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名人堂(6)
101、冯尚贤
  冯尚贤,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20年4月生,汉族,大学毕业。1935年在青岛礼贤中学上学时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并任小组长。1937年抗战爆发,回家乡担任李家庄小学教员。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的三军军校,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1939年任胶东警卫营四连连长。1940年任五旅十四团连长。后任团部作战参谋(副营职)。1945年任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参谋处长。19
(19202011)
102、冯京第
  冯京第,明末清初学者、抗清志士。字跻仲,号簟溪,浙江宁波慈溪人。学者称“簟溪先生”。明末复社名士,崇祯十一年列名《留都防乱公揭》一百四十位士子之一。明末清军南下,南京、杭州等地失陷,参加浙东抗清义军,隆武帝时任监军御史。后赴日本求援,日方不许他上岸,京第每天身著朝服,跪在船头哭拜。但日人始终未发一卒。后与王翊结寨于四明山,任兵部侍郎。永历八年(1654年)9月,清军袭击舟山,冯正患重病,匿居于大岚
[]
103、冯安
  冯安,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冯和的儿子,冯跋的父亲。自称是毕万的后代,毕万的子孙有在冯乡采邑的,就以冯为氏。311年,永嘉之乱,其父冯和避地上党。冯安雄武有力,有器量,西燕皇帝慕容永以他为将军。慕容永的西燕灭亡后,举家东徙和龙(今辽宁朝阳),住在长谷。其子冯跋建立北燕,追尊冯安为宣帝。
[南北朝] 北燕宣帝(追尊)
104、冯公侠
  在象牙艺苑著名于世的大师中,历时超过半个世纪的要算是微雕大师冯公侠了。冯公侠(1894~1963),原名季芳。原籍广东省高明县三洲清溪乡岗头村。其曾祖父、祖父均为清朝举人,并均先后任东莞县和揭阳县儒学。父亲冯万鉴,是清末秀才,因无心仕途,又不善治产,致使家道中落,一生在南海县西樵田心乡教书。冯公侠幼年,随父生活。1909年,其父病逝,家计陷于绝境,后由亲戚介绍到香港当银器学徒,学习批花工序,即在银
(18941963)
105、冯融
   冯融 ,凉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人,汉族人,北燕王冯弘的后裔,南朝梁罗州(今化州)刺史。他具有远见卓识,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娶高凉俚族大首领冼氏女冼英为妻。冯冼联婚,是汉族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与俚族大旨领的政治联合。从此顺利推行中央政令和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冯融是6世纪岭南安定团结、社会发展政治局面的开拓者。冯冼联婚,是汉族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与俚族大旨领的政治联合。从此顺利推行中央政令和先进文
[南北朝] 南朝梁罗州刺史
106、冯焕文
  冯焕文,(1898—1958),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对蜂、鸡、兔的饲养技术和育种都有丰富实践经验,是我国发展和推广科学饲养蜂、鸡、兔的先驱。冯焕文,字翰章,父亲早亡,家庭生活清贫。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后就读于本村麦家祠堂办的8年制小学,1914年毕业。翌年考入无锡县荡口镇华绎之创办的私立实用农业学校。华绎之热心办学,对学生不收学费并供给食宿。他提倡科学养蜂和养鸡,提倡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为冯焕文
(18981958)
107、冯德培
  冯德培,(1907.2.20-1995.4.10),神经生理学家。浙江临海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33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发现静息肌肉被拉长时产热增加,这发现被称为“冯氏效应”在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方面,在1936-1941年间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
中国神经肌肉生理学研究的开拓者(19071995)
108、冯翼
  冯翼(?-430年)北燕太祖冯跋太子,昭成帝冯弘之侄。北燕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未料宋夫人有为其子图谋王位之意,冯跋之弟冯弘于是带兵进宫平变,仓促间冯跋于惊惧中去世。冯弘遂即天王位,尽杀包括太子冯翼在内的冯跋诸子百人。
[] (?~430)
109、冯夏威
  冯夏威(1876~1905年)沙头镇北村乡六约坊人。年少父母双亡,贫无所依。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只身越洋至墨西哥佣力自给。目睹华工受到当地殖民主义者的欺凌,甚感不平,常起而-,虽屡遭殖民当局逮捕而无悔无息。光绪三十一年,美国《限禁来华美工条约》已届期满,殖民当局却无理拒绝废约,继续利用旧约肆意破孩华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俯首屈从,激起了全国人民和旅外华工的无比愤慨,广州、佛山、香港、上海等
[] (18761905)
110、冯国卿
   冯国卿,原名冯应国,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龙江百花岭村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国卿有兄弟4人:大兄应春、次兄应秋、三兄应宏,国卿排列第四。作为寒门“小姓”,冯国卿历尽周折才进入王氏私塾读书。1924年,他在邻村朋友的帮助下赴南洋谋生。他在南洋期间参加华侨工人夜校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国民革命思想教育,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在马来亚的拉咪树港参加了马来亚共产党,后被选任支部书记。因
