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名人介绍(14)
261、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江苏南通人。1899年肄业于南洋公学师范班,1908年先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北洋政法学堂任教,是李大钊的老师,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白毓昆为响应辛亥革命在河北组织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1912年1月起义失败,白毓昆不幸被俘,英勇就义。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18681912)
262、裘维裕
  裘维裕(1891—1950),江苏无锡人。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旋以优异成绩考取庚款留美,入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机科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交通部南洋大学电机系教授,担任直流电机课程。1924年为加强基础课教学转教物理学,在教学改革和理学院建设中贡献良多。他主持一、二年级的全面物理学课程讲授,其自编的英文讲授纲要一直被沿用到1945年。1928年至1945年担任物理系主任
(18911950)
263、陈叔陶
  陈叔陶(1913~1968)浙江余姚人。1932年在本县读完中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患肺病休学两年,1934年又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1939年毕业,先后担任昆明桥梁设计处工务员,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助教、讲师,余姚中学教员,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长期致力于钢结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塑性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43年在英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用移动和转角方法进行
(19131968)
264、张蕙生
  张蕙生(1894-1982),女,浙江省平湖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其父为平湖“轮船局”老板。从小因父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被待守闺中。民国元年(1912)春,18岁,才进入平湖淑英女子学校就读。1914年秋,获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女子中学。1917年,女子中学毕业。时家道中落,无力继续升学,遂进寰球中国学生会附设小学任
(18941982)
265、陈季丹
  陈季丹(1907~1984),名桂泰,以字行,肥东县湖滨乡龙城村人。幼年随父在扬州读书,民国13 年(1924 年)考取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民国17 年,毕业后即任上海无线电台台长兼工程师,翌年任芜湖电台台长兼工程师。民国20 年去英国留学,民国23 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民国24 年回国后,任真如国际电台工程师。民国25 年,转任湖南大学电机系教授。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19071984)
266、胡敦复
  胡敦复(1886-1978)江苏无锡人。早年入南洋公学外院、中院读书,因成绩优异而有“神童”之美誉。190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获理学士学位。回国后1930--1935年任交通大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被誉为微积分权威,为交大“五大教授”之一。因其胞弟明复、刚复均在南洋公学读书、在交大任教而在交大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8861978)
267、沈志远
  沈志远(1902.1-1965.1)浙江肖山人,经济学家。192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附中,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9年入莫斯科共产主义科学院当研究生。1931年回国后,曾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44年参加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督编译局局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 民盟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上
(19021965)
268、胡刚复
  胡刚复(1892—1966),江苏无锡人。早年就学于南洋公学。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909年考取第一届庚款留美生赴哈佛大学物理系深造。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创建了我国最早的物理实验室。中央研究院成立时,曾协助蔡元培创建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物理学家中,他是第一个从事X射线并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1931年至1936年任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讲“光学”课,还针对
(18921966)
269、钮永建
  钮永建(1870—1965),上海市人。1897—1899年在南洋公学师范院学习。后又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日本本土官校。曾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出任松江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参谋次交长。讨袁失败后赴日,参加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次长。1926年任中央会议秘书长。次年出任国民政府秘书长暨江苏省主席。后任内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副院长。1942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政务官惩
(18701965)
270、唐庆诒
  唐庆诒(1898—1986),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25年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他是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先生的长子,其授课方式与众不同:通常先简单复习上次课内容,再指定一位同学朗读新课,然后由他对课文中的修辞句法等进行分析;有时先进行讨论和提问,最后由他进行总结。他发音准确,学识广博,深受学生欢迎。为交大“五大教授”之一。
(18981986)
271、梁兴伦
  梁兴伦,男,65年7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学术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瘀证研究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络病研究会委员。●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1983.9-1988.7:安徽中医学院读大学本科;1988.8-1992.8: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9-1995.7:安
272、顾廷龙
  顾廷龙(1904—1998),江苏苏州人。图书馆学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1926—1927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后毕业于燕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建国后,担任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主持上海图书馆工作并致力于文献的收集何版本目录学的研究,成绩斐然。他主编的《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影响深远。著有《吴宪齐先生年谱》、《说文废字废义
(19041998)
273、徐名材
  徐名材(1889—1951),浙江鄞县人。1908年毕业于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后公派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母校化学系主任、教授。其学识渊博,讲解精辟,深受学生爱戴。1940年8月至1941年秋出任交大重庆分校主任,为交大“五大教授”之一。他兄妹七人先后就读于交大。
(18891951)
274、夏元瑮
  夏元瑮(1884—1944)浙江杭州人。1904年入南洋公学,1905年夏赴美留学,1909年赴德国深造,1912年回国。为我国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其翻译的爱因斯坦名著《相对论浅释》(今译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于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有关相对论的译著。1924年至1927年兼任交通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41944)
275、赵宪初
  赵宪初(1907—1999),浙江嘉善人。192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教务主任。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副校长与校长、上海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著有“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代数》(第一分册)、《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等。
(19071999)
276、宦乡
  宦乡(1909一1989),遵义老城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赴日本、英国短期留学,回国后在武汉、宜昌、上海等地海关任职。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等职。著有《苏联东方政策》、《中日战争》、《国际政治学》、《纵横世界》等。1989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19091989)
277、范绪箕
  范绪箕,男,1914年1月5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江宁,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38年、1940年分别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工学硕士和机械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航空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和航空教育家。致力于航空事业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创建了浙江大学航空系,是华东航空学院和南京航空学院的主要领导人,主持
(19142015)
278、杨永康
  杨永康,1938年7月10日生,男,汉族,福建省石狮市人,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3年7月~1984年7月,历任焦作供电局技术员、基建科副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副局长;1984年8月,任焦作供电局局长,并担任焦作市政协常委、市侨联主席等职;1990年4月,调入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工作,先后任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79~
279、朱雷章
  朱雷章(1905—1995),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朱雷章是昆山锦溪镇人。朱氏家族是锦溪镇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历代人才辈出。其父朱文焯清末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之后长期在法院任庭长、检察官等职,并在大专学校教授法学,是我国现代法学界的前辈。朱雷章六岁起就自学中外历史,攻读二十四史、正续《资治通鉴》、《世界外交史》、《契丹国志》等,十三岁就撰写《辽史细
(19051995)
280、李翔
  李翔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锻压专业毕业,分配到马钢车轮轮箍厂轧钢车间,担任车轮工艺员。后任马钢车轮轮箍分公司产品开发科工程师。李翔到技术科工作后,针对新产品设计手段落后,工作量大,他向领导提出了将CAD技术引入车轮模具设计的设想,得到了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与技术科的其他同志一道,利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成功开发了车轮模具设计CAD系统,建立起车轮轮箍CAD工作站,并广泛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他还创造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