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姓名人堂(8)
141、廖骞
  廖骞,1928年11月出生,辽宁省法库县包家屯乡榆树坨子村人。1936年至1947年,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47年6月,廖骞在法库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6月至1948年11月,廖骞在辽北第一专员公署任科员,(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至1949年12月,在中共法库县委组织部任干事(当时的组织部只有1名部长、1名干事)。1950年1月至1954年7月,在中共辽西省委组织部先
142、廖汉华
  廖汉华(1959-1981)廖汉华,扶锡乡龙竹村人,l959年4月生,小学读书起,就受雷锋英雄事迹的感化。离他家不远的廖勤瑞老两口,经常患病,柴水无法进屋,他每天放学后,给廖家拾一捆干柴和挑满一缸水,一直坚持不懈。还经常帮助小伙伴放羊,龙竹村群众称赞他为小雷锋。1981年6月19日早晨,廖汉华与l2岁的廖锡礼、l3岁的廖新云,在龙竹水库左侧山上放羊割草。廖锡礼把羊放开,就到水库里洗澡,不大会游泳的
(19591981)
143、廖惠
  廖惠(?-1510)明四川农民起义军领袖。保宁(今四川阆中)人。正德初年,四川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正德四年 (公元1509年),他和蓝迁瑞、鄢本恕等率领川东北群众起义,众至十万人,他称扫地五,蓝迁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括地王,设四十八总管。转战川东北和汉中、鄂西北等地。五年,他东进至通江,战死,次年,蓝、鄢二人向明帅洪钟投降,被杀。
[] (?~1510)
144、廖周行
  廖周行(1921~1986),祖籍三河镇汇城村,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侨工之家。在校求学时,周行一面学习,一面做杂工,常阅读进步书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马来亚加入抗日后援会,募捐钱物,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民国28年(1939),加入马来亚共产党,打入当地国民政府领事馆为革命做工作,在家设立地下党、游击队交通站。民国31年2月,日军侵占马来亚后,他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吉隆坡半山芭政治犯监狱。虽受到惨
(19211986)
145、廖售
  廖售,字储阁,清博罗公庄梅州围人,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性孝友,家贫力学,他教书所得的报酬,必先孝敬母亲,多余者分给兄弟中贫困的人。乡里有尤李二姓图谋叛乱,事件平息后,被没收家产,廖售请求当局,将该产业的收入拨给乡人用作应试的费用,名曰兴贤庄。又倡议在这个地方建书院。还在书院后面修建他自己的生圹,以表明他的志愿在于培养后贤。售生平严以律已,教育学生以敦行励品为先,著有《读史随录》、《味学
[]
146、廖由生
  廖由生•嘉禾花灯戏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37年出生于嘉禾县坦坪乡石付冲村。1945年至1949年在坦坪高小记读书,1952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54年到原坦坪公社铁炉社担任会计,后到公社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同年,被选送到县文化馆文艺骨干培训班集中学习,1955年由县文化馆推荐到原郴州地区舞蹈培训班培训,70年代初到县剧团学习革命现代京剧的表、导演,1975
嘉禾花灯戏传承人
147、廖必强
   廖必强(1619~1694),字千能,号荷柱。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聪颖好学,十岁以文名誉满乡里。然屡试不中。清康熙九年(1670)他已51岁才得中庚戍科进士。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为广西巡抚郝浴知其才,聘请他担任广西通志总裁。因他编纂通志有功,郝浴赠他“三江文献”和“学富缥湘”两块匾额,以表仰慕。后隐居不仕。逝后,乡人尊称他为“靖献先生”。著有《汗漫诗集》四卷。今已失传。
[] (16191694)
148、廖锦涛
  廖锦涛(1914~1941),龙津村永明人。1936年到澳门歧关车路公司当办事员。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他以歧关车路公司为阵地,建立读书小组和中国青年救护团,并推动 “前锋剧社”的建立。同年8月12日,中共澳门党组织派廖锦涛代表“前锋剧社”与《朝阳日报》、《大众报》等社团共同成立“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和戏剧界救灾会”(简称“澳门四界
(19141941)
149、廖立周
  廖立周,字筱廉,立元的兄长。清光绪元年(1875年)生。清末拔贡。浙江省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历任浙江省高等法院审判厅民庭书记官,福建省官产处、福建银行督办处,福建银行总管处、福建省长公署科长,南平、仙游等县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6年12月辞职回乡,后任明溪县政府助理秘书。民国31年,县长王维梁任明溪县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推荐立周为副主任委员,主管修志工作。他全力以赴,公正无私地投入修志工
150、廖乾吾
  廖乾吾(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华龙,曾用名刘省三。陕西平利人。曾读私塾,考取贡生。北京京师农业学校肄业。个人经历斗争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1924年1月赴广州,作为汉口代表出席国民党一大。会后派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参与国民党武汉执行部工作。不久再度赴广州,入黄埔军校政治部任教官。同年被周恩来指派入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车队国民-
