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名人堂(6)
101、杜丰
  杜丰(1190-1256),字唐臣,金末元初凤落村,金元时属西河县,故《元史》作杜丰西河人。明以后改属平遥县,故清《平遥县志》谓邑人。少有大志,倜傥不群,酷爱读书,尤好孙吴兵法及壬遁之书。为金朝平遥义军谋克,累迁行军万户,佩银符。元兵攻取太原时,杜丰率部归元。国舅按赤那延授兵马都提控,从国王按察儿攻平阳,以功赐金符,授征行元帅左监军。金人南逃后镇河北。元太祖十五年(1220),金上党公张开以万众取
[] (11901256)
102、杜夷
  杜夷(258~323),字行济。杜崧之弟,少好学不倦,不乐仕进,不慕利禄,博览经籍和各家学说,对天文、历书、农医均有研究。中年时隐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始回故乡,闭门教授经学,从其受业者达千人之多。惠帝时,三次荐为孝廉,州郡辟为别驾;晋永嘉初(307)征拜博士、太傅,均不应命。元帝时,任国子祭酒。著有《幽求子》20篇行于世。
[] (258323)
103、杜笃
  杜笃(?~78年),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文学家。杜笃居住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时,欲让县令举荐他,未得应允。他心中忌恨,出言不逊,惹恼了县令,县令借故将他定罪,送往京师洛阳下狱。时遇大司马吴汉病故,汉光武帝下诏请众儒为吴汉撰写诔文。杜笃闻知,在狱中写成了诔文,上呈光武帝。光武帝认为在众多诔文之中,以杜笃的文辞最好,甚为赞叹,便免去了他的徒刑,赐给锦帛。杜笃又以关中为先帝的故都
[] (?~78)
104、杜荷
  杜荷(?―643年),唐初名臣杜如晦之子,娶唐太宗第十六女城阳公主,为驸马都尉,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杜荷与李元昌、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杜荷对太子说: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殿下但称暴疾危笃,主上必亲临视,因是可以得志。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公主改嫁薛瓘。
[] (?~643)
105、杜襟南
  杜襟南,原名陈嘉,1916年出生于上海,福建福州市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岁随父亲到广州生活,1933年因参与创办进步的“力社”文学社,同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以“共嫌”(共产党嫌疑)的罪名投入南石头监狱关了两年多。出狱后继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底参与“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的发起宣言撰写、组织章程订立等工作。1939年1月回“抗先”总队部秘书处工作。曾担任“抗先”
(19162012)
106、杜旟
  杜旟(yú)(约公元1190年前后在世)字伯高,号桥斋,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初前后在世。吕祖谦门人。淳熙开禧间(公元1174--1207年)两以制科荐。与弟仲高、叔高、幼高、季高并有词名,时称“杜氏五高”。陆游、叶适、陈亮、陈傅良皆赞其文,且与之交。有《桥斋集》不传。《全宋词》存其词三首。
[]
107、杜海林
  杜海林生于1917年,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乡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连长,第25师75团副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鲁豫边军区第六支队连长、副营长、营长,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16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第62团团长,第一旅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71986)
108、杜瑜华
  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副兵团职)。杜瑜华同志是陕西省南郑县人,1932年考入杨虎城的宪兵营当学兵,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陕南抗日第一军参谋长、西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十五-卫团组织科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大队长,副团长,支队长等职,参加了粉碎日寇“扫荡”“-”“蚕食”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师长等职,参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09、杜君慧
  杜君慧(1904~1981),女,广州人。早年就读于简易师范,民国13 年(1924)考入广东大学,是广东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与著名革命烈士陈铁军同班同桌。1926 年曾参加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抗议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暴行。1928 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留学生社会科学研究社,努力学习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著作,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同年夏回到上海,为抗议“五·三”济南惨案,组织反日大同盟。192
[] (19041981)
110、杜屏
