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名人堂
1、傅作义
  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 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 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青少年时期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这是一个濒临黄河、常遭黄泛灾害的贫穷村庄。傅家世代务农,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18951974)
2、傅友德
  傅友德(?-1394)其先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人,汉族,后徒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他随李喜喜入四川,后归降明玉珍,玉珍不用,赴武昌投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鄱阳湖之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负伤迎击-于泾江口。次年,从常遇春攻卢州(今安徽合肥),得胜后又从征武昌,率
[] 明朝开国功臣(?~1394)
3、傅祗
  傅祗(243~311年),字子庄。西晋时大臣、著名作家。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傅嘏在曹魏政权中任过太常卿。他自幼攻读经书,成年后,颇有学识和才干。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傅祗依靠门荫出仕,任太子舍人。其后累迁为散骑黄门侍郎,被赐关内侯,食邑300户。因母丧去官,服满后任荥阳太守。遇黄河、济水发生洪水,他督建沈莱堰,使兖、豫二州免受洪灾,当地百姓曾立碑颂
[] (243311)
4、傅燮
  傅燮(?-187年),字南容,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市)人,东汉大臣,凉州北地郡的傅氏为西汉时傅介子、傅宽之后。傅燮身长八尺,面有威容。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以护军司马跟随名将皇甫嵩出征,在兖州东郡苍亭大破黄巾军,位居首功,授予安定都尉。中平三年,以议郎拜汉阳太守。四年,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傅燮劝阻,举六郡士兵出征,士兵哗变,傅燮死于阵中,追谥为“壮节侯”。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傅燮,本字幼起,后改字南容。
[] (?~187)
5、傅俊
  傅俊,(?—31),字子卫,颍川郡襄城人,原为襄城的亭长,刘秀起兵之后,投奔刘秀,因此被灭族。傅俊随刘秀参加了昆阳大战、平定河北之战、讨伐董訢、邓奉、秦丰、田戎的南征之战,还独自领军平定了江东六郡。傅俊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历任骑都尉、侍中、积弩将军,被封为昆阳侯。公元31年(建武七年),傅俊去世,谥威侯。投奔刘秀王莽新朝时期,傅俊担任颍川郡襄城县的亭长(掌治安,捕盗贼之事),傅俊对莽新政治的黑暗、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31)
6、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曹魏扶风太守傅干之孙,司隶校尉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封清泉侯。他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元康四年去世,时年56岁。死后追赠为司隶校尉,谥号“贞”。傅咸诗作今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傅咸字长虞,刚正简直有大节。
[] (239294)
7、傅干
  傅干,字彦材,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建安年间为丞相参军、仓曹属。入魏,为扶风太守。人物生平中平年间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领军将军程球率领河西六郡兵进攻叛军韩遂等部。耿鄙不听傅燮的建议,急功近利,当大军开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时,军中发生叛乱,程球、耿鄙先后被乱军杀死。叛军头领韩遂等率领十万人马来围攻汉阳,城中兵少彻尽,燮犹固守。时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
[三国]
8、傅民魁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正畸学先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创刊人、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原口腔正畸科主任傅民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0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8岁。傅民魁教授1937年7月23日出生于上海,195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口
9、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西晋初期著名学者、诗人。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其祖父和父亲先后在汉魏朝担任太守之职。他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折节发奋读书。魏明帝景初年间(237~239),傅玄以学问渊博,善写文章而驰名,被推荐到朝中担任尚书郎,奉命与他人共同编撰《魏史》。后迁为弘农郡太守,领典农校尉。他关心国事,曾几次向朝廷提出改革吏治的方略,对改进朝政多有裨益,受封为鹑觚男。到
[] 魏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217278)
10、傅寅
  傅寅(1148—1215),字同叔,南宋义乌双林乡(今义乌市佛堂镇嵇亭村一带)人,因讲学于杏溪,故称为“杏溪先生”。  傅寅的父亲是个讲求孝义的正人君子。傅寅从小就受礼仪孝悌的熏陶,深明大义,事亲孝谨,兄弟叔侄亲密无间。他自幼卓识过人,且喜爱读书,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经史百家,多能成诵。稍长,拜金华唐仲友为师,对待学问认真严谨,凡疑问之处,无不追本溯源,务求甚解。唐仲友高兴地称赞道:“你是我的知音
[] (11481215)
11、孝哀傅皇后傅黛君
