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名人堂(5)
81、刘宇亮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座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明年六月,贞运罢归,遂代为首辅。其冬,都城-,命阅视三大营及勇卫营军士,两日而毕。又阅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 明朝首辅
82、刘璟
  刘璟,青田(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刘基)之次子,刘琏之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刘廌。乃特设閤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朱棣起兵时,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不见省,遂归里。燕王即位,召之,称疾不至。逮至京,下狱自经死。福王时,赐谥刚节(一作谥忠节)。刘璟撰有《易斋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璟,字仲璟,基次子,弱
[] (1350~?)
83、刘琦
  刘琦 字廷珍,号北郭,旧县镇上桐堤村人。举正德十年(1515)进士,观户部政,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四年(1525)擢兵科给事中。时值世宗皇帝新政,刘琦上陈严肃朝政,抑制豪强,抚恤人民,发展生产等6条奏疏,被欣然采纳。尝被差派发放冬衣布花。为杜绝克扣侵吞之弊,他常去卫衙监督,虽经寒暑遇风雨也不间断。锦衣卫中多豪强,刘琦大振风采,对横行枉法的人,即刻上疏治罪。腾卫与力士、内侍结为朋党,惯用私债冒领官银取
[]
84、刘必成
  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平江府昆山(今属江苏省昆山县)人。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武举第一人。少年时的刘必成不仅天份高,而且勤学苦思,他在京师武学堂学习时,就以品学兼优,武艺出众得到众人的推崇与喜爱,有着很好的名声。嘉熙元年(1237),朝中七位正直之士看到南宋朝廷日见衰颓,忧心如焚,他们在刘必成的倡议下,不畏权贵,-朝廷,抨击时弊,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兵。也就是在这
[]
85、刘韐
  刘韐(1060~1127),字仲偃,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北宋绍圣元年(1094)考中进士,历任江西丰城县尉、秦州陇城县令。崇宁二年(1103)王厚镇守熙州,任他为狄道县令,提举陕西平货司。当时,宋军驻扎在河、湟,当地人民由于饥荒,日食不继,刘韐以金银布匹向当地酋长换取粮食,赈济饥民。后调任陕西转运使,升中大夫集英殿修撰。西夏攻甘肃震武,刘韐代理使臣到达鄜延(今延安),与守将共议出奇兵攻之,
[] (10601127)
86、刘休茂
  海陵王刘休茂,文帝刘义隆第十四子也。孝建二年,年十一,封海陵王,食邑二千户。大明二年,以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进号左将军,增邑千户。时司马庾深之行府事,休茂性急疾,欲自专,深之及主帅每禁之,常怀忿怒。左右张伯超至所亲爱,多罪过,主帅常加呵责,伯超惧罪,谓休茂曰:“主帅密疏官罪过,欲以启闻,如此,恐无好。”休茂曰:“为何计?”伯超曰
87、刘仕谔
  刘仕谔(?~1397)一作刘谔,字号不详。浙江山阴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陈蘷榜“春榜进士第三人。刘仕谔之父刘子华,洪武初年,以明经被举荐。明太祖御临奉天门召赋,刘子华立时赋诗一首:“挥戈十载定河山,忽报星沉易水湾。马首西风旌旆卷,天涯落日凯歌还。功成楚汉兴亡际,名在韩彭伯仲间。圣主思功心独苦,黄金直欲铸真颜。”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授其大兴同知,改青州推官。其子刘仕谔于洪武二十九年(
[] (?~1397)
88、刘词
  刘词(891-955)字好谦,五代元城人,以勇悍闻名,曾适后梁唐晋汉周五朝的武职。后汉时曾随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当时李守贞曾命数千敢死士兵偷袭汉军,众将都不知所措,唯有刘词镇定自若,亲自引兵击退。后周时,世宗与北汉契丹联军战于高平,刘词的后军及时赶到才决定了最后的胜局。刘词虽是武将,但从不苛政扰民,还能够知人善任,北宋名相赵普就是经他推荐才得以入仕的。显德二年(955)卒,年六十五,赠中书令,谥号
[五代十国] 十七史百将传(891955)
89、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桓、灵世以造行书擅名。即以草剏,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善行狎书是也。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出《书断》)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汉末桓帝、灵帝时代,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也很漂亮。书法风流婉约,是当时仅有的一家。胡昭、钟繇的书法,都师法于刘德升。世上人说:“钟繇善行狎书,就是这个缘故。而胡书字
[] 汉代著名书法家