(18861930)
151、廖剑华
  廖剑华,女,汉族,1972年生于广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广州画院签约画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美展中获奖并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主要作品有: 水彩画《春天的童话》199j入选“全国第二届水彩、粉画展”; 水彩画《大海的追忆》199j获“首届中国水彩画艺术展”银奖; 水彩画《新人》1997年获“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优秀奖;&#
152、廖满山
  廖满山,县西成团鹅塘村(今西河镇廖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满山身材魁梧,身高1.78米,体重90余公斤,幼即酷爱武术,14岁开始练功。后被著名拳师刘绍贤相中,收为门徒,悉传其所学。满山日夜孜孜不倦,经过十余年努力,心手相应,练就一身硬功夫。脚踩菱角不破皮肉;臂力过人,两牛凶斗可为分开;一箩稻谷用手一抛即至楼上。其绝招是一金刀一剽瓜,为同行者折服。民国20年(1931),县城组织擂台
(19021974)
153、廖海燕
  廖海燕(1962-) 射击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获得者。湖南长沙市人。女。1962年12月出生。1976年进入长沙市业余体校,在骆忠杞教练门下进行射击训练。1978年8月入选湖南省射击队,从事女子飞碟双向射击训练。1991年参加第七届亚洲射击锦标赛,获女子双向飞碟射击第三名。1992年参加全国射击锦标赛,获女子双向飞碟射击铜牌。1993年,因射击队取消女子飞碟双向射击项目而退役,1995年被分
154、廖翔仪
  廖翔仪(1886—1927)郁南县都城镇人。1917年在都城开办私立小学,并任校长。1925年,在钟世强、龙师侯等的影响和带领下,参加农-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任郁南四区(都城地区)农会主要负责人;4月25日,郁南县农民协会成立,被选为县农会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郁南县第一位农民协会主席。在此期间,中共郁南党组织和农会领导人陈均权、钟世强、龙师侯、钟炳枢等经常在廖家密谈商议
(18861927)
155、廖有楷
  廖有楷,男,1932年8月生,上海市人,汉族,特长版画,自学成材。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舞台美术),1958年转业至北大荒(劳动、农垦报美编),1987年调至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工作(美术组组长),1992年离休。正因为有着工、农、兵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虽然没有在正规的院校学习过,但仍创作出了许多版画作品。     版画曾参加第三、四、六、七、八届
156、廖琪
  廖琪 (1953~)广东普宁人。中共党员。1976年入广东省艺术学校创作班学习,次年分配到广东省作协工作至今。历任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燃情经历》、《东方玛利亚》、《小镇纪事》,中短篇小说集《茶仙》、《等待判决的爱》,长篇传记文学《庄世平传》,报告文学集∠粤之春》、《大地保护神》、《水龙吟》、《胆剑篇》等。另任五集电视专题片《庄世平》
157、廖左明
  革命戏剧家廖左明 出生于陕西的革命烈士廖左明,在1924年夏天来到浦东中学补习数理等学科。在就读浦东中学期间,他阅读了《中国青年》等先进书刊,鼓起革命的勇气,提笔抨击时弊。翌年夏,投靠北京国立艺专戏剧系,嗣后组成了我国第一红色话剧团。1927年初,廖左明返回上海,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同年被田汉接受为上海艺术大学戏剧科学生,参加革命戏剧演出,逐渐成长为一名戏剧艺术家。抗战期间,廖左明编导
158、廖杰吾
  廖杰吾(1895~1931)霍邱孙岗汪岭人,民国15 年(1926 年)毕业于武汉中学,同年入武昌中学千家街干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 年“七·一五”事变后回乡于叶集明强小学任教,组织唐家湾-,并在楼畈、王八店子等地建立农民武装,任游击师师长,活动于大顾店、磨盘山、开顺街一带。民国17 年3 月,中共霍邱县委成立,被选为县委委员,与县委书记杨晴轩负责叶集党的中心组工作,参加县委组织的“文字-”
(18951931)
159、廖辉
  廖辉(1916~)金寨县汤家汇镇人,民国19 年(1930 年)4 月参加革命,民国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二十五军保卫局排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新四军先遣支队、三支队六团、江北指挥部、新四军一师担任电台分队长。民国32 年2 月起,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通讯科科长,新四军淮北军区通讯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和西线兵团通讯科长,第三
160、廖泽堂
  廖泽堂 (1914—1962),0乡0村人,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高级社社长,公社副社长,县委委员等职。他重视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在堰河西岸植树护岸,将沙滩数十亩改为水田,小麦、油菜实行冬、春浇灌,从而获得丰收。1953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251公斤,闻名省内,参观者上千人(次)。并大力提倡养猪,办起0养猪场,注重增施农家肥,粮食、油料稳步增长。多次参加县
(1914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