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总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我国第一个成套出口到阿尔及利亚的核研究中心,工程项目从对外技术谈判、确定技术
(193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