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名人堂(10)
181、曾国强
  曾国强,1965年3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前国家举重队队员。1976年在镇少体校举重班学练举重,1981年入省队训练,1983年进入国家队,7月29,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以夺得235公斤的总成绩夺的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该届奥运会第二枚金牌,也是中国奥运会史上的第二枚金牌,并成为中国第一位摘得奥运会金牌的举重运动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182、曾诚
  曾诚 19号 籍贯:湖北武汉生日:1987.01.08身高:1.91米体重:83kg位置:守门员人物概述曾诚,出生于湖北武汉,足球运动员,司职门将,现效力于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09年5月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技术特点曾诚性格沉稳,守门技术全面,是一位表现稳定的门将。前中国国家队主帅杜伊科维奇曾评价曾诚为一名“强队门将”,意指他稳定的发挥是球队获胜的保障。曾效力俱乐部2005年—2008年 武汉光
2016中超联赛广州恒大队
183、曾英
  曾英(1898~1973),女,广东中山人。她的7个子女先后参加人民军队和革命工作。抗日战争初期,曾英支持其子郑大方和郑仲方参加战区的难民收容救济工作,投入抗日活动。民国27年(1938年)夏,仲方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学生协会。有时同学们来家开会,曾事先把几个幼小子女安排好,为儿子的活动创造条件。平时,她经常向子女叔侄辈宣传新四军抗日事例。民国29年,动员15岁的女儿郑慈、13岁的国芳去苏北参加新
(18981973)
184、曾肯成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密码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深教授曾肯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5月13日10时20分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逝世,享年77岁。曾肯成教授1927年12月生于湖南省涟源县,1946年至1950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1950年至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任研究实习员,1952年至1953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秘书处任翻
(19272004)
185、曾琼琲
  曾琼琲(1758-1845),字荣锦,号宝圈,今棉洋镇洛阳村人。幼读诗文,长习武艺,十九岁为武科邑庠生。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赴省乡试中武科举人,五十五年(1790)上京会试中武科进士,殿试钦点榜眼,授蓝翎侍卫。三年后出任江西下历都司、九江游击,河南卫辉营参将,河南省中军府中军大将,诰封四世“武义都尉”(正三品)。曾琼琲一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官清正廉明。在河南卫辉营任职期间,朝廷指令他为乡
[] (17581845)
186、曾继辉
  曾继辉,字月川,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人,清同治元年(1862)生。年18,肆业宝庆濂溪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廪生,旋肆业长沙岳麓书院。期间,参加南学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新化天足会”。戊戍政变后,避祸于洞庭湖淤洲中,自号芦中人,招集股款数十万元就地筑垸垦田,历11年,督工役至千余人,颇获厚利,著有《湖田志》一书。宣统元年,曾继辉当选为湖南谘议局议员和常驻议员。时洞庭藕池塞口,关
岳麓书院
187、曾季肃
  曾季肃(1891~1972),女,江苏常熟人。民国20年(1931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杭州女子中学任语文教师和教导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避难来沪,执教于培成女中。同年底,她与避难来沪的杭州女中教师相聚,大家深为杭州女中学生失学惋惜,认为可在上海汇集杭州女中的-学生复学。民国27年春,取得振粹小学(今常德路北京西路口)的支持,借用该校校舍下午上课,登报招收杭州女中在沪失学学生,取名上海私立
(18911972)
188、曾令钧
  曾令钧(1903~1929)、曾令铨(1906~1929),他俩是同胞兄弟,湖南省新田县骥村镇龙岗曾家村人。家有水田、杉山,县城还有“老泰和”商店。其父曾道一,曾任新田县参议会议员。民国4年(1915)春,兄弟同时启蒙,民国9年、10年,令钧、令铨分别考入县高小第9班、l0班。寒、暑假回家,常同长工割禾、种菜,同村里夯孩子上山打柴、割草。民国8年,新田大旱,曾益生一家6口,在外乞讨。令钧恳求母亲,
(19031929)
189、曾原郕
  曾原郕 工诗词。师事著名文学家杨万里。南宋末避乱钟陵,与戴石屏诸贤结“江湖吟社”。遗作极少见,旧县志载有其 《瑞鹤仙》词 《金精山》一首。
[]
190、曾彦
  [生卒]?-? [籍贯]华阳-今双流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曾咏、左锡嘉夫妇之女。彦幼承母训,读书引篆,弹丝剪彩,靡不精妙。而五言之作,造诣尤高。及笄,归汉州张祥龄。时王运主尊经书院,携其诸女并寓院中,彦从往还,且豫讲授,时出诗歌就教于王,益读《楚词》、汉唐诗,兼作篆隶,十年来业术遒进,□□过其夫。后应布政使易佩绅之招,与夫同往苏州,彦病卒于苏。著有《桐凤集》二卷
[]
191、曾远辉