  杜屏(1915—)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915年2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受胞姐章蕴的影响,倾向进步。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总政治部-部干事兼俘管训练队队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连长、副营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任副中队长。1938年9月调往新四军工作,历任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52008)
111、杜思明
  杜思明(约1217-1281)字彦和,一字彦昭,元初沁州长官杜丰之长子。幼即骑射读书俱佳。处事端方,性格刚毅。袭父爵任沁州长官,人称政务能力在其父之上。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朝廷宪令始立,时思明任隰州(今隰县一带)知州,行政以严肃为本,如探得有不法之事,即使豪门贵族,也不稍以宽贷。初,人皆议其过刚,但不久境内即官吏服威,盗贼绝迹,百姓安谧,时人刻碑以称誉。后移治陕(今河南一带)、邓
[] (12171281)
112、杜彦良
  杜彦良(1956.10.16- )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道路运输与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等职。 长期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领域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研究,将智能结构理论和损伤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13、杜上化
   杜上化(1850~1922),字子诚,灵丘县上寨镇人。祖籍河南洛阳。祖父杜圣官居洛阳府,因被-诬告遭满门抄斩,府内一老仆救出两幼子,逃到河北阜平县谢地村,后至灵丘县南铺村,被一姓任的老人收养,弟兄俩一个改姓任,一个仍姓杜。姓杜的即杜上化的父亲,后定居上寨。杜上化弟兄4人,他为长。 杜上化自幼聪颖好学,10岁就通经论文,被誉为“神童”。13岁做《山汉辩》,批驳鄙视山里人的城里阔少,同年在大
(18501922)
114、杜丽丽
  杜丽丽,1975年11月23日生于北京市海淀区一个纯朴的农民家庭。她先后在海淀区田村小学、育强中学上学,1991年5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2年考入北京海淀艺术师范学校。求学三年后,杜丽丽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海淀区红旗村小学的一名教师。作为学校惟一的音乐教师,杜丽丽担负着全校300多名学生的音乐教学任务。如何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顺利地掌握乐理知
(19751997)
115、杜婧
  杜婧 (Du Jing)性别:女身高:1.70米 体重:65公斤生日:1984年6月23日出生地:辽宁省鞍山市主要成绩2010年马来西亚第23届尤伯杯亚军成员;2010年百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2009年瑞士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和于洋);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双冠军;2008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2008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200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2008年新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
116、杜安
  杜安,字伯夷,豫州颍川郡定陵(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人。少有志节,名称乡党。年十三入太学,号为神童,性清高绝俗。时贵戚慕之,多致书信,他原封不动藏于壁中。及贵戚犯罪,官府追捕所与交结者,安开壁取书,印封如故,遂未受株连。后三府并辟,公车特征,任宛令。官至巴郡太守,治理甚有名声,病死于任。
[]
117、杜濬
  杜濬(1611~1687) 清初诗人。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时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性傲,设竹门,午睡或有事时从外加锁,客来必须在外坐等,虽大官至也如此。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闭门拒不接见。 杜濬夙负济世大志,因不愿效力清廷,寄情于诗文之间。死于扬州。杜濬诗学杜甫,遗貌取神,遒宕清逸
[] (16111687)
118、杜杲
  杜杲(1173—1248)字子昕,邵武县(今属福建)人,南宋抗元名将。 杜杲出身官宦之家,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 宋理宗绍定时,杜杲历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知州等,为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献策,断盱眙军(今属江苏)浮桥,迫使金枢密副使纳合买住以盱眙军等地降宋。端平元年(1234),金亡,杜杲任安
[] (11731248)
119、杜羔
  杜羔,洹水人(今河北魏县大磨乡杜枣林村),杜佑之孙。贞元初,及进士第,后历振武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致仕。杜佑之孙。羔有至性,其父任河北而尉卒,访父墓邑中,故老无存者,馆于佛寺。日夜悲泣。忽于屋柱煤烟下,见字数行,拂视之,乃父遗迹。云:我子孙若求吾墓,当于某村某家问之。羔哭而往,果有父老指其丘墓。
[]
120、杜祥琬
  杜祥琬(1938.4~),河南省杞县人。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生于河南南阳。父杜孟谟,数学家,曾任河南省副省长。1956年杜祥琬毕业于开封高中,即被选送为留苏预备生。1959年赴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1964年毕业回国,分配到二机部九院理论部。1966年参加中国氢弹原理试验的研究,并临试验场参试。1971年参加向周恩来总理关于核试验的工作汇报。1975年受命重组中子物理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