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名人堂(7)
121、潘忠汝
  潘忠汝是黄麻起义领导人。1906年生,湖北黄陂人。自幼喜习武术。1924年考入由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创办的武汉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进步-。他在一首立志革命、改造社会的自勉诗中写道:“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1926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被派到湖北黄安(今红安)任县-军事教练,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大革命
(19061927)
122、潘衍桐
  潘衍桐(1841~1899 年),又名汝桐, 字菶廷,号峄琴,佛山人。翰林潘光岳之孙,潘衍鋆之弟。清同治七年(1868 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 年)简放陕西副考官。光绪元年(1875 年)充国史馆纂修。四年(1878 年), 母丧归籍, 主讲于广州越华书院。光绪七年(1881年)入京,八年(1882 年)充贵州乡试主考官。十年(1884 年),补国子
[] (18411899)
123、潘平
  潘平,三国东吴将领潘璋之子。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而被流放会稽,潘璋妻子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
[三国]
124、潘诚
  潘诚(?-1364)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籍贯不详。绰号破头潘。1357年(龙凤三年),宋分兵北伐,他和关铎、冯长勇、沙刘二等为中路军,配合东路军毛贵进攻大都(今北京市),是年秋,经太行(即太行山)入山西,四年底他与关铎攻克上都(今内蒙正蓝旗,石别苏木)、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等,任辽阳行省平章。五年,中路军进入高丽(今朝鲜)。七年,他与关铎、沙刘二等再次攻入高丽。1362年(龙凤八年)2月 (旧正
[] 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1364)
125、潘龄皋
  潘龄皋(1867~1954)字颐山,一字小泉,号锡九、葛城居士。安新安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酷爱书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1898)起,历任甘肃隆德、皋兰、张掖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多施惠政,为官清廉,民感其德。后升任狄道、秦州、肃州等州知州。后改授陕甘督署总文案、甘肃巡警道署提学使、提法使,后改布政使。民国初年,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1914年5月,袁世凯公
(18671954)
126、潘若
  潘若(1915年7月~1980年10月) ,原名潘儒宗,曾用名白焰。洛阳镇(原宜北县道安乡)文雅村弓洞屯人。潘若幼年丧父, 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里,7岁始受外祖父及堂舅莫京、堂兄潘景袍的启蒙教育,读了2年私塾。民国21年(1932年) 考进庆远省立第十一中学。他天资聪颖,勤学奋发, 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民国24年中学毕业后曾回宜北县任小学教师。 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
(19151980)
127、潘之善
  【潘之善】(?—1733年)字元长,陕西靖远卫(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潘育龙侄孙。清康雍年间军事将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其叔祖公潘育龙征噶尔丹,昭莫多之役中冲锋陷阵,为火器重伤,授肃州游击。四十二年,康熙帝西巡,于潼关授兰翎侍卫,赐孔雀翎。四十九年,任肃州镇标营游击,驻哈密。五十四年(1715年),策妄阿剌布坦兵两千犯哈密,之善以二百余卒迎敌,出奇制胜,升潼关副将。雍正元年(172
[] (?~1733)
128、潘雁湘
  潘雁湘(1880—1954) 女,又名“三家”,原籍顺德县大良镇。幼年丧父,家贫,随母在地主家为婢,后来学得一手制饼的好手艺。20年代初,前来石岐萧友柏家为佣。民国7年(1918)萧的母亲生日,萧妻嘱咐其制作点心招待亲友。其用绿豆去壳、晒干炒香后,磨研成粉,并混以油糖,中心夹一片经蜜饯之肥猪肉,用饼印压制成饼,然后经焙、烘、焗等工序烤出饼食。此饼甘香浓郁,入口酥化,众人赞赏不已。此后萧友柏筹集资金
[] (18801954)
129、潘刚
  潘刚,中共党员,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潘刚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1992年7月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伊利集团;2002年7月任职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2005年6月股东大会上,得到流通股代表的全票支持,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在潘刚率领下,伊利集团创造了持续进步的出色经营业绩,已
130、潘衍鋆
  潘衍鋆(1837~1882 年),原名汝楠,字任卿,南海鳌头堡人,迁居佛山。出身仕宦家庭、祖父潘光岳是清嘉庆翰林,他幼承家学,加以天资聪慧, 十多岁以第一的成绩成为庠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考取举人,同治四年(1865 年)成为进士,选庶吉士, 同治七年(1868 年)授编修, 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湖南正考官。光绪五年(1879 年)京察一等, 记名以道府用。奉旨修纂万穆宗(同治)本纪,事成
[] (18371882)
131、潘鹤
