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名人介绍(5)
81、杜庆华
  杜庆华(1919.4.14-2006.11.5)力学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毕业于美国斯丹福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我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先驱者。在轻结构力学、工程弹塑性分析、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方面有丰硕的成果。是现代计算力学边界元法的国际知名学者,曾任首届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92006)
82、陈新
  陈新(1932.1.12-2011.6.26)桥梁工程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工作中,参加正桥管柱钻孔基础方案设计,60年代参加南京长江大桥水上基础设计所设计的施工设施,在以后水上基础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70年代主持的长江九江大桥正桥基础设计,创造了“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的正桥基础方案,是桥梁深水基础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2011)
83、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蒋梦麟一生致力
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1964)
84、高鼎三
  高鼎三(1914.07.24-2002.06.13)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上海市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曾任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系主任,我国半导体事业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大功率整流器、点接触二极管、三极管、光电二极管,较早研制成功GaAs激光器,500A、2500V大功率晶闸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42002)
85、卢柯
  卢柯(1965年5月23日—),出生于甘肃华池。材料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卢柯出生在地处偏远山区的甘肃省华池县,直到去庆阳一中读高中,他才从山区走出来。卢柯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对卢柯的管教很严厉,但这并没有束缚住卢柯聪明调皮的天性。1981年,16岁的卢柯考取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攻
中国科学院院士
86、钱钟韩
  钱钟韩(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热工自动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钱钟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伯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钱钟韩从5岁开始读了4年私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和诸子百家,1920年进入公立学校,读小学五年级。初中是在一所教会学校读的。1929年7月,毕业于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2002)
87、罗沛霖
  罗沛霖,电子学与信息学家。1913年12月30日生于天津市。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部高级工程师。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1年到1953年负责引进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并参与工厂设计,以后为建厂技术总负责人。多次参加主持编制国家科技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32011)
88、刘恢先
  刘恢先(1912年10月18日—1992年6月24日),江西省莲花县人。地震工程学家和结构力学家。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刘恢先,江西省莲花县人,幼年时在家受父教,11岁入江西南昌第二中学,17岁中学毕业,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3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兼助理研究员。1934年留学美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21992)
89、胡济民
  胡济民(1919.1.6—1998.9.9) 江苏如皋人。著名的核科学家和教育家,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创始人之一。 父亲胡兆沂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法律,辛亥革命前曾在山东作过几年法官,辛亥革命后在北京或上海当律师。胡济民儿时在家跟老先生学识字,十岁在上海小学插班念五年级,中学进了大同大学的附属中学,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在南通中学念的。1937年秋,胡济民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学系,胡济民在二年级就从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1998)
90、丁舜年
  丁舜年,(1910.12.4-2004.9.20),电机工程学家。原籍浙江长兴,生于江苏泰兴。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工程师)。主持设计了国内自制最大的交流同步发电机,低噪声新型“华生”牌电扇。主持筹建上海电机厂,领导闵行电机新厂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内最大的高速感应电动机,研制成功无轨电车直流牵引电机。建立了一机部系统内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2004)
91、陈永龄
  陈永龄,大地测量学家 1910年11月8日生于北京。1939年获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8月15日逝世。 曾任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教授。长期从事测绘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大地测量见长。20世纪40至50年代,出版我国首部测量学大学丛书,计有《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实用天文学》。致力于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2004)
92、吴承康
  吴承康, 气体动力学家。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内,结合航天、能源等任务开展了研究。在中国弹道导弹弹头防热系统研制中,率先全面发展了烧蚀实验装备与方法,对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可靠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
93、张大煜
  张大煜,物理化学家 1906年1月15日生于江苏江阴。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3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2月20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感光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顾问,兼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等。早年从事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的研究。抗战时期曾在云南宜良创办利滇化工厂从事褐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61989)
94、孙钧
  孙钧, 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原籍浙江绍兴,1926年10月3日生于江苏苏州。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教授。在隧道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开拓并建立了新的学科分支(1960)—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对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岩土材料流变学和地下防护结构抗爆动力学等学科前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十余年来,在城市环境上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
95、谈家桢
  谈家桢,遗传学家。浙江宁波人。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县的慈溪。他的祖父是个世传的银匠。父亲谈振镛在家乡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以后在邮政局里当一名小职员。母亲杨梅英心地善良、勤劳刻苦。 6岁那年,谈家桢在当地上私塾,12岁毕业于教会办的道本小学。1921年,谈家桢进入教会办的宁波斐迪中学。1925年转学到浙江湖州东吴第三中学高中部。1926年毕业并被免试保送苏州东吴大学。他曾想攻读平时
遗传学家(19092008)
96、陈俊亮
  陈俊亮,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1933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1961年获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60年代是有线600/12000及无线6000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参加“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97、邓子新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01-2003兼美国康乃尔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科学通报》、《Process Biochemistry》等数个国内外刊物特邀或编委会成员。2006年起任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GIM-IC
中国科学院院士
98、李家明
  李家明y,物理学家 1945年11月16日生于云南昆明。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197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应用量子电动力学于高能原子过程,阐明了电子轫致辐射过程和辐射复合过程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99、刘高联
  刘高联(1932.7.5-2008.3.8),,工程热物理和流体力学家。江西奉新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研究生班。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理论和流体力学的研究。在吴仲华的叶轮机三维流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以变分理论为骨干的新理论体系。提出了流体力学变分原理的建立和变换的系统性途径,首次建立了叶轮机三维流动正命题、反命题及杂交命题的变分原理及广义变分原理族。同最优
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2008)
100、李文采
  李文采,(1906.9.9-2000.3.1),钢铁冶金学家。湖南永顺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49年后,参加上海区的重工业企业的接管工作,整顿上海各钢铁厂,组成了上海国营钢铁公司。还规划了沪、杭、宁的电力网工程。1954-1958年期间,配合各大钢铁联合企业的矿石、煤焦、耐火材料检验等方面的基本建设工程的需要,组织领导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首次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190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