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姓名人堂(12)
221、钟伦五
  钟伦五(1895—1964),字韵梧,新铺镇霭岭村人。其父应熙,清光绪廪生,曾协助丘逢甲创办镇平中学堂(今蕉中),任监督(校长)兼教习达六年之久。钟伦五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师范,在岭南著名画师高奇峰门下刻苦学习,同窗一百多人,唯有伦五与张坤仪女士两人正式成为高奇峰“天风画楼”的入室弟子,曾获大师亲赠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经李伯球及钟岱的推荐,钟伦五就任兴宁县政府承审一职(李伯球任县长),任内
(18951964)
222、钟林新
  钟林新(1922~1952),今临湘市龙源乡人。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6月赴朝作战,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师四一九团一营一连三排。1952年10月,随部驻守马良山南麓74号高地,与美、英、李(李承晚)联军驻守的22号高地相对峙,相隔300余米。11月25日凌晨,一连接受拿下22号高地的任务。钟林新和同班战友黄平民(临湘籍战士)一马当先,摸黑涉过敌高地前一条冰河,在距敌前沿
(19221952)
223、钟定天
  钟定天(1906-1963),又名鑫盛,字人可,岐岭镇王化村人。中央步兵学校第五期毕业。之后,到国民革命军服役,24岁任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陆军中校营长、团长,调驻潮州。广州沦陷后,他在敌后随部乘机袭击日寇的外围据点,随后转战于闽粤赣等省。1940年,他任196师团长。钟定天曾设法营救钟靖寰使其脱险。1945年6月,他奉命驻守铁石口金钟山以狙击日寇截断往赣州之线,掩护七战区长官部转移,后提升
(19061963)
224、钟扬莆
  钟扬莆 (1942~2005)笔名章容。广西玉林人。大学毕业。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广西玉林县沙田队会计,玉林地区农机所会计,玉林县文化馆馆员,玉林市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郁州》文艺主编,玉林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工委主任,玉林市政协副主席,玉林市副市长,副编审。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协理事,全国文史学会会员。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饶恕我,桑梓》,短篇小说集
(19422005)
225、钟景宏
  钟景宏(1926-1949年),蟠扶乡(今属春城镇)黄京社村人。1943年在蟠龙小学读书,经中共党员黄昌熺、严仕铭的培育,参加中共阳春党组织领导的抗日少年先锋队,1945年3月,参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中共江北区委委员。1949年9月,景宏率领武工组在阳江赤岗村活动时,被国民党阳江县警敖敏昭部包围。钟与武工组员林冬、黎道雄、区华贵、陈世伦等顽强反击,战至弹尽被
(19261949)
226、钟艺兵
  钟艺兵 (1930~)笔名金丘、石浩。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第三期诗歌专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30年。1979年到中国作协,历任《文艺报》、艺术评论组组长、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92年后历任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剧协、视协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
227、钟兆云
  钟兆云 (1969~)笔名赵云。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系。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杂志兼记者、副处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奇人辜鸿铭》(三卷),长篇报告文学《落日》、《国之大殇》、《将军与故土》(执笔),长篇纪实文学《寻找毛泽东丢失的女儿》、《山风海涛》,长篇传记文学《百战将星·刘亚楼
228、钟永华
  钟永华 (1940~)笔名柳鸣、岳海斌。广东龙川人。中共党员。1959年就读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文化干事、新闻干事,武汉军区专业创作员,1984年转业到深圳工作,曾任《特区文学》杂志总,深圳诗人笔会会长,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中国诗歌学会、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情人
229、钟文耀
  钟文耀(1860—?)“留美幼童”时期的钟文耀号紫垣,香山县人。清同治年十一年(1872)为中国首批公派留学30名幼童之一,由容闳带领赴美国留学,此时只有12 岁。1881年,清廷下令召回120名公派留学生,其美国耶鲁大学肄业回国。最初在上海港务局工作,不久便进入外交界,任清政府驻美使署通译官,驻日使署二等参赞、代办,驻吕宋总领事官,北洋洋务参赞兼保工局差,中日议约随员。其后任职沪宁铁路随办兼上海
230、钟澍佳
  钟澍佳,香港导演。1966年出生,1985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从助理编导当起,曾任编导、高级编导,二十九岁当上监制,首部监制电视剧的⊙兄难弟》囊括1998年香港无线电视万千星辉贺台庆多项大奖。曾执导《壹号皇庭》、《笑看风云》、《天地男儿》、《美味天王》、《十月初五的月光》等电视剧集,2000年进军电影圈。2010年和曾志伟联合执导的电影《七十二家租客》,以3500万票房成为香港贺岁片冠军,同年暑
香港导演
231、钟贡勋
