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按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8)
汉斯·希伯
  汉斯·希伯(1897-1941)波兰记者男,1897年6月出生,波兰人。在德国大学毕业后,从事记者工作,并参加了德国共产党。1925年汉斯•希伯到广州,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1927年,出版《从广州到上海》一书,介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此书吸引了无数关心中国的读者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得知日军侵占中国东三省的消息,再次来到上海,以笔名“亚细亚人”在美国《太平洋杂志》和
(18971941) 波兰记者
白乙化
  白乙化(1911-1941)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字野鹤,绰号“小白龙”。男,满族,1911年6月11日出生,辽宁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白乙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步科。1931年秋受党的委派,到辽阳以教书为名,宣传抗日救亡,秘密积蓄力量。次年,组织抗日义勇军,率部转战辽西、热北、锦西,-连捷,得绰号“小白龙”。1935年12月9日,组织参加“一
(19111941)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
白文冠
  白文冠(1878——1941年),女,回族。马本斋之母,1873年1月生于清直隶河间县城(今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白狮子街的一个回族家庭。姊妹六人,文冠最长,未嫁时人称大冠姐或大冠姑。少时在清真寺学经,略识文字。21岁时嫁与献县(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共生四子,长子守朋,次子守清(即马本斋,经名尤素夫·马本斋),三子进坡,四子宝聚三岁夭折。马母勤劳贤慧,虽家境贫寒,经常帮助穷人,深
(18781941)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民
任光
  任光(1900~1941)男,1900年11月9日出生,浙江嵊县人。1919年到法国里昂大学音乐系勤工俭学。1928年回国,在上海法侨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上世纪30年代初,他结识了田汉等左翼进步文化人士,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中共领导的左翼剧联音乐小组、苏联之友音乐小组、中国新音乐研究会等进步组织,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探索新兴音乐的创作道路,积极从事革命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并利用职务之便刻录
(19001941) 音乐家
刑清忠
  刑清忠(189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65师师长男,1899年出生,河南嵩县人。早年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6年2月任第15军64师191旅旅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命赴河北正太路沿线作战。1937年10月参加忻口战役,守备东西荣华村及灵山一带阵地,与日军展开争夺战。刑清忠亲率预备队,突破敌人阵地,歼灭敌军一个营。1939年10月,因战功升任第15军65师师长,担
(1899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65师师长
刘子超
  刘子超(1906—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原名刘起亚,又名刘苏华,笔名梦非、王夫、辛民、漆雕华等。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新圩镇鲤湖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兴宁县中,刘子超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并经常作为学生代表登台演讲,同学们称赞他是一个“出色的青年鼓动家”。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从事地下斗争,改名为刘苏华。他以上海艺术大学学生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
(1906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刘海涛
  刘海涛(1907—1941),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生于山东省东阿县张集村。20岁时,迫于生计,到东北打工。自小练得一手好拳脚,为人仗义疏财,很快在松花江沿岸结交了一帮绿林好汉,他们偷袭县警察局,打富济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海涛带领百十号人,十几条枪同日本侵略者作战。这时,中共满洲省委军委派共产党员赵尚志到哈尔滨东郊地区做团结抗日工作。刘海涛跟随赵尚志活动。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
(19071941)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
孙春林
  孙春林(1906-1941)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原名纯令。男,1906年出生,山东海阳人,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考入军阀刘珍年创办的军官学校,开始接触中共地下工作者。1929年春毕业,奉党组织的派遣,进入国民党海阳县司马区民团,任大队长。1931年,经党组织安排,任国民党莱阳县鲍村民团军事教官。同年秋,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党莱阳4区任教练,从事地下工作。不久,中共莱阳县委
(19061941) 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
朱立文
  朱立文(1909—1941),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副旅长。原名朱连升,又名朱礼文、朱理文。1909年9月24日出生在广西百色县后府街(今红旗街)。因家庭贫困辍学,到资本家的工厂做工。1929年夏,中共党组织深入到广西的工厂、农村、学校等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朱立文毅然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百色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政治教导员、团参谋长。由广
(19091944) 新四军第5师15旅副旅长
朱鸿勋
  朱鸿勋(1899—1940),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一三○师少将师长,追晋陆军中将。字柏亭。1899年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儿时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东北讲武学堂第六期毕业后,入张作霖的奉军,历任连长、参谋长、营长。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东北政局错综复杂。张学良等挫败各种阴谋,稳住局势,并以民族利益为重,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即日起“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1899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
