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2)
21、汪应洛
  汪应洛(1930—),泾县人。1949年进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52年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研究生毕业。1958年,响应中央支援西部的号召,他和交通大学几千名师生员工,离开黄浦江畔,告别故乡亲友,浩浩荡荡地登上西行的专列,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古城西安,48年来,一直生活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副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22、韦钰
  韦钰(女)(1940.2.7- )电子学专家。广西桂林人,壮族。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她获美、英、加、日、港、澳等八校名誉博士。曾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韦钰博士在电子学领域工作了40多年,做出了系统的和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生物电子学和建立分子电子学学科方面
中国第一个电子女博士
23、张彦仲
  张彦仲(1940.03.04- )航空系统工程专家。陕西三原县人。1962年西北大学毕业。1984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曾任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航二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中航科工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九、十届委员。 长期从事机械振动、信号处理与航空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套冲击加速度校准装置;完成5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4、潘垣
  潘垣(1933.8.8- )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原籍江苏省扬州市。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主要成员之一,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主要开拓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电气学院名誉院长、惯性约束聚变点火装置(ICFIF)国家重大专项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5、范维澄
  范维澄(1943.1.28- )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专家。生于贵州福泉,原籍湖北鄂州。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名誉博士。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组长、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委员、住建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6、张明高
  张明高,男,1937年12月生。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曾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ITU—R电波传播研究组主席,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双聘院士。张明高一直致力于电波传播模式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在国防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工程中,他进行了大量系统体制研究,提出了全球适用型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测方法。包括一种能综合反映有关对流层散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7、沈闻孙
  沈闻孙(1930.05.06- )船舶设计专家,浙江海盐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船舶设计工作。90年代初任大连造船新厂总设计师,先后开发设计9.8万吨级与11万吨级成品油轮,15万吨级货轮,15万吨级原油轮,5.2万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船,以上5种船型先后打入船舶国际市场,船厂拿到大量船舶订单,我国的造船事业上了一个台阶。90年代后期先后开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8、张涤生
  张涤生,男,1916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九院顾问、上海市整形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211”学科带头人、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从医7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并在20世纪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0手术、跖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等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
中国工程院院士
29、林浩然
  林浩然(1934.11.24- )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195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系统而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一)阐明鱼类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作用机理,将这理论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建立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并取代供不应求的传统鱼类催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30、陈赛娟
  陈赛娟(女)(1951.05.21-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浙江省鄞县人。19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白血病基因组解剖学计划,发现了一批新的白血病发病相关的突变基因与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31、陈亚珠
  陈亚珠(女)(1936.07.23- )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浙江宁波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等。 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五十余年。早期在电力系统过电压防雷保护、高电压测试技术、高电压绝缘设计、静电场数值计算等领域成绩卓著,曾8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32、徐德民
  徐德民(1937.11.07- )兵器科学与技术和水下无人航行技术专家。生于陕西省三原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7—198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水下信息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总装备部水中兵器专业组成员、香港学术评审局成员等。 长期致力于兵器科学与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3、吴祖垲
  吴祖垲(1914.3.1-2014.01.16)真空电子技术专家。浙江省嘉兴人。1937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4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硕士学位。电子部科技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公司及咸阳彩虹集团公司高级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南京741厂、成都773厂、咸阳4400厂总工程师,主持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只日光灯、黑白显象管、彩色管及电压穿透式多色显示管等重大产品并投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42014)
34、孙俊人
  孙俊人(1915.11.15-2001.6.19)电子工程专家。江苏省松江县人。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业部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曾任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1938年去延安,参加组建通信工厂,克服困难,研制生产军事通信设备,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通信保障。1952年组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创办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制定通信、雷达专业的训练计划、教学大纲,并亲自讲课及参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52001)
35、李鹤林
  李鹤林,李鹤林(1937.07.05- )机械工程材料和石油管工程专家。祖籍湖北,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主持研制10种新材料和几种表面强化工艺,使一批石油机械的质量跃居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石油管工程”的研究范围及对象,开展大量系统的、有创造性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6、龙驭球
  龙驭球(1926.1.15- )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专家。湖南省安化县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报主编(1990-2000),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主席(1999),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包括:分区和分项能量原理(1980),分区混合有限元 (1982),样条有限元(1984)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7、杨胜利
  杨胜利(1941.01.05- )生物技术专家。江苏太仓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62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等职。2000年起兼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38、涂铭旌
  涂铭旌(1928.11.15- )金属材料专家。重庆市人。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55年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四川大学教授,曾任第一届全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冶金与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收入《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长期从事金属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9、师昌绪
  师昌绪(1918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出生于河北徐水。金属学家、材料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师昌绪出生于河北徐水大营村一个封建大家庭。父亲师克和为清朝秀才,以教书为业,母亲从事家务,一生勤劳。师昌绪7岁入邻村荆塘铺小学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82014)
40、沈世钊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此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高校任教。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