  钟贡勋(1907~1979),平江县人。民国18年中山大学毕业。历任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秘书、浙江警官学校、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干训班教官及中央通讯社,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秘书兼组织科科长,广东省禁烟特署秘书,武汉卫戍司令部新闻检查主任,重庆新闻检查处处长,军事委员会特检处少将科长,军统局东南特区区长。34年后,任国防部保密局南京站站长,交警总局警务处处长、主任秘书。去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第六组总干
(19071979)
232、钟广荣
  钟广荣(1927-1988),新铺镇长江村人。早年曾就读于南华学院。民国38年(1949)9月在蕉岭中学任教。195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土改工作队组长、县文教科科员、科长、县教育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还被选为中共蕉岭县委第四届委员、蕉岭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1972年,钟广荣在担任新铺中学校长期间,严谨治校、关心学生,树立严、勤、实的优良校
(19271988)
233、钟健飞
  钟健飞(1914~1995),乳名甘常,字达经,桃源镇新东村山下人。健飞8岁入桃源公学,继读于高陂中学、省立大埔中学、会文国学讲习所。民国24年(1935)夏,他到南京考入军政部所属通信兵团兼办的教导大队,民国26年毕业。他初任准尉通信兵,参与“八·一三”上海战役。他从通信勤务干起,先后担任过军训部参谋,青年军总监部通信队长,陆军连长、营长、团长,教育组长,军法学校副处长,台湾当局“国防部”第五厅
(19141995)
234、钟国琴
  钟国琴,1910年10月出生,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人。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钟国琴历任战士、警卫员、排长、红1军2师管理科副科长、科长、兵站站长,参加了长征。(二)抗日战争时期,钟国琴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7连连长、抗大第四期学员、第1大队8队区队长、115师独立旅3团副团长兼
开国大校(19101990)
235、钟若潮
  钟若潮(1911―1944),华侨,原名计廷,又名李中。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人。1926年赴暹罗(泰国)谋生。1936年加入暹罗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38年10月返国,参加东江抗日斗争。同年底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增(城)龙(门)队副队长、抗日游击大队主力中队指导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独立中队政委等职。1944年5月初,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集中于梅塘整训。5月7
抗日英烈(19111944)
236、钟松
  钟松(1900-1995),原名钟雍田,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与胡宗南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积功至独立旅旅长,抗战期间,因云南-而于1945年5月11日成为第137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国共内战期间,在陕北与彭德怀缠斗,时任36师师长.1950年到台湾,1970年,去荷兰定居。1995年病逝。
(19001995)
237、钟元声
  钟元声,字声希,兴国竹坝人。迁居安远后,为不忘故里,将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员当”。为诸生。与赣县刘日全、宁都曾传类(即曾畹)时称赣南“三名士”。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选为贡生,任江西仁安县(今余江县)训导。著有《家课集》。
[]
238、钟锡镠
  钟锡镠(1903~1935),寻乌县留车乡留车村老寨下人,民国15年中学毕业后,与潘叶煌、潘明庆赴武汉,后随贺龙、叶挺部队在福建工作。民国16年回寻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留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创办老寨下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三·二五”-时,任留车方面-指挥,-后转往平远、梅县、兴宁一带,不久返回寻乌与古柏等在寻乌恢复党的组织,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创建红二十一纵队,任队长,党支部书记。民国19
(19031935)
239、钟建平
  钟建平,1916年1月出生,安徽省舒城县百神庙镇人。又名钟读斌、钟剑平。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钟建平毕业于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1938年1月起,钟建平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巡视员、总务科科长、江北指挥部干校学员管理科科长。1941年5月起,钟建平任新四军军部人事科科长、管理科科长、军部直属供给处政委。(二)抗战胜利后,钟建平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鲁南前线总兵站政委、
240、钟润先
  钟润先(1908~)霍邱城关人。民国23 年(1934 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民国26 年参与创办霍邱第一所中学。后历任上海市眼科中心防治所所长兼上海市眼科医学院院长、上海市眼病中心防治所咨询室主任、主任医师。1978 年在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他的《酞西安治疗沙眼药物研究》论文获卫生部奖。主编《怎样防治沙眼》一书,获国家爱卫会、卫生部优秀图书三等奖,发表其它医学论文30 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