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名人堂(13)
241、李弥逊
  李弥逊(1086~1153年),字似之,李撰次子,连江县城人,生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年24岁。任单州司户,累官至起居郎。政和间上奏批评时政,因措词激切,得罪丞相,贬庐山县令。后又改奉嵩山闲职,复被斥退,家居8年。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起用弥逊,知冀州。金兵攻河北,诸郡皆告急,弥逊招募勇士,修建城墙,决河水护城,出兵截击金之骑兵,斩首甚众,金将兀术率残兵败
[] 宋朝词人(10851153)
242、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李密
[] (224287)
243、李璆
  李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进士第,调陈州教授,入为国子博士,出知房州。时既榷官茶,复强民输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璆至,即日尽释之。 宣和三年,廷议将取燕,璆闻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国家安危,其几在是。」上疏切谏,大略谓:「太祖以圣武得天下,将士皆百战之余,以是而取燕云,宜易为力。然赵普辈无敢赞其决者,盖识天下大势,且重民命故也。今承太平之业,父老幸不识兵,虽不得燕云地,何阙于汉。」
[]
244、李齐
  李齐,祁州蒲阴(今河北博野)人。字公平。生于元大德五年(1301),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元元统元年(1333)左榜状元。李齐年少家贫,勤奋求学,工于辞章。应试得中汉、南人榜进士第一名后,授承务郎。历官佥河北淮西行省廉访司事,移知高邮府。为政有声名。至正十年(135O),盗突然闯入府驿站,掠十二马而去。李齐奋起,追而杀之。至正十一年,州民秦观保造兵仗武器,企图进行抢劫掠夺。被李齐抓获诛杀。
[] (13011353)
245、李咨
  李咨(968~1036),字仲询,江西新余市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李迪榜进士第三人。该科共取进士247人。李咨系唐赵国公李簊之后,李簊被贬,死于袁州。因家住新喻,遂为新喻人。殿试时,真宗赵恒亲将李咨排为第三名。李咨初任大理评事、舒州通判、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三司使、开封府判官,再任左正言,出任淮南转运副使。皇帝驾幸亳州时还亲自前去慰劳。江南发生饥荒,又改任江东转运副使,度支判官,
[] (9681036)
246、李匡威
  李匡威(?~893)范阳(今涿州)人。父全忠,为幽州节度使。匡威性豪爽,唐光启二年(886)代父为节度使,自恃幽燕劲兵有称雄天下之志,人称“金头王”。联合云州(治今山西大同)赫连铎共攻太原沙陀头领李克用。援救赫连铎战于蔚州(治今山西灵丘),射杀李克用之将安金俊,并上表讨沙陀。李克用攻成德(治今河北正定)王镕,匡威率步骑万余援救,李克用退兵。景福二年(893),再援王镕,出兵前大摆酒宴,见弟匡筹妻张
[] (?~893)
247、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病逝,时年42岁。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
[] (16201662)
248、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
  临川公主(624年-682年),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与韦贵妃韦珪之女,高宗即位,进封临川郡长公主。临川公主著有《孝德颂》,所撰文笔手写诸经画佛像流行于世,下嫁周道务。682年(永淳元年)临川公主薨于幽州,享年五十九岁,陪葬於昭陵之左。人物生平家庭排行按《新唐书》,临川公主当为太宗第十女,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关于临川公主的排序,有了新的说法。出土的临川公主石刻诏书云临川公主是太宗的十二女,但同时出
[] (?~756)
249、李璬
  李璬(718年-783年),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子,母为高婕妤,本名李沄,读书有文词。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颍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璬。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至蜀,,任命李璬为蜀郡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杨国忠为副使。玄宗至蜀,令御史大夫魏方进为置顿使,先发出通牒至蜀,托以颍王之籓,令设储供。玄宗至
[] (718783)
250、李傕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 )(?-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本为董卓部将,曾被董卓派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大破朱儁,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归无所依,于是
[三国] (?~198)
251、李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
[] 赵州桥的建造者
252、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此一时期他和