  孝哀傅皇后(公元前59年-公元前1年),傅氏,野史记载其名为傅黛君 ,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孔乡侯傅晏之女,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侄女,汉哀帝的皇后。 汉哀帝为定陶王时,傅氏嫁给汉哀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汉哀帝获立皇太子,傅氏成为太子妃。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继位,立傅氏为皇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傅氏退居桂宫。 一个多月后,傅氏被废为
[] (前59前1)
12、傅王露
  傅王露(?~?),字晴溪,一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浙江会稽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徐陶璋榜进士第三人。康熙五十四年,傅王露参加乙未科礼部会试。主考官是王顼龄、刘谦、蔡元升、王之枢。考题是《仁者先难》、《知斯三者》、《口之于味我口》。殿试傅王露获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傅王露幼年警觉灵敏,曾经登塔一直到顶,阑干折断,他坠落在地,身体竟然安然无恙。康熙五十四年傅王露高中探花后,授
[]
13、傅尧俞
  傅尧俞(1024~1091),字钦之,原籍郓州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后迁居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未冠即登进士第,出任新息县知县,迁太常博士。宋仁宗嘉祐年间任监察御史。时充国公主与其夫感情不和,仁宗遂将公主丈夫调出京城任职。尧俞得知后便对仁宗说:公主恃爱而薄待其夫,陛下不责公主,反逐其夫出京,恐为天下人耻笑。如此做法,陛下今后还能教育好其它子女吗?一些宫中负责内藏的官员私将宝物送给后宫之人。尧愈得
[] (10241091)
14、傅慈祥
  傅慈祥(1872-1900)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六日,潜江城东北五里左右的杨家嘴(今竹根滩镇三江村)的傅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后来被孙中山嘉许“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傅慈祥。“发逆之孙”遇“恩师”傅慈祥(1872~1900),原名元臣,字良弼,潜江杨家嘴人。他的祖父母都参加过十九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政权的太平军。太平军失败后,他们一家被列入地方严
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18721900)
15、傅霖
  太原城中有老街曰傅家巷,旧说乃因傅山的友人购得街中某院赠予傅山,傅山曾居住于此,故名。然而,史实并不是这样,傅家巷早在傅山出世之前,便已得名,所以称为傅家巷并闻名于太原府,乃与其曾祖傅朝宣及其三个儿子傅霖、傅震、傅霈,也就是傅山的祖父、叔祖,渊源颇深。傅霖——— 傅山的爷爷,便生于斯、长于斯、闻名于斯,与傅家巷万缕千丝。傅霖,字应期,“傅氏三凤”之首。其祖籍大同,后迁忻州,再迁阳曲,以阳曲籍得功名
[]
16、傅佥
  傅佥(?——263年),义阳(治今湖北枣阳)人,傅肜之子,蜀汉后期大将。佥长于谋略,并颇有胆勇,姜维甚爱之。傅佥官至关中都督。魏国攻伐蜀汉时,傅佥防守阳安关,兵败战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猇亭之战为陆逊击败,傅佥的父亲傅肜战死,蜀汉朝廷任命傅佥为左中郎,后升为关中都督。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提拔擢用傅佥,随姜维北伐。傅佥很有胆勇,很受姜维的器重。长城鏖兵傅佥阵杀魏朝大将李鹏,活捉
[三国] 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武将,三国时期蜀国名将(?~263)
17、傅山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逮至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北郊)西村。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
[]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16071684)
18、傅介子
   傅介子,北地义渠(今宁县)人。少时从军,初为骏马监,迁平乐监,后以斩楼兰王之功封义阳侯。他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为“通西域、辟丝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西汉探险家和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元狩年间,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和汉朝的交通,不仅加强了汉族和西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而且首次打开了一条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
[]
19、傅应嘉
  傅应嘉,字德弼,号钟山,南安锦堂村人,明代抗倭名将。生于嘉靖三年(1524),童年身体魁梧伟丽,稍长膂力过人,从本乡武林先辈学少林棍法。又好读书,通孙吴兵法。嘉靖三十一年(1552)武举第二名,授把总武职。是时,倭寇猖獗,闽粤沿海州县遭受荼毒,应嘉受命带兵入粤,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转战-闽粤各省。前后身历七十余战,每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呼杀敌,所向披靡。应嘉有次率兵偷袭敌营,至阵前,
[] (15241567)
20、傅鹤峰
  傅鹤峰,名瀛,字鹤峰,1895年10月27日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傅次舟系私塾先生,鹤峰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傅鹤峰7岁时,入本村刘家祠堂读私塾。后又相继就读于高等小学西安三秦公学。1916年秋,傅鹤峰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理化部就读。经常聆听李大钊的讲演,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与进步同学谈论国家大事,使他耳目一新。五四运动前后,他组织在京的陕南学生联名给汉中当局和各
(189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