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名人堂(4)
61、朱邑
  朱邑(?—前61年)字仲卿,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汉宣帝时任桐乡(庐江西)啬夫,管理地方诉讼和赋税。他出身于农家,了解民间疾苦,为政廉平不苛,爱护平民百姓,体恤孤寡老人,受到吏、民的爱戴和崇敬。后被举贤良,迁大名府农丞,继而升迁北海太守。他在任期内,微服私访,息讼平冤,为民作主;平时力劝农桑,兴利除弊,奖掖后进。“治行第一”,政绩显著,北海民众无不交口称赞。后选拔入京,任职大司农,为朝廷掌管租
[] (?~前61)
62、朱亮祖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朱亮祖原是元朝义兵元帅,屡败朱元璋,后被俘归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作为明军主力平定两广,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永嘉侯。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爵位废除,后被追认
[] 明朝开国功臣(?~1380)
63、朱栴
  朱栴[zhān:”,号凝真、凝真子,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生母是余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九日(2月6日),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庆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本应移驻封地宁夏镇城(今宁夏银川),因为当时宁夏地近边外,是一个新设立卫所的战区,尚难保障亲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庞大的经济负担。朝廷命令庆王暂时改驻韦州城(今
[] (1378~?)
64、朱谔
  朱谔及第后初任忠正军推官。崇宁初(1102),由太常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给事中。进御史中丞。入朝谢恩,徽宗说:“今朝廷上下无事,你说话办事应该沉稳,让朕满意。”朱谔回答说:“以前有的官吏不知职守何在,说话办事都太随意,以至过天津桥,见汴河堤一角塌陷便上疏请求修葺。像这么细小的事,有什么可告诉的?”徽宗帝说:“对!又比如石豫、许敦仁妄发议论,皆如是。”朱谔遂奏:“愿像神宗时那样,听政之余,开
[]
65、朱桓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有一子朱异。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溪,朱桓分兵救羡溪,军队出发之后,才突然得知曹仁要进军濡须,但要追回救羡溪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当时朱然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177238)
66、朱邪执宜
  朱邪执宜,沙陀人,朱邪尽忠之子、朱邪赤心之父,曾担任过阴山府都督。其祖先是陇右金城(甘肃兰州市西北)人。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又名处月,后被音译为朱邪。因突厥习惯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所以沙陀部落的人都姓朱邪。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沙陀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前往长安朝见太宗,之后一直内附于唐,与唐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与唐朝的路途受阻,联系中断,沙陀归吐蕃。吐蕃
[]
67、朱声达
  朱声达(1914~1985),潜江(今张金镇土地口村人。1954年前张金属江陵辖,因而不少史料上称之为江陵人)。十七岁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官至宁夏军区司令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之一,因其在战斗中左臂伤残,后被人誉为“独臂将军”。他历经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生让人惊叹。参军当警卫的放牛娃子朱声达原名朱顺民,又名朱大生,出生贫苦农民家庭。入私塾读书不到两年,十二岁即为地主放牛、干杂活。1930年贺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41985)
68、朱可贞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广东顺德县龙江人,南海籍。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武举第一人。据《明实录·崇祯实录》记载:崇祯元年九月,以春坊中允陈仁锡(天启二年文举殿试第三名。),翰林院侍讲李绍贤为武举会试主考官。从明史上看,崇祯元年不应开武举殿试。但《江苏通志》说:上元人解学熊,武状元解元之孙,为该科武举会试、殿试第二人。《湖北通志》说:随州人阁之奇,为该科探花参将。而《浙江通志》又
[]
69、朱宠
  朱宠(生卒年不详),字仲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年轻好学,潜心研习《欧阳尚书》,与杨震同为桓郁的门人。永初元年(107),二人又同被大将军邓骘征辟为幕僚,不久迁任颍川太守,转北军中候。永初五年(111),羌族军队进入河东又转到河内郡,百姓惊慌失措,纷纷向南渡河逃避。朱宠奉命率领五营将士,屯军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以防止羌兵侵袭京师洛阳。建光元年(121),邓太后病殁,汉安帝亲政,其乳
[]
70、朱异
  朱异(482—548),字彦和,南朝钱唐(今杭州)人。年少时好聚众博戏,颇为乡里所患。成年后折节从师,好学上进,遍治五经,尤精《礼》、《易》。同时,广涉文史百家,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20岁时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尚书令沈约当面试之,称道其才,勉励他清廉自律。次年,朝廷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称他“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器宇弘深,神表峰峻”。梁武帝召他解说《孝经》和《周易》
