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4)
61、林宗虎
  林宗虎(1933.05.13- )热能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导。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在气液两相流方面,创建的林氏公式,被国际上推荐为最佳式,并被收入国内外6本著作,被引用数十次。首先对U型管内两相流体压力降型脉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62、潘健生
  潘健生(1935.01.25- )热处理工艺与设备专家。195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将传热学、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软件工程等与材料学知识加以集成,建立反映热处理过程复杂现象的数学模型,在国内外率先实现复杂形状零件和复杂热处理工艺的计算机模拟,用热处理虚拟制造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已有二十余家工厂应用,推动热处理从经验型向基于科学计算的精密型技术的方向跨越,对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63、叶声华
  叶声华,男,生于1934年6月11日,湖北沙市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 1956年8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62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担任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88年起,他领导建立了“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后一直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4年。20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64、闻玉梅
  闻玉梅(女)(1934.01.16- )医学微生物学家。上海市人。1956年毕业于原上海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6年获亚太病毒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德国Duisburg and Essen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乙型肝炎病毒学与免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65、侯德原
  侯德原(1912.04.21-2003.10.17)邮电通信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邮电部高级工程师。曾任邮电部副部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从事电信技术工作逾五十年,是我国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解放初期主持全国长途明线恢复工作,设计成功88交叉取代了旧中国照抄的美国K8交叉,对我国长途明线通信作出重大贡献。1952年至1984年退休前,他参与了全国所有重点通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22003)
66、高鼎三
  高鼎三(1914.07.24-2002.06.13)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上海市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曾任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系主任,我国半导体事业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大功率整流器、点接触二极管、三极管、光电二极管,较早研制成功GaAs激光器,500A、2500V大功率晶闸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42002)
67、于德泉
  于德泉,男,(1932.10.22- ),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主编(英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和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药创制研究,完成近百种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数百种新化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首次发现过氧键为抗疟有效基团。在国内率先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68、童志鹏
  童志鹏(1924.8.12- )电子信息工程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顾问、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和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数据交换网等研究工作,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多种奖励。80年代领导研究与国际开放系统互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69、胡光镇
  胡光镇(1927.8.26- )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现属上海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民航局、电子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率先研制出多种全晶体管化多路通信设备,70年代研究数据通信技术,建成数据传输系统,80年代以来一直跟踪卫星通信技术及数字网技术,在建设系统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70、戴尅戎
  戴尅戎(1934.06.13- )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年于美国Mayo Clinic任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及骨科主任,现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 在国际上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71、何友声
  何友声(1931.07.28- )水动力学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7年清华大学首届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教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船舶流体力学和高速水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了我国水翼水动力学设计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72、刘建航
  刘建航(1929.4.26- )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河北省深泽县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和设计含水软弱地层中盾构法隧道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拼装式衬砌,率先攻克衬砌结构防水关键,用以建成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及地铁试验段,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开拓盾构、沉管、连续沉井法,以建成困难地层的20条市政隧道。在江底高压沼气砂层建隧,解决喷发沼气流沙等世界罕见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73、张立同
  张立同(女)(1938.04.14- )航空航天材料专家。生于重庆市,祖籍辽宁海城。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9年4月~1991年1月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代表。曾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74、王振义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75、陈灏珠
  陈灏珠(1924.11.06- )内科心血管病专家。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率先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76、吴天一
  吴天一(1935.06.25- )高原医学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1956年12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现任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医学及生理学研究员、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第五届、第六届主委,现为荣誉主委。吴天一为我国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省部共建高原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前期专项”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77、王明庥
  王明庥,男, 1932年3月出生,1950年至1953年在森林系就读(1953年院系调整时入华中农业大学)。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被称为“中国黑杨之父”。长期从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78、赵梓森
  赵梓森(1932.2.4- )光纤通信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邮电部科技委委员。早在1973年就建议开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的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我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为我国光纤通信发展少走弯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70年代末,组织研制生产出我国的首批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79、周永茂
  周永茂(1931.5.15- )核反应堆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58年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进修班毕业。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反应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线从事设计、研究和建设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许多核科研任务:完成了“双流程堆芯”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早期设计方案;主持开展了为生产堆、动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与氚靶元件的首次国产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80、周炯槃
  周炯槃(1921.1.5-2011.12.6)通信技术专家。浙江省上虞县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1958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北邮教学电视台,后又领导研制了飞点扫描彩色电视实验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60年代首次把卷积码引入无线数字通信信道的纠错和检错,在国家科研项目“6401”的实验样机中取得成功。7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