[]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15021568)
253、李庠
  李庠(247-301) 西晋流民首领。字玄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李特三弟。初仕郡督邮、主薄,后拜中军骑督。元康间,秦雍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郡大量流民避难于梁、益,流徙途中,他深得人心,被流民推为领袖。益州刺史赵廞欲利用流民力量割据四川,表其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后又忌其“饶勇、得众心”,将其子侄十余人杀害,促使李特、李流起义。晋书·李庠传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少以烈气闻。仕郡督
[] (247301)
254、李周
   李周(生卒年不详),字纯之,北宋地方官吏,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县尉。遇灾荒饥馑,官府设粥饭以救济饥饿百姓,但人多非常拥挤,秩序很难维持,他设栏杆将男女老少分隔开来,使秩序转好。转任洪洞县令。前任在职,民间发生绝世户时,官府没收其家产,但没有将遗券交给族人,李周到任取之交还百姓。郡吏责备李周,他说:“利民,所以利国也。”【注:引自《宋史·李周传》】该县南山涧中水流漫溢,他
[]
255、李宽
  李宽(生卒不详) 又名宽中,字裕卿,“本唐处士,元和时由巩昌(今甘肃陇西)来衡”(《李氏七修族谱》)。唐朝文人。李宽(Li Kuan)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无意仕途。裴垍欲荐其入朝,遭拒。为避免朝廷延揽,遂决意远走他乡,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正值韩愈途经衡阳、游览石鼓山、吟下千古绝唱《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不久,受韩诗感染和吸引到石鼓山赏游,见江山旖旎,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千里烟
[] 石鼓七贤
256、岐阳庄淑公主
  岐阳庄淑公主(799-837年),唐宪宗李纯第六女。母懿安皇后郭氏,同母兄唐穆宗。初封岐阳公主,元和八年下嫁杜悰。公主最见宠遇,隆贵显荣,莫与为比。开成二年十一月薨,享年三十九岁,追封晋国公主,谥曰庄淑。元和八年(813)及笄,封岐阳公主,宪宗命李吉甫在世族中选驸马,唯杜佑之孙杜悰愿尚主。其年,唐宪宗拜杜悰为银青光禄大夫、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八月,岐阳公主出嫁,婚礼十分盛大,左右神策军三百人到光范
[] (799837)
257、李宁令哥
  宁令哥(?--1048年),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儿子。母亲是元昊的第一任皇后野利氏。野利皇后共生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李锡狸夭折,大儿子、太子李宁明知礼好学、深明大义,但他生性仁慈、不喜荣华富贵,笃信道教,因练气功走火入魔、不能进食而死。于是野利皇后的次子宁令哥继立为太子。宁令哥渐渐长大,到了结婚年纪,太子妃是没移皆山的女儿没移氏。年轻的女人长得美艳无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李元昊看到后,马上动心了,党项人
[] (?~1048)
258、西夏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别名曩霄、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李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李元昊在位期间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双方进行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此外,李元昊还开凿“李王渠”,创蕃学,创建西夏文。李元昊于1048年为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于泰陵。人物生平少年时期宋景
[] 西夏开国皇帝(10041048)
259、李方子
  方子字公晦,号果斋,光泽县乌洲人。生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父名绍祖,祖父李吕。幼从叔父西山先生李郁学,深得西山先生所传杨时龟山之学的要领,朱熹许为讲学友。叔父闳祖、相祖、壮祖都是朱熹的高足,他们的道德文章,都为朱熹所称许。方子在这样“家学之传,远有端绪”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理学思想熏陶,年岁稍大,继叔父从朱熹学,博学能文,深通程朱之学。他为人端谨纯笃,不苟言笑。初见朱熹时,熹对他说:“观公为人
[]
260、李之芳
   李之芳,字朱仲,号邺园(1622~1694),明天启二年壬戌八月十八日(1622)出生于山东武定府(即今山东省惠民县城),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一月初二日(1694年)享年73岁。据发现的家谱记载,李之芳曾祖李鲜在明万历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武定府,为人推磨卖面粉,祖父李登云,父李才望继承祖业。1642年,吴三桂0清兵进攻李自成。清兵于同年农历三月初五,在惠民城劫掠烧杀,残杀1000余人后离去,
[] 清朝兵部尚书(1622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