(19041933)
111、冯新德
   冯新德(1915.10.12-2005.10.24) 江苏吴江人,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15年10月12日生于江苏吴江。12岁离家到苏州念中学,193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抗战爆发后,辗转至云南昆明。1938年至1939年,任教于云南大学。1940年至1941年任教于重庆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2005)
112、冯康
  冯康,数学家 1920年9月9日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绍兴。1944年在重庆毕业于中央大学。1951~1953年在苏联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进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8月17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员、主任、名誉主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现代计算数学和科学工程计算学科的奠基者,在拓扑群、广义函数理论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1993)
113、冯乃超
  冯乃超(1901~1983年)盐步高村人。笔名和别名有:超、公越、冯公越、韬、子韬、冯子滔、公滔、冯仲堪、李易水、洞冥、成窍、N·C·等。出生于日本横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入横滨侨办大同小学读书。翌年秋,携弟妹随母回故乡念私塾,一年多后转回横滨就读。小学阶段开始翻阅家藏中外小说和诗词,对文学产生爱好,开始练习写诗、绘画。民国7年(1918年)3月入横滨志成中学,后转成城中学,受国文老师
党的文艺战士(19011983)
114、冯业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灭,冯弘逃往高丽,遣儿子冯业率300人浮海投宋,遇风浪,到达新会便居住下来。冯业被刘宋朝廷封为怀化侯,授罗州刺史,居新会。被后世冯氏奉为岭南开族始祖,冯业用中原汉族的文化意识开导南越族,使人民安居乐业。
115、冯询
  冯询(1792~1867),字子良,世居广州。年幼时跟张维屏问道学诗,甚有心得。清道光年间,南园诗社和西园诗社在广州最负盛名,冯询青年时代就是西园诗社的新秀。一次,西园诗社雅集,冯询写《玉山楼春望》诗,诗人们互相品评,对冯的诗最为欣赏,评为冠军。嘉庆二十四年(1819)冯询中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当小吏。他从开始作官,即漫游吴、越,奔走四方近20 余年。待他46 岁
[] (17921867)
116、冯国经
  冯国经,1945年1月15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和利丰有限公司荣誉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曾任香港贸发局主席和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祖籍广东鹤山,1945年1月15生于香港。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电机工程硕士、商业经济学博士,1999年出任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此后,冯国经在利丰进行大改革,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跨国采购贸易王国,每年营业额超过60亿美
冯氏集团主席和利丰有限公司荣誉主席
117、冯泽芳
  冯泽芳(1899年2月20日—1959年9月22日),字馥堂。出生于浙江义乌。农学家、农业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冯泽芳于1899年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赤岸乡一个农民家庭。家里除经营土地之外,还开设一个小药店,家庭经济还算富裕。冯泽芳童年在本乡读私塾和小学。14岁时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8岁中学毕业。中学毕业后,家中无力供养他上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18991959)
118、冯国纶
  冯国纶,男,广东鹤山人,冯氏集团副主席、利丰集团主席。早年留学美国,197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头衔后,应母亲要求,回港助父亲管理“利丰”商务。他先后获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初入职利丰,任纺织品部门经理,之后又在公司的贸易、地产及投资、财务等部门任职,接受了较全面的商海磨炼。利丰是一间有近百年历史以经营出口为主的家族性公司,到冯国
利丰集团主席
119、冯和
  冯和,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冯安的父亲,冯跋的祖父。冯和,自称是毕万的后代,毕万的子孙有在冯乡采邑的,就以冯为氏。311年,永嘉之乱,冯和从信都迁居上党。他儿子冯安做过西燕的将军。西燕灭亡后,举家东徙和龙(今辽宁朝阳)。其孙冯跋建立北燕,追尊冯和为元帝。
[] 北燕元帝(追尊)
120、冯锡仁
  冯锡仁(1845~1911),字伯育,号莘垞,一都(今柳林汊乡)人。清同治八年(1869)入县学,后就读于岳麓书院。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光绪十三年(1887),冯锡仁回县治母丧。目睹县内里正包征钱粮,巧立名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中饱私囊,积弊甚重。为此,他造访辰州知府和沅陵知县,约集绅士商议,废除里正包征制,拟定钱粮征收新章程,章程规定县衙在城乡
[] (184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