90、刘伶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 竹林七贤(221292)
91、刘统勋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书香门第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祖籍山
[] 清朝政治家(16981773)
92、刘祐
  刘祐(?~168)字伯祖。东汉安国人,汉室宗亲。少时读《严氏春秋》、《小戴礼》、《古文尚书》,注重品行修养。刘祐为某郡主簿时,郡将之子常使刘祐买果品,刘祐却屡买回纸笔给他。郡将责问,刘祐答道:“你儿子已到入学年龄,但性傲骄横,不明事理,人们说你府上无教养,请让我教他读书。”其子遂拜刘祐为师,终成学业。适遇察举孝廉,刘祐补任尚书侍郎,他办事干练,笔锋犀利,处理奏章、公务及时准确,颇受同僚敬重,后官拜
[三国] (?~168)
93、刘知几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
[] (661721)
94、刘秉璋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清廷罢其职。一生谈泊名利,却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
[] 晚清重臣,淮军名将(18261905)
95、刘应秋
   刘应秋(1547~1620),字士和,一字兑阳。江西吉水县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朱国祚榜进士第三人。刘应秋万历十年(1582)江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进士及第,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八年(1590),他疏论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辅臣者,天子所与托腹心者也。辅臣先蒙蔽,何责庶僚。故近日敌情有按臣疏而督抚不以闻者,有督抚闻而枢臣不
[] (15471620)
96、刘焕
  刘焕,字文山,清,陕西清涧(今陕西清涧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季以监生身份授潜江知县,主政潜江五载,其任职期间政迹炳然,为潜江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被誉为明清时期潜江三大杰出知县之一(另两位是陕西合阳人王又旦和江苏昆山人朱熙洽)。纂县志传史实现在潜江市档案馆珍藏着一部原版线装(清)康熙《潜江县志》,其纂修者就是时任潜江知县的刘焕。康熙年间有两任知县纂修过《潜江县志》,其一是康熙
[]
97、刘师立
  刘师立,唐朝初年玄武门之变功臣,宋州虞城(今商丘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唐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李建成、李元吉,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寻迁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 。刘师立本来是李世民属下的一名亲卫,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因参与诛杀李世民的政敌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加官进爵升至
[] (?~640)
98、刘瑊
  刘瑊以孝行闻名乡里,他自幼刻苦读书。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七年后又顺利通过全国会试考试,殿试拔得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曾被首辅张居正提名充任《会典》纂修官。万历八年(1580)三月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五年后专任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四年(1586)升为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编修掌司经局印信。据《吴县志》记载:刘瑊乡居时,杜门不闻外事,惟好博览群书,每天手不释卷。后卒于府邸,囊无一物。由此可
[]
99、刘景岩
  刘景岩(生卒年不详),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人。其家境富裕,曾游历四方,结识英雄豪杰。早年为高万金部曲,后升为丹州(今陕西宜川县)刺史。石敬瑭起兵太原,后唐废帝李从珂为了出兵镇压,传旨每户出一名壮丁,组成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将抓来的壮丁发赴京师。起程前,刘景岩派人暗中激怒义兵,造成军兵大乱,杀死杨汉章,迎接刘景岩为留后。后晋天福元年(936)高祖石敬瑭即位,命刘景岩为延州节度使。刘景岩的随从熊皦足
100、刘光旸
  刘光旸(生卒年不详),字若雨,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人。明未清初篆刻家、鉴赏家。刘光旸聪明睿智,擅长宝器和字画鉴别。顺治(1644-1661)初,尚书冯谧爱其才,招其进京,令刻《快雪堂法帖》。刻石摹镌精良,进呈顺治帝。帝召见,以王羲之之墨迹试其才智,一真一伪,刘光旸立判无讹。又外域进有一炉,炉后有“金炉”二字,帝按其字询问,刘称此物并非金炉,而是某朝某年乳母进献某太子饮乳御器。顺治帝十分惊异其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