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闽浙总督(3)
李兴锐
  李兴锐(1827-1904) 清总督。清浏阳县人。字勉林。道光七年(1827)生,出身农家,早孤,家境清贫。咸丰二年(1852),以诸生办团练,配合江忠源部镇压邑人周国虞等起义。四年,与当地清军加强防卫,阻扼太平军西征部队进攻浏阳。咸丰五年,曾国藩驻湖口,李兴锐被招至军中,总管粮台,治湘军军需,驻安徽祁门大营。当时,太平军在皖南连续攻占许多城镇,祁门更为攻击目标。他侦知太平军古隆贤部将来袭,预将全
(18271904) 光绪二十九年
魏光焘
  魏光焘(1837~1916),字午庄,别署湖山老人,清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六年(1856),徒步去江西吉安曾国荃部投军,从此以进击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累功升知府,加盐运使衔,赏“扬勇巴图鲁”名号。同治七年(1868),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调他办理营务,因镇压回民起义有功,加二品顶戴,赏换“西林巴图鲁”名号,补平庆泾固化兵备道,主办善后事
(18371916) 光绪三十年
多罗特·升允
   升允(1858~1931)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八旗蒙古镶黄旗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二十六年(1900)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翌年春升任陕西巡抚。八月,在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撤走后,落难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起驾回銮。升允随扈进京,二十八年正月十九日(1902年2月26日)始回陕视事。三月二十五日(5月2日),根据上年帝后在西安颁布的《新政上谕》和《兴学诏》,由护理巡抚李绍棻主持
(18581931) 光绪三十一年
瓜尔佳·崧蕃
  崧蕃(1837-1905)字锡侯,瓜尔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崧骏弟,清朝大臣。咸丰五年举人,初入赀为吏部郎中。光绪五年,京察一等,简四川盐茶道,屡署按察使,保荐卓异。十一年,授湖南按察使,迁四川布政使。十七年,擢贵州巡抚。广西寇陆亚漋煽乱西林,与贵州接壤,崧蕃遣将扼册亨要隘,边患遂平。调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检视防营缺额积弊,劾副将雷家春,并自请议处,革职留任。二十六年,奏请陛见,值拳匪肇乱,命留京
(18371905) 光绪三十一年
托忒克·端方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赴欧美考察政治,为清政府开办警察、新式陆军等事宜,还以侍郎衔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宣统三年(1911)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清室追赠太子太保,谥忠敏。他一生嗜好金石书画,大力搜集收-铜器、石刻、玺印等文物。曾收得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属历代青铜器中
(18611911) 光绪三十一年
周馥
  周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今东至)人。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清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其间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宜,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任永定河道;七年(1881年)任津海关道;九年又兼任天津兵备道;十年,奉李鸿章之命到渤
(18371921) 光绪三十二年
丁振铎
  丁振铎(1842(壬寅年)~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镇黄湖人。1859年中举,1871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功臣馆纂修官、国史馆总纂官、监察御史、京畿道台、布政使、云南和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协理资政院事兼弼德院顾问大臣。1877年任会试考官时,北京富商冯恩照之父贿赂六部官员,赐冯恩照为举人。丁获悉后,奏呈光绪帝,核对冯考卷笔迹,光绪帝下令查处。1883年任监察御
(18421914) 光绪三十二年
松寿
  松寿(?—1911)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末任闽浙总督。以荫生官工部笔帖式逐渐升为郎中。历任陕西督粮道、山东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工部右侍郎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人彭寿松从日本回来,在争取到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的支持后,决定在1911年11月12日发动起义。1911年11月8日,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闽
(?~1911) 光绪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