71、朱之弼
  朱之弼(1610—1683年)字右君,顺天大兴人,清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户、兵堂司官岁有迁转,此曹历年久不去,官为客,吏为主,流弊何穷。请严察褫夺。”下部议行。九年,以父丧去。十一年,起补
[] (16101683)
72、朱希周
  朱希周(1473-1557),字懋忠,号玉峰,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朱家乃书香门第,父亲朱文云,官至按察副使。朱希周深受家庭熏陶,发愤读书;他性恭谨,不喜夸饰,学惟务实。明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参加殿试,一举夺魁。为丙辰科状元。时年23岁。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参修《明会典》,主持编修《孝宗实录》。刘瑾摘修《会典》小疵,降修撰。《孝宗实录》成,复官。久之,进侍读学士,擢
[] 明朝状元(14731557)
73、朱常瀛
  桂端王朱常灜(1597年4月25日―1645年12月21日),汉族。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母孝敬李太皇太后。明朝宗室、藩王。封衡州(今衡阳),于天启七年九月廿六就藩。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率部攻陷衡阳,桂王携子朱由楥、朱由榔逃往广西梧州避难。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初四病死于梧州。谥号“端”。死后由第三子安仁王朱由楥承嗣。其子朱由榔称帝后,追尊其为皇帝,庙号礼宗,谥号
[] (15971645)
74、朱质
   朱质,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南宋婺州府义乌县溪西(今义乌市佛堂镇溪西村)人。累官太常寺少卿兼权吏部左侍郎。他能文善武,秉性刚直,因反对权臣对金妥协投降而被罢官。  朱质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少年拜理学家吕祖谦弟子叶邽为师,后转而就学于金华的唐仲友。在名儒的悉心指导下,学业大进。  绍熙四年(1993),朱质与永康的陈亮一起在会试中被录为进士。殿试时,陈亮是魁首(状元),朱质为第二(榜眼)。陈亮于
[]
75、朱登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衡方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意粗壮古拙,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仪
[]
76、朱勾
  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当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 前期越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双方矛盾不断加深,连年在长江发生舟战。后楚恵王为了同越国争夺泗水流域,借助鲁国人公
[春秋战国] 越国君主(?~前411)
77、朱凤标
  朱凤标(1800年10月10日—1873年8月2日),字桐轩,号建霞,浙江萧山城东朱家坛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乡试中举,十二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九年入直上 书房,既而督湖北学政。二十一年,授国子监司业,迁侍讲庶子。二十四年,擢侍读学士。次年,奉命授皇七子(醇亲王)书,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六年摄户部右侍郎。二十七年迁兵部,旋调户部。朱凤标廉政严己,威望高,通晓治安、军务,擅
[] (18001873)
78、朱庭祜
  朱庭祜,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是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是我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最早发现井陉铁矿及云南昆阳磷灰岩矿,又是我国考察西沙群岛鸟粪资源之第一人。对我国盐矿地质多有研究。对新安江等大型水电站的水文、工程地质工作立过大功。在创办云南、贵州、浙江等省地质机构和在两广地质调查所的领导管理工作中成绩出色。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并培养了不少人才。朱庭祜,字仲翔。生于1895年12月7日,原籍上
(18951984)
79、朱鲔
  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公元23年(地皇四年),拥立大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大封诸将为王,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异姓不得封王”,而没有接受封赏。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称帝,挥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朱鲔坚守数月,后在刘秀许诺
[]
80、朱士彦
  朱士彦(1771—1838)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诸部尚书。多次主持会试及督湖北、浙江、安徽学政。参与编纂《国史·河渠志》,熟悉河工事务。道光中,先后勘察江苏河、淮、湖工程,南河于家湾官堤、浙江海塘、南河料垛工程。疏陈南河高堰、盱堰大堤,运河埽工及安徽江堤修筑事宜。朱士彦是官至国子监学录的举人朱彬的儿子,出身于官宦人家。朱士彦受此熏陶,年幼聪颖、悟性很高,学识渊博,涉猎广
[] 沧浪七友(1771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