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_玄武门之变 相关人物介绍(2)
杜君绰
  杜君绰(601年-662年12月11日), 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参加过征讨高句丽之战。杜君绰祖父杜谧,是北齐时期的秀才,后被任命为中山郡功曹、县令。父亲在唐朝时因杜君绰的战功被追赠为汝州刺史。杜君绰在义宁初时,投身义军。后归附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加过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等各种战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
(601662)
郑仁泰
  郑仁泰,唐朝功臣,秦府中人,是玄武门政变的先锋之一。曾入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后讨平铁勒叛乱不利而被降职。个人简介贞观将领中一些比较次要的中年将领站到了台前,郑仁泰便是其中的一位。《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所以,郑仁泰不仅仅是秦府中人,并且是玄武门政变的先锋之一,
李孟尝
  李孟尝(593-666年),字待宾,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唐朝初期功臣之一。初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从李世民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破-厥有功,迁汉东郡开国公。唐高宗年间,拜右监门卫将军,迁右威卫大将军,仍奉敕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乾封元年,暴卒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时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
(593666)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642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第三子。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早年因父勋受封新城县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东入长安,投奔唐朝,被拜为上仪同,并随唐太宗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代理侍中,兼天策府司马。唐太宗继位后,又进拜中书令。贞观年间,宇文士及历任凉州都督、蒲州刺史、右卫大将
(?~642) 唐朝宰相
屈突通
   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数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旧唐书·屈突通列传》)  屈突通之父屈突长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
(55762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裴寂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此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629年(贞观三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并率家僮讨平山羌叛乱。不久,裴寂病逝,追赠
(573629) 唐朝宰相
萧瑀
  萧瑀,(公元575年—648年),萧皇后的弟弟。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被隋炀帝疏斥,唐朝时深得李渊信任。萧瑀,字时文,祖藉黄连(今福建省清流县)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姐。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
(57564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封德彝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
(568627) 唐朝宰相
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 ,早年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封闻喜县公。大业年间,裴矩仍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
(547627)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