朱毓淦
  朱毓淦 (1906—1941)又名朱国栋。泰安县北望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村) 人。早期中共党员。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读书。1925年入泰安萃英中学,在校期间接受马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 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调他到济南做交通联络工作。1929年4月任中共泰安特别支部书记。 1932年9月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11月被国民党县党部逮
(19061941) 中共山东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
李寿龄
  李寿龄(1918-1941)中共山东清中地委书记男,1918年出生,山东邹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先后加入学校“读书会”、“时事研究会”、“世界语研究会”、“新文字研究会”等学生进步组织。1936年加入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受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派遣,在长山附小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2月,在长山九区卫固镇,举行黑铁
(19181941) 中共山东清中地委书记
杨忠
  杨忠(1909~1941),原名欧阳吉善,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 杨忠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曾任乡少儿部儿童团支部书记,后又被推选为大桥乡苏维埃主席。他带领贫苦农民,打击地主豪强,并亲手处决了三个恶霸地主。 1930年, 杨忠带领大桥乡的20多名青年到永新县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到了瑞金,在红军队伍里做宣传工作。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
(19091941) 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汪雅臣
  汪雅臣 又名汪景龙,生于1911年,祖籍山东,幼年随亲人来五常县民意乡卞家围子定居。汪雅臣小时候只念一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为地主放猪。15岁时,离家去苇河(今尚志县境内)当伐木工人。1928年,由于不堪忍受林业工头的-跑回五常县境内,被当地土匪保胜(东双胜)队收留。1929年东北军二十六旅三十四团(即吉林驻军邓殿云部)来夹信沟一带剿匪时与保胜队交战,保胜队被打散,汪雅臣被俘后当了兵。193
(1911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军长
苏精诚
  苏精诚(1915~1941),海澄县虎渡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时代,在进步老师苏孝恭、苏静的教育下,懂得很多革命道理。高小毕业后,苏精诚进入漳州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后转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苏静因反动派破孩出走海外,30年代初回到厦门,于是就同精诚等人住在一起。他们经常共同阅读进步书籍,探讨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发生,他们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积极参加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193
(19151941)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辛锐
  辛锐(1918—1941)女。济南市人(祖籍章丘县)。革命烈士。出生于资本家家庭。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受祖父辛铸九诗文书法的影响,善绘画,工木刻。1934年曾在济南举办个人绘画和木刻作品展览。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从事革命文艺工作。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山东省妇联秘书、“姊妹剧团” 团长等
(19181941) 山东姊妹剧团团长
邱东平
  邱东平(1910-1941)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原名潭月,字席珍。1910年出生,广东海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事革命文艺创作活动。1936年7月和鲁迅等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坚决要求抗日救国。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新四军第1支队政治部敌军工作科科长。随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后,写出反映韦岗战斗的报告文学《截击》。参加苏
(19101941) 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
陈明
  陈明(1902—1941),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原名陈若星,字少微。出生在福建龙岩县(今龙岩市)东肖区龙聚村一个庄户人家。从龙岩省立第九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与邓子恢等进步青年一起,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前后参加者达二百余人。1923年创办《岩声》报,邓子恢亲笔为其题写报名。该报以“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为使命、公开向旧世界宣战,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信息。《岩声》报先后办了三年多时间,
(19021941)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陈中柱
  陈中柱(1906~1941),又名为让,字退之。建湖县草堰口镇人。烈士。民国14年(1925年)读完初中,到上海一家电车公司当售票员。民国16年,北伐军渡江前夕,弃职回乡,协同地方开明人士组织策应。北伐军到达盐阜区后,他参加筹建国民党草堰口支部和农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经其堂兄陈独真介绍,入江苏省警官学校学习。民国17年秋转入南京军官研究班深造。民国19年春编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不久调任南京中央大学
(190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
陈文杞
  陈文杞(1904—1941),汉族,出生于1904年,福建莆田常太乡(今城厢区常太镇)岐尾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等五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等职。1941年5月9日,时任团长的他在由于百团大战导致日军敌后大扫荡的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于山西台砦 ,时年37岁。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 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
(1904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