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将士名录(5)
杨越
  杨越(1923-1949),原名吉咸,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少年时随兄赴新加坡,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参加抗日救国,入贵阳军官学校受训,结业后派第二方面军、缅甸远征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作战中受伤,回昆明医治,伤愈后仍奔赴抗日前线。抗战胜利后,曾在广州第二方面军外事处工作,因反对接受美援来打内战,不愿意和人民解放军打仗,被开除国民党籍,解职回乡。随后受友人之托,在厦门创办“海外新闻社”任社长。194
(19231949)
邱中岳
  邱中岳(1919—2009) 原名邱树清,字显英,应城郎君镇邱家湾人。少时曾就读于应城西河中学,以优良的学习成绩毕业。1938年10月沦陷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后方部队。1939年12月,中日军队打响“桂(林)南(宁)会战”,身在后方的邱中岳,再也按捺不住抗日热情,开小差跑到前线,投奔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要求参战。那时,22师正在昆仑
(19192009)
郑彬
  郑彬(1903~?),字诚一,号铁峰。海口大英山村人。国民党陆军少将。1924年8月,弃医习武,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25年2月,任黄埔军校学生军排长,随军东征,6月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滇桂联军在广州叛乱。9月毕业,被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排长。10月,奉命随军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梅林战役中,脚部中弹受伤,送回广州医治,伤愈出院后升任连长、营长。1927年,重人黄埔军校高级研究班,学习国防
梁可发
  梁可发(1913~1957),峨蔓镇梁屋村人,曾于广州读书,继而东渡日本,于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入陆军大学研究班深造,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官,后任陆军工兵第十三、第十五等团少将团长。抗战时率部参加远征军,转战缅甸、云南等地。1950年撤退台湾。1957年病卒于台北,享年45岁。
(19131957)
段仲宇
  段仲宇(1914~2010)蠡县东孟尝村人。其父段云峰是同盟会会员。段仲宇为次子。1930年入中央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学习。历任独立炮兵八团副连长、连长,第二十九军炮兵团教官,中央军校广州分校炮兵科助教等职。1939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七期,历任研究院研究员、陆军大学教官,中国驻印军史迪威总指挥部军务处科长、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等职。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印缅对日作战等战役,并为中共做了有益的
(19142010)
李仲辛
  李仲辛(1912—1948),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六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毕业。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副。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
(19121948)
秦曼云
  秦曼云(1908—2001),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世家(祖籍浙江绍兴),她生逢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革命的洪流,其兄长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秦茂轩。早年在山东省立济南女子中学读书时,秦曼云结识了山东省立女子中学师范学校的一批早期女共产党人,并在她们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加入了山东“反帝国主义基督教大同盟”等革命团体。1925年与王辩等人发起成立了“济南女子学术协进会”,并参与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
(19082001) 革命烈士
盛忠亮
  盛忠亮(1907—2007),又名盛岳;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07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南石门县维新热水溪;1922年于石门县立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国立法政大学,因思想进步,被选为学生会执行委会委员。参加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总部设在北京的全国学联的中共支部书记。1923—1926年间,曾在北京法政大学读书,从事-,任中共北京地委宣传部秘书。1926年底到1930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工
(19072007)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傅亚夫
  傅亚夫(1908—1995)傅亚夫,又名傅邦闻、傅栋发,家庭出身地主,珠珊镇石山村委石山村人。傅亚夫从小念书到江西省立临江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陆军大学11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团旅长,青年远征军高级参谋,66军新编28师少将副旅长、师长,曾在刘峙部下任高级参谋及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参谋及-第三局副局长,1949年3月间回家时佩戴中将
(19081995)
张问德
  张问德(1880-1957),字崇仁,号仞庵,别号遁叟。云南省腾冲县城南门街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深得春秋大义,养成了刚直不阿、临危不惧、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光绪末年(1908),中永昌府学秀才,后因科举停办,未及再度投考,遂开办私塾、学馆,教授出张天放、田秋年等一批极具才学的地方名人。民国初年,曾任芒遮板行政委员、盏达行政委员,在任期间,严刹风,严惩依仗权势
(18801957)
胡素
  胡素(1899年12月29日-1978年6月19日),原名魁梧,别字白凡,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早年曾参加了东征与北伐战争。抗战期间,作为远征军将领入缅参战。1949年,最后败走台湾。曾任新编第30师师长,新1军副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长官等职。1899年12月29日生于江西清江县。父从商农,入敷所出。本县蚊湖高等小学及县立初级中学毕业,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陆军
(18991978)
张琦
  张琦(1910—1942),1910年出生,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八期学生,曾任孙立人文书,后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新编38师第113团副团长兼3营营长。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远赴缅甸作战,1942年4月20日,张琦在仁安羌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张琦是在仁安羌战役中牺牲的最高长官。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取得的首次胜利。1910年出生于祁阳县文明铺泥井湾村。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淞沪
(19101942) 抗日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