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名人堂(5)
81、黎行恕
  黎行恕(1893—1949) 字海珊。阳朔人。清朝末年入保定陆军第一中学炮科学习,毕业后历任湖南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回桂后改属林虎、马济部。1926年为北伐军第七军入湘前锋。后入陆军大学,毕业回桂先后任第四集团军参谋处处长、南宁军校高级班大队长、军部参谋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五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第五战区副参谋长,台儿庄大捷后出任第一七○师师长。之后回防广西,1939年6月国民政府
(18931949)
82、黎洁霜
   黎洁霜(1918.5~1949.11) ,原名黎琦清。广西苍梧县林水乡林水村人。她是黎琦新烈士的姐姐。黎洁霜在梧州女中(女师)附小读书,民国21年(1932年)升入梧州女中,翌年转读苍梧中学。读初中时,黎洁霜在进步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中学生》、《生活》、《大众生活》等书刊。从中了解到我国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她爱国爱民的思想和抗日救国的热情。她痛恨蒋介石置民族危
(19181949)
83、黎偊章
  黎偊章(1919.9~1947.8),又名瑀章,曾用名李松文、黎灼燯、石崖。广西梧州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5年(1936年),进入长洲苍梧国民中学读书,受同校读书的三哥黎倬章(又名朝正,中共党员)影响,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国活动。中学毕业后到广西雒容中学毕业生集训总队受训。 30年8月毕业于桂林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分校,后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一军一三一师排长、 连长。33年10月27日日军进攻桂林。
(19191947)
84、黎景曾
  黎景曾,字季庵,号勇退,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宁化城关。景曾幼年自以为天资不及其兄(景祥,字介夫),故而加倍用功,以致学业日进,后考选恩贡,终与介夫(岁贡)齐名。民国2年(1913年),景曾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候补议员,民国6年为正式议员。每次出席会议,均以民意为重,建议兴革事项,尽言尽责。民国6年,宁化县奉命成立修志局。次年黎景曾受聘负责主纂〓化县志》。他与张守先、黄宗宪、巫翘楚齐心协力,
(18701937)
85、黎白
  黎白 (1930~不详)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参军,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特种兵纵队、炮兵部队政治部秘书和宣传、教育、组织干事及报社组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助理员,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编剧。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合作)、《天性》、《红军伢》(合
86、黎衷
  黎衷(生卒年不详),字文和,荷城街道扶丽村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贡生,任江苏常州府知府副官。在任期间修筑芙蓉堤、疏浚桃花港,举办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业。在代理江苏无锡县知县时,兴办学校,奖励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人,惩罚悖逆的妇女。老百姓把他的优异政绩刻在石碑上,以表永远思念之情。后来补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爱民如子,百姓都爱戴他,因年老而辞职。
[]
87、黎照寰
  黎照寰(1898~1968)黎照寰,字曜生,广东南海小塘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兄资助赴美留学,先后获纽约大学商科学士、哈佛大学理科学士、哥伦比亚经济科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科硕士等学位。留美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与创办了留美学人组织的中国科学社和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会。民国8年(1919)回国后,曾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授。民国10年任香港工商银行司理。民国11年任广东经济调查
(18981968)
88、黎天相
  黎天相(生卒年不详),字吉夫,荷城街道扶丽村人。仰慕宋理学家陆九渊、陆九龄和宋哲学家朱熹、吕祖谦四贤人的学说。明崇祯八年(1635年)岁贡,任江西铅山县县学辅助教员,向生员讲授法则、经籍。监督建造鹅湖书院。当时,土司侬国奇攻下县城,官吏、百姓多遭杀戮,只有黎天相全家幸免于难。后来任广西隆安县县学教谕。他的儿子黎奕然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岁贡,任番禺县县学辅助教员,后来升为浙江昌化县县学教谕。
[]
89、黎盛东
  黎盛东,字紫宾,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宁化城关。父黎景曾,清末恩贡,能诗善文,才华出众,盛东自幼受其熏陶。盛东秉性聪颖,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宁化模范小学、鳌山高小、福州省立第二中学、第一高中。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初任国民党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学习书记官,继任最高法院临时庭书记官,后任南昌行营交际科科员,三个月便辞职回到宁化,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民国24年,盛东
