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名人介绍(12)
221、孟宪承
  孟宪承(1899—1967),江苏武进人。现代教育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的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入华盛顿大学专攻教育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又赴英国,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回国后以毕生精力从事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他连续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0议副
(18991967)
222、何鲁
  何鲁(1894—1973),四川广安人,1904年十岁时免费入成都机械学堂,保送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后转入复旦公学。1912年,官费留学法国里昂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东南大学、大同学校、第四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等职。在重庆创办私立载英中学,在广安创办私立储英中学。建国后后任重大学校委会主任,西南文教委员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数学理
(18941973)
223、张良起
  张良起(1923—2009),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控制论专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建国后,历任南京海军联合学校教员,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系主任、校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四届理事,自动化学报编委,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届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
(19232009)
224、卢燕
  卢燕(英文:Lisa Lu,1927年1月19日-),原名卢萍香,卢燕香,卢燕卿,旅美华裔影人,主要职业包括演员、制片人、影片策划及解说配音等,曾三次获得台湾金马奖。她不仅能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表演,还擅长表演京剧和昆曲,其突出的艺术造诣使她获得了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奖,她还曾被Chinese Daily News (World Journal)
225、诸应璜
  诸应璜(1908.3-1985.4) 浙江嘉兴人,电机制造专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机械工业部研究员。30年代首次研究成功我国中小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系列产品。主持设计了哈尔滨电机厂第一期工程, 组织研制了800、3000、 10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负责鉴定了我国第一台汽轮发电机(6000千瓦);负责筹建了电器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电工部分;指导研制了十万千
(19081985)
226、其实
  其实,男,1970年10月生,中国国籍,东方财富网及天天基金网创始人,出任公司董事长兼CEO。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复旦大学博士。2016年胡润百富榜,其实家族以235亿财富排名第79位。2016胡润IT富豪榜,其实家族以230亿元排名第15。其实先生具有十七年财经证券研究及管理经验,并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2007年当选为“艾瑞新经济奖——2007最佳年度人物”,2008年被评为“上海IT青
东方财富网及天天基金网创始人
227、葛守仁
  葛守仁(1928—),电子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1945-1947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62年迄今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工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5),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葛守仁是近代电子电路和系统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所
228、李家镐
  李家镐(1924-1998),浙江嘉善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任院长。1938年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3年起先后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期间在交大任学生自治会常委、社团联合会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全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委会主任、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级顾问委员会主任、上海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上海
(19241998)
229、毛军发
  毛军发,电子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65年8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县,籍贯湖南省邵阳县。1985年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高速电路互连与射频电子封装。建立了认识互连信号完整性问题的特征法理论方法体系;设计实现了一种高速电互连,数据率超过1Tbps,且不需调制解调;发现了碳纳
电子学家
230、张铸
  张铸(1885—?),江苏江浦人。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中院,1905年奉清朝商部委派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专习造船专业,获船政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主事、技士及技正等职。1921年4月至同年夏任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代理校长,1921年夏至1922年6月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
231、胡明复
  胡明复(1891—1927),江苏无锡人。1902—1903年在南洋公学就读。1910年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生赴美留美。1914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获文理学士学位,又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数学,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21年至1926年任南洋大学数学教授。因名字谐音的缘故,学生将他与物理系教授周铭、化学系教授徐名材合称为“-”教授。其授课任务繁重,但从无
(18911927)
232、季文美
  季文美(1912—2001),浙江义乌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同年赴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任南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1942年起历任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校长。经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他认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课入手。他提出的“制
(19122001)
233、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 浙江上虞人。我国最早的几位甲骨文学者之一,与王国维共同创立的研究范式为我国甲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继承了宋朝以来历代学者对金石文字的研究,开辟了古器物学研究的新阶段。他一生著书立说,成果丰硕,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07年受南洋公学之聘任东文学堂监督,招生40余人,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学者、专家。
(18661940)
234、钟伟成
  钟伟成(1897—1985),江苏江都人。早年留学美国,获伊利诺大学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秘书、东南大学商科教授、平绥铁路胶济铁路会计处处长。1943年6月任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1950年代院系调整后为复旦大学教授,著有《铁道经济论丛》等著作。
(18971985)
235、陈柱
   陈柱(1890—1944) 字柱尊,号守玄。北流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养成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7岁就读于萝村小学堂,稍长受业于容县苏寓庸,19岁留学日本,在成城中学就读,4年后毕业回国,考入南洋大学电机系,因以文学见长,改攻文学。毕业后任广西省立梧州中学校长,并亲自讲授国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任职六年间,团结进步师生,整顿学校纪律,扭转校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致使该校以国文、数学、英语成
(18901944)
236、周琦
  周琦(1894—1985),江苏宜兴人。1917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1918—1920年留学美国,之后在美国工作不到一年即回国。1927—1942年在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担任讲师。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电机及变压器的第一人。
(18941985)
237、钟兆琳
  钟兆琳(1901—1990),浙江德清人。1914年考入南洋公学附中,1923年毕业于交通部南洋大学电机科,随即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6年获硕士学位,翌年回国任母校教授。擅长电机工程,对电机工程设计及电机制造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回国之初便承担了当时最难教的“电机学”课程,并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院士与-同志都是他的学生。钱学森曾
(19011990)
238、陈西滢
  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1912年去英国读中学,后入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在胡适支持下,与徐志摩等人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文艺部主编,在该刊开辟‘闲话”专栏,发表许多杂文。另外还翻译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小说.1929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3年到伦敦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
(18961970)
239、陈石英
  陈石英(1890—1983),上海人。1906-1913年在英、美等国留学。在交通大学任教达67年之久,是交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教授,历任机械工程系主任、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校长。他学术精深,熟谙机械及造船热力工程;对公务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生清廉简朴,乐于助人,深得师生爱戴,被尊称为“老夫子”。他上课从不用讲稿,每每下课铃响之时其板书也刚好划上句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对他的授课
(18901983)
240、周铭
  周铭(1888—1968),江苏泰兴人。191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21年任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化学教授,1923年改任物理学教授,协同裘维裕教授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实验室建设,用英文编写了实验指导书。他在国内最早开设“精密量度与图解法”课程。为充实和提高实验内容,他还不断改进和制造实验设备。1955年他亲自设计并指导技工研制成功了一种用电控制的计时器——厘秒计,可测到千分之一
(1888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