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7)
721、黄葆同
  黄葆同,高分子化学家 1921年5月1日生于上海。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9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进行过生漆结构和干燥机理研究,新高分子合成,乙丙橡胶新催化/活化体系研究等。1979年以来研究以聚烯烃为组分的多相聚合物,包括共混和嵌段、接枝合成及其用于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2、黄祖洽
  黄祖洽,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 1924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于该校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学报》主编。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3、林尚安
  林尚安,高分子化学家 1924年6月8日生于福建永定。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高分子所所长、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对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的合成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明各种烯烃催化聚合反应规律和最佳聚合条件,理论分析了各种影响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4、陆婉珍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 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曾任石油部石油炼制研究所分析组组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5、卢衍豪
  卢衍豪(1913年4月16日—2000年2月20日),出生于福建永定坎市。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卢衍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中学教员。1927年,卢衍豪入永定县立初中,不久又转入龙岩省立第九中学和福州三明中学。1930年以优秀成绩考取福州理工中学选读理科,对生物化学尤感兴趣。1933年,他同时考取北京大学理学院、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2000)
726、陆启铿
  陆启铿, 数学家 1927年5月17日生于广东佛山。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多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复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与华罗庚合作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7、吕保维
  吕保维,(1916.7.22-2004.2.10),电波传播科学家。江苏常州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电波传播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规划和建立合理布局的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主持对流层前向散射传播实验和从事理论研究,所得结果和经验为后来设计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和建立这种电路提供了依据。从事无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2004)
728、娄成后
  娄成后,植物生理学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1932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系理学士学位。1934年获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首先证明植物生活组织中通过胞间联丝具有“细胞间的电偶联”,显示电解质可以在组织的原生质内部转移证明胞间联丝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转变为开放通道,容许原生质与病毒等大颗粒通过。在研究植物适应环境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9、柯召
  柯召(1910年4月12日—2002年11月8日),字惠棠。出生于浙江温岭。数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柯召出生在浙江温岭一个平民家里,父亲柯伯存是当地一家小布铺的店员,母亲是家庭妇女,家境窘迫,勉强度日。柯召5岁时,父亲即教他认字,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2002)
730、刘思职
  刘思职(1904年3月15日—1983年8月18日),出生于福建仙游。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刘思职1904年3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市一书香门第。父亲曾当过学堂教师和清朝吏部小吏。刘思职自幼聪颖勤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家乡读完中学后,17岁即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25年,得岳父相助,刘思职自费出国留学,入美国西南大学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41983)
731、沈其震
  沈其震,(1907.2.10-1993.6.16),医学家。原籍湖南长沙,生于四川重庆。1931年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的创建人之一。30年代,介绍苏联的卫生保健事业,创办了由中国共产党北方局领导的天津诊所,和《医学知识》杂志等刊物1937年在汉口参加新四军,筹建了新四军军医处,并任处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1943年到延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1993)
732、李国豪
  李国豪,(1913.4.13-2005.2.23),桥梁力学专家。广东梅县人。1929年考入同济大学。1940年和1942年先后获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和特许任教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博士学位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分析方法》称著德国,因而被名为“悬索桥李”。-期间,研究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著有《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32005)
733、孟宪民
  孟宪民,地质学、矿床学家 1900年2月2日生于江苏武进。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9年2月18日逝世。 曾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矿床地质研究,特别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矿物组成以及成矿理论有深入研究,擅长矿物微量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734、金建中
  金建中,物理学家。原籍安徽黟县,1919年7月生于北京,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员会委员,兰州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真空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从事真空物理与技术的研究,是中国真空科学的创始人与开拓者。负责研制出性能接近60年代国际水平的电磁双聚焦反应粒子能谱仪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
735、苗永瑞
  苗永瑞,(1930.12.3-1999.6.11),天体测量及时间频率专家。原籍山东桓台,生于山东济南。195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天算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陕西天文台名誉台长。在提高天文测时精度的研究方面,编制了天顶星表,测定了天顶星专门用于测时,提高了测时精度,同时改进了观测星的星位置,得到精度较高测时星表。在天体测量选址的研究方面,根据微气象理论,制定了一些天体测量选址方案,改进了观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1999)
736、潘家铮
  潘家铮(1927.11.12-2012.07.13)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汉族,浙江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长期从事水电站设计、建设和科研工作,历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等职,现任电力工业部技术顾问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参加、负责和审查过的大中型水电站有黄坛口、流溪河、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龚咀、乌江渡、东江、葛洲坝、磨房沟、龙羊峡、二滩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2012)
737、李春昱
  李春昱,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学家 1904年5月8日生于河南汲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8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地质和地质构造研究。早年与谭锡畴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进行地质矿产调查,领导并参加四川地质工作,预测中梁山煤矿,后经证实。20世纪60年代参加组织领导全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738、马大猷
  马大猷,物理学家 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2012年7月17日去世。籍贯广东潮阳。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9年、1940年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声学研究所副所长等。 主要从事物理声学、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的研究。对室内声学中的简正波理论,提出简洁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739、傅家谟
  傅家谟, 有机地球化学家与环境地球化学家。 1933年5月23日生于上海,籍贯湖南沅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院长。1966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系统总结了海相碳酸岩油气生成演化理论与评价指标方法。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
740、宋大祥
  宋大祥(1935~2008)浙江绍兴人。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生物学系。195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任动物所副所长、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到河北大学工作,担任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当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北省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