(19091981)
90、黎昭
  黎昭,仁义镇万寿村黎屋人。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为广东优贡。成化三年(1467),官南宁府经历,继任宣化、武缘两县知县。成化六年,提升为南宁府事。时值安南入侵,朝廷授黎昭以节钺,兼镇守镇南总兵。黎昭训练士卒,日夜辛劳,既充分做好准备,又向安南发檄文晓以利害,安南慑服,遣使前来求和,于是边疆得以安宁。黎昭68岁告老还乡,在家乡兴建书斋,名“聂峰家塾”,专心课育子弟,造就人才。终年81岁。
[]
91、黎锦堂
  黎锦堂(1926~1999年),广东番禺丹山村人。1952年11月,由黎锦堂、严觉天、黎碧玉等组建剧团,剧团以黎锦堂的“锦”字、严觉天的“天”字而命名为“锦天剧团”,直至1964年8月与当时番禺艺术学校演出队合并,改称为“番禺粤剧团”。黎锦堂是锦天粤剧团创始人之一。黎锦堂多才多艺,幼年跟随师傅学造鞋手艺,满师后,又跟随潭洲一位姓冯的老中医习医。黎锦堂天资聪颖,爱好粤剧,最后还是随父玉清其(艺名)学
(19261999)
92、黎璇
  黎璇(生卒年不详)珠坑(今龙颈镇)石岗人。明永乐元年(1403年)恩贡入太学读书。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视学,见黎璇仪表出众,甚是喜爱,故特意考核黎,结果很满意,于是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工部员外郎、郎中、山东参政、四川右布政等职。历官30余年,执法公允,清正爱民,革弊兴利,颇有政绩。告老归田后,放情山水,吟诗赋词。
[]
93、黎侠峰
  黎侠峰(1913~1994),别名宪昌。广东省惠阳县永湖区稻园乡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煤矿工人家庭。10岁开始师承出海龙、英雄保、冯大昌学艺。勤奋好学,熟悉了许多传统剧目。民国19年(1930年) ,随戏班回国到梧州等地演出。1951年8月,参加梧州市实践粤剧团(今梧州粤剧团) ,担任副团长。1953~1957年任团长。1956年5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2月~1984年9月先后任副
(19131994)
94、黎萼
  黎萼(?~?)黎萼,字建侯,长沙县人,生卒年不详。父志洛,为清末总兵。黎萼少与陈天华、禹之谟、谭人凤友善,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反清。弱冠入江西陆军随营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返湘,与宁调元、葛谦、谭馥、罗澍苍等相识,反清之志益坚。光绪三十三年,他与谭馥、葛谦等至广州,易名投新军,充见习官,从事新军运动。次年冬,姚雨平、张煊、曾传范等分设同盟会事务处于广州、虎门,葛谦、谭馥等则组织“保亚会
95、黎尚雯
  黎尚雯(1868~1918)黎尚雯,字瑞章,号桂荪,浏阳县青草市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及长,中秀才,服膺王夫之、顾炎武学说,与谭嗣同、唐才常交谊甚笃。光绪二十一年(1895),浏期大旱,民不聊生,欧阳中鹄奉命成立救灾机构,黎尚雯参赞其事,出其储粮救济灾民。二十三年,他与欧阳中鹄等人办浏阳算学社、不缠足会,次年协助谭嗣同、唐才常等创立南学会、时务学堂,办《湘报》。二十六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
(18681918)
96、黎云秀
  黎云秀 (1963~2013.8.10)笔名安然。女。福建建瓯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建阳师范学校。1991年入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当过教师、报社记者、杂志社总编室主任,现为作家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少儿电影学会会员。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白毛阿利》、《雪地上有几只麻雀》、《父亲老A》,长篇童话《蛙国历险记》、《赤兔王子》、《动物大使波彼》,报
(19632013)
97、黎绍业
  黎绍业,字仲修,1911年7月29日出生于武汉。是黎元洪的次子。原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革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1996年2月9日,黎绍业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生平经历黎绍业自幼体弱多病,所以他的学业大多是由父亲延聘家庭教师,在家中教授完成的。1926年,黎绍业曾经入南开中学就读半年,后因病休学,继续由家庭教师授业和自修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文化知识。1928年和1930年,父母的相
(19111996)
98、黎定人
   黎定人(?~1862)字晓吾,浏阳人,县学生员。以办乡团,于清咸丰九年(1859)参加解宝庆围,保知县。复出私财募勇援广西,襄办刘长佑军务,率队镇压龙胜起义,保知府。旋以军纪败坏被劫,降府经历,办理楚军营务,并督理柳州、庆远等4府团练。后率营攻宾州石达开西征军,诱降红教白教起义民众;攻永福、莲塘,败张高友起义军,因得官复知府,加盐运使衔。后卒于军。
[] (?~1862)
99、黎锦炯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黎锦炯(亮)(1901-1981),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所做贡献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建的。当时,我国要修建京奉铁路的滦河大桥,比利时人承担设计和建造,费用很高。他很不服气,提出由他主持设计,大桥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19011981)
100、黎汉威
   黎汉威(1917~1985.5),原名黎文雅,壮族,大塘乡那罗村人。中共党员。1936年为逃避国民党征兵, 他离家出走,后考入南宁警官训练所。1941年3月,他参加国民党军队,先后任营部中尉文书、中尉排长等职。1942年11月18日,梁德昭率全营官兵弃暗投明,在东莞厚街起义。黎汉威随军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中队任中队长。当时,日军为了切断国际反侵略阵线对我抗敌部队的联络与
(1917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