   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大型雕塑105座,分别建立于63个城市广场上。室内雕塑18座为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20座为市
132、潘念之
  潘念之,又名枫涂、湘澄,1902年1月出生于新昌儒岙镇石磁村。1919年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思想激进,被迫离校。1921年,入上海江苏第二师范学校,一年后返宁波执教崇德小学,联络谢传民、王任叔(巴人)等组织“雪花社”,出版〓波评论》。1923年底,经张秋人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委书记、中共宁0别支部委员。1925年,主编宁波团地委机关刊物
著名法学家(19021988)
133、潘清江
  潘清江(1949~1992年),惠安人,初中文化程度,少年时随父母到三明。1963年12月,潘清江在市饮服公司当服务员,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努力学习,扎实肯干,多次被评为市饮服系统先进工作者。1965年,他省吃俭用,购买《毛泽东选集》、《雷锋日记》,订阅《中国青年报》;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政治觉悟。1970年2月,潘清江应征入伍,在永安消防中队当战士;6月,加入共青团,19
(19491992)
134、潘赞化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西乡(今桐城市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祖父潘黎阁,曾任清廷京津道台,举家迁居天津。赞化幼年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举家迁回桐城。光绪二十七年,同堂兄潘晋华与陈独秀、柏文蔚等人,在安庆北门藏书楼,组织“青年励志社”,从事反清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被清廷列为大逆,四出搜捕,潘氏兄弟被迫-日本,潘赞化
现代知名人士、诗人(18851959)
135、潘文渊
  潘文渊(Wen-YuanPan,1912年-1995年1月),江苏苏州人,1931年毕业于秀州中学,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为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不少建议,让胡定华因此尊称他为「台湾半导体之父」。1974年,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RCA)微波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渊受到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等人的邀请回国,对当时台湾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他
嘉兴秀州中学(19121995)
136、潘公展
  潘公展(1894—1975),原名有猷,字干卿,号公展,吴兴(今湖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在校期间,曾先后兼任《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和《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的特约撰稿,并经人介绍参加南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上海积极响应,公展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并任该会会报主编。同年夏毕业后,在上海私立市北中学执教,兼教务主任。次年参加筹办《商报》,并任《商报》电讯,
(18941975)
137、潘桂山
  潘桂山同志生平(1921-2010)潘桂山同志,1921年12月9日出生,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12月离休。2010年2月20日14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去世,享年89岁。潘桂山同志出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一户贫农家庭,15岁考入中学,他青年时期立志抗日救国,参加了抗日救国会,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河北省涞源县13区组织委员,从此走上了革命
(19212010)
138、潘琪
  潘琪(1917~1990) 原名潘乃斌,笔名罗先河。南汇县惠南镇红光村人。生于1917年10月8日。父亲潘世昌,家境殷实,自幼受良好教育,聪颖好学,品学兼优,小学和中学时在南汇全县会考中多次名列榜首。1935年夏,未满18岁的潘琪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入大学后,大量阅读英文版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而奠定了他走向革命思想基础。其间,他曾写过多篇论文和短评发表在《
(19171990)
139、潘永信
  潘永信,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1988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古地磁学和生物地磁学研究。确定了菱铁矿等多种矿物的热-磁变化规律,拓展了岩石磁学理论和应用范畴;论证了黄土等记录地磁场变化的可靠性,推进了地磁场古强度研究。揭示
140、潘维周
  潘维周(1917~1942),河北省赵县大章乡四德村人。1935年从赵县初中毕业,参加过“一二·九”-。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赵县县委组织部长,1936年春,西去太原与中共北方局接关系未果,又转道西安奔陕北,参加了红军第十五军团,任连队文化教员,后到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5月,随郭洪涛由延安来山东,与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等一起创建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任政治部主任并主持教务工作。1938
抗日英烈(1917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