  曾远辉(1910~1982年),原名程学贤,吉巷乡兰溪村人。宣统二年(1910年)9月生。13岁丧父,随母往新加坡投靠姑妈。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新加坡英语学校。民国20年至26年,先后在马来亚各埠小学、新加坡广惠肇义学校担任教员及私人翻译。远辉业余常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的《西行漫记》等进步书籍。民国27年初,远辉获悉祖国抗日战争爆发,毅然回国,奔赴延安参加革命。2月,进陕北公学学
(19101982)
192、曾汉民
  曾汉民,著名高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家及教育家,留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校长(1991年4月-1995年6月),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第一届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曾汉民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新型高抗冲击强度塑料,满足军工和民用急需,建立中国第一个橡胶接枝共聚—共混增韧塑料中间试验基地,提出接枝共聚反应的凝胶效应和接枝大分子
193、曾继栋
  曾继栋,小名细和尚,1903年生于江西省乐安县望仙乡老望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候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庭生活贫困而辍学。1930年初,共产党员何德辉来到望仙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民协会,曾继栋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了农民协会。并被选为村农民协会主席,率领贫苦农民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望仙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曾继栋又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由何德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东区(即望仙区)苏维埃
(19031935)
194、曾涌泉
  :曾涌泉(1902-1996)原名吴大猷,又名吴大成、吴梓才。1902年5月15日生于新都桂林乡(今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一个封建家庭。7岁时,父蒙冤获刑入狱,患病而亡。母子受叔父歧视-。幼时入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堂(今新都镇谕亭小学),在爱国青年教师王镜容影响下,立志“雪国耻,救祖国”。受《新青年》、《狂人日记》影响,由封建思想转到接近资产阶级思想,着重学科学、学外文,形成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1
(19021996)
195、曾纪官
  曾纪官(1852—1881),字剑农,号郯卿,又字愚卿,又号显臣,湖南湘乡人。曾国荃次子。曾宪植的曾祖父。曾纪官生于1852年,同治七年(1868),他只有16岁,即入湘乡县学,考取优禀生。曾国藩称其为“少年秀才”。纪官后为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行走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18521881)
196、曾廉
  曾廉(1856~1928),字伯。隅,石牛山人(今汪塘乡境内)。3岁就能沿街招牌、对联,10岁能属文,15岁而为《田家杂兴赋》,20岁考入县学,后选入岳麓书院。课余,常向书店求借典籍,傍柜阅览,片刻读完乙店主试问书中内容, 曾对答如流。学成,先后主讲爱莲书院(宝庆府)、校经堂书院(沅州府)。曾与贺金声过从甚密,议论国事常通宵达旦,谓贺可匡时救国。贺欲起事,曾命弟珊始终参与。 光绪二十年(1894)
岳麓书院(18561928)
197、曾仕强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曾仕强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专研中、美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19342018)
198、曾纪辰
  曾纪辰(生卒年月不详),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上庄村人,家居永耀坊。曾纪辰早年远离家乡,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谋生,后在新加坡定居,做起小生意。由于他待人和善,刻苦耐劳,精打细算,买卖公平,生意愈加兴旺,成为新加坡华侨实业家。曾纪辰乐善好施,将办实业所得尽力回报社会。在新加坡,修桥铺路,救济贫苦,捐资办学,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他都慷慨捐资,力促其成。他的善举得到大众的赞许,新加坡政府为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特
199、曾冲子
  曾冲子字圣和,渊子弟。宋开庆元年(1259)荫补浏阳主簿(其父钰,官至朝议大夫,赠少师,子可荫封)。后改知仁和县,又调升太府主簿兼刑部员外郎,出守南安军。不久告归。至元二十四年(1287),程钜夫求贤江南,荐冲子应诏。授福建提刑佥事。其时,福建地处边远,官吏狼狈为奸,民迫为乱。冲子到任后,宣谕朝廷威德,抚驭有法,境内安然。以奉议大夫致仕回乡。《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
200、曾三利
  曾三利(1808-1894),原名贯万,号鸣翱,字奕贤,水寨镇员瑾村人。少年时家贫,同其兄步行六昼夜,转入香港九龙,受雇于某石厂为伙夫。后为厂主爆破巨石,独自设计,试爆成功,被厂主任为工头。1842年,他在筲箕湾独资创办石场,又利用屋后天然泉水,筑池蓄水,以供商舶需求。嗣后兼营商业,开设“三利”商号,为当时全行之冠。三利成为巨富后,遂在新界沙田,架造“山厦围”大屋,中屋三进,中进为花厅,上进为家庙
[] (1808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