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3)
41、毛炳权
  毛炳权(1933.11.02- )高分子化工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以1800万美元将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并在Engelhard催化剂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2、徐惠彬
  徐惠彬(1959.7.6- )金属材料专家。生于吉林省大安市,原籍河北省武安市。1982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198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评议组召集人、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成员。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形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3、刘中民
  刘中民(1964.9.24- )河南省扶沟县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催化研究与技术开发。针对煤化工平台产品-的转化利用,研制了-制烯烃催化剂,开发了密相循环流化床工艺,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合作完成了世界首次-制烯烃(D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4、王泽山
  王泽山,1935.10.10出生,含能材料专家。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原籍吉林市。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0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5、袁渭康
  袁渭康(1935.7.1- )化学工程专家。上海市人,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62年华东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的状态估计和控制、固定床电极反应器、超临界流体反应和CVD反应器的模型化方面获得了创新成果;进行反应器动态行为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模型筛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6、李正邦
  李正邦(1933.5.7- )钢铁冶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生产出无发纹钢、高温合金产品,并在液渣启动、液位控制、连续抽锭和二次冷却上有创新。率先开发了电渣熔铸技术,研制成功曲轴、飞机发动机涡-等产品。开发了以白云石为基的无氟渣,电渣重熔效率提高一倍,电耗降低48%,炉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7、余永富
  余永富(1932.9.30- )选矿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原籍河南。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名誉院长,曾任长沙矿冶研究院科协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获学士学位。 长期从事铁矿、稀土、铜钴硫化矿选矿研究。主要为:武钢大冶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磁选新设备、新工艺解决了无法生产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国内外独特的选矿新工艺,解决了长期制约包钢铁及稀土生产的白云鄂博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8、唐明述
  唐明述(1929.3.3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四川省安岳县人。1956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研究生毕业。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研究。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重要课题碱-集料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建的快速法已定为法国和我国标准,先后为众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碱活性,提出可靠的施工方案;研制的快速测定仪已获应用;近年来在京津等地发现大型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而破坏的实例,已引起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9、陈祥宝
  陈祥宝(1956.4.25- )复合材料专家。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78.3~1984.7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鲁汶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结构性碳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先进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和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研究工作。研制了耐高温高韧性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0、才鸿年
  才鸿年(1940.1.29- )金属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6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总装备部先进材料专业组组长。长期从事军用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和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装甲钢,为我国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了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1、陈景
  陈景(1935.03.09- )贵金属冶金专家。云南省大理市人。1958年至2005年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工作,现为云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铂族金属冶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铂族金属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相关物理化学研究。完成过国家急需的硝酸工业废铂催化网再生工艺和工业试验研究;发明的分离贵金属新工艺成功应用于我国最大的甘肃金川铂族金属资源矿山;研究提出的处理云南金宝山低品位铂钯矿全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2、胡永康
  胡永康(1940.2.5- )石油炼制专家。云南省曲靖市人。196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转化工作,曾担任国家“六五”、“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研制成功两类加氢裂化催化剂,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3、吴以成
  吴以成(1946.11.5- )功能材料专家。出生于广西玉林市。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和发展工作,在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晶体生长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晶体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能相互关系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与合作者一起发明了LiB3O5(简称LBO)、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4、桑凤亭
  桑凤亭(1942.3.24- )化学激光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美国Tulane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化学激光研究工作。从1972年开始致力于DF/HF化学激光研究,80年代从事的可见波段化学激光新体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近十多年来,在氧碘化学激光研究中,组织解决了一系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5、邱冠周
  邱冠周(1949.2.2- )矿物工程学家。广东省梅州市人。1987年9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发表了97篇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6、屠海令
  屠海令(1946.10.05- )半导体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3年获英国巴斯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硅、化合物半导体、稀土半导体晶体生长,硅基半导体材料制备;半导体材料中杂质与缺陷行为,界面、表面物理化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性能关系;纳米半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7、薛群基
  薛群基(1942.11.28- )特种润滑材料专家。山东省沂南县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和领导研制成功了多种航天和航空工业所需的特种润滑材料;主持建设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58、李东英
  李东英(1920.12.14- )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工程师。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创始人之一。主持研究成功30余种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保证“两弹一星”等军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尖端技术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钛应用推广工作,经济效益显著;并长期从事我国稀土的开发和应用的科技工作;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稀土微量元素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的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59、胡壮麒
  胡壮麒(1929.8.31- )金属材料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的研制及亚稳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一级空心涡轮叶片材料及民航机长寿命叶片材料;研制成功抗热腐蚀定向结晶叶片、定向结晶钴基合金叶片及特种微晶粉末;研制成功我国直升机用第一个增压器;提出了约束性凝固过程中溶质的非平衡再分配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60、金涌
  金涌(1935.7.30- )化学工程专家,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