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20)
381、闻雪友
  闻雪友(1940.9.14- )生于上海市,原藉浙江慈溪。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舰船及工业燃气轮机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 在舰船主动力领域,曾任我国首台航机舰改大功率燃气轮机的技术负责人,后又负责我国首台第二代舰船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现任新的国产化舰用燃气轮机的总设计师,己批量装舰,打破了我国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2、吴良镛
  吴良镛, 建筑学家。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383、薛禹胜
  薛禹胜(1941.2.7- )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江苏无锡人。1963年山东工学院毕业,1981年获电力科学院硕士学位,1987年获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开创了非自治系统运动稳定性的量化理论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定量算法,发现了多种新的动态行为并揭示其本质。开发成功该领域国际上至今惟一的商品软件,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包括美、加、英、爱尔兰、墨西哥、韩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4、余贻鑫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5、蒋洪德
  蒋洪德(1942.7.4- )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长沙市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主持研究开发的汽轮机全三维设计体系综合了当代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最新成就,使这一设计体系成为理论先进、系统配套、具有我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6、周玉
  周玉(1955.7.1- )先进陶瓷材料学家。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198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获博士学位。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学院院士。现任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主要从事陶瓷相变与韧化、陶瓷复合材料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应用等研究。发明了新型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并成功应用于航天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87、张铁岗
  张铁岗(1946.9.24-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原籍河南省许昌县人。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388、汪旭光
  汪旭光(1939.12.31- )工业0与爆破技术专家。安徽省枞阳县人。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长期从事工业0的研制及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在研究开发半乳甘露聚糖——田菁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高威力的田菁10号浆状0并广泛推广;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EL系列乳化0;通过理论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适用于各种不同爆破作业使用的8个系列、34种乳化0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BGRI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89、翁宇庆
  翁宇庆(1940.01.01)钢铁材料专家。生于四川省西昌市,原籍江苏省常熟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国家973项目顾问组成员和国防科工局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连续两届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称号。 翁宇庆从事钢铁结构材料研究40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0、王玉忠
  王玉忠(1961.6.16—),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山东文登人。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在四川大学晋升教授。现任所创建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主任。 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的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在解决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可生物降解和可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提出和发展了新的阻燃原理和技术,有效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1、郭东明
  郭东明(1959.04.30-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河南省温县人。1982年1月大连工学院本科毕业,1984年和1992年在该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数字化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方向研究,形成了工艺理论基础研究与工艺装备研发应用密切结合的研究特色。在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难加工材料零件精密超精密加工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提出高性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92、黄瑞松
  黄瑞松(1938.07.18- )飞航技术专家。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63年3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型号系列技术顾问、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高级顾问。曾任中国航天三院预先研究总研究师,技术副院长,多个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总指挥,院科技委主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长期从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93、徐南平
  徐南平(1961.4.5- )化学工程专家。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1989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 从事陶瓷膜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从筹集经费、培养队伍开始,到创建研究所、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和工程公司,解决了陶瓷膜产业化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能够与国际先进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4、王浚
  王浚(1935.07.29- )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控制、环境模拟、生命保障、热控制及空调制冷技术。山西省孝义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报》、《真空与低温》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人机与环境工程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二十多项大中型环模工程建设,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参加多项航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95、张文海
  张文海(1939.2.1- )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省长乐县。1958年就读厦门大学,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任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曾任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江西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国家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绿色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6、邱定蕃
  邱定蕃(1941.10.20- ),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江西省广昌县人,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1990年通过考试公派赴加拿大皇后(Queen’s)大学学习与研究(高级访问学者)。原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现任该院研究员、博导,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的研究与开发。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了金属一步提取,获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7、张福泽
  张福泽(1936.03.08- )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辽宁岫岩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空军首席专家和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在飞机寿命和可靠性理论研究中,独自发表疲劳寿命论文92篇和日历寿命论文23篇(合写论文没计)。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理论成果,有的被誉为是“里程碑”,有的被誉为“张氏载荷谱”,有的被誉为“张福泽疲劳分散系数理论曲线”、有的被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98、陈清如
  陈清如(1926.12.3- )矿物加工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 “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研制成功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设备,较好地解决了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399、陈蕴博
  陈蕴博(1935.1- )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加工专业。研究员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材料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198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00、戴永年
  戴永年,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1929年2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通海县。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由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至今,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 戴永年院士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和卧式真空炉,在宝钢、鞍钢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