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名人录
叶秀藩
  叶秀藩,1904年10月生于福建省寿宁县城鳌阳镇西北角文山里。少年时代的叶秀藩,目睹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宏愿。他14岁入鳌阳小学念书,17岁毕业。在家辍学6年后,于1926年考取福建省私立政法学院附中,但因家道不济,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旋即转考并进入福安?山中学初中部就读。在?山中学,叶秀藩结识了进步教师潘修民。从潘修民处,他读到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及《向导》等革命书刊。叶秀藩的心里象开了扇窗户,觉得豁亮多了,开始懂得了救国救民的方向。这期间,寿宁县城一个姓陆的地主豪绅买通县政府,通过打官司霸占叶秀藩父亲经营的店铺。叶秀藩的二哥因不满县政府压制,一怒之下
(19041935)
陈洪轸
  陈洪轸,乳名敖添,字汝翼,号静庵,坊一图(鳌阳镇)人,生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卒于宋淳化二年(991)。父汉唐,官拜泉州提刑。洪轸于宋乾德三年(965)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去世时追赠礼部侍郎)。淳化元年(990),轸献宅扩建三峰寺。寺后有陈氏宗庙,内塑轸像。该寺为寿宁八景之一,今尚存。1985年,县人民政府将此处开辟为游览区。
[] (937991)
缪蟾
  缪蟾,字升之,一都(犀溪乡西浦村)人。宋绍定二年(1229)状元。补修职郎,转儒林郎、武学博士。据西浦《缪氏宗谱》:蟾才貌双全,宋绍定五年(1232),理宗皇帝以皇姑临安公主赘蟾为驸马,官至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谱又载:有状元坊诗一首赞誉缪蟾:“先人学力冠当时,南宋春魁天下知!圣主赋诗荣御宴,皇姑择偶庆佳期。久经风雨坚坊额,犹幸余光润道碑。感发贤侯彰旧学,申明再建耀城池。”缪蟾诗文俱逸,惜年久失散,其《应举早行》七律收入清康熙版《寿宁县志》。其生卒年月不详。父守愚,淳熙五年(1178)特奏名,初任黄陂县主簿,后诰封翰林学士、奉议大夫。
[]
林栋
  林栋,字德如,号隆山,四都(武曲乡梅洋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八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官至礼部郎中。辛亥革命后,当选为福建省闽海道复选区众议院议员,出席过国民议会第二届常委会。晚年归里后,在梅洋漳湾搭盖山寮,营造杉、松、榛、茶、竹上千亩。栋生活简朴,在礼部任职,常徒步入署,鄙夷那些坐在四轮马车上“奔驰十丈尘漫漫”的权贵。他每次还乡,一进寿宁县境即下轿步行。民国时期,福安县民间还上演过林栋为官清廉,为民办事的短剧。林栋所著《梅湖吟稿》,收入诗作238首(今尚存)。诗中体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面对当时在中法、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生灵涂炭,他“
[] (18591921)
范式人
  范式人(1909~1986年),原名范志明,字涤凡,号耀卿。清宣统元年(1909)6月生于鳌阳镇的一个贫农家庭。其7岁时丧父,由叔父供养至15岁。12岁入鳌阳小学读书。少年时,便立志“拯民于水火”,故改名“拯民”、“洪泽”。30年代初期,革命火种在寿宁点燃,他率先参加秘密农会。民国21年(1932)10月,经叶秀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与叶秀蕃、范浚一起建立了中共寿宁县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交通委员。从此,他经常戴草帽,穿草鞋,翻山涉水,深入县境内南门坑底、下禾溪、岱阳、芹洋、平溪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抗捐税、分粮食。民国22年春,他参与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武装组织——红带会。4月,式人
(19091986)
张高谦
  张高谦(1948~1961年),1948年生于福建省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张高谦出生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翻身解放。张高谦的父亲是副业队长、劳动模范,母亲是互助队长、妇女代表、劳动模范。张高谦的父亲常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告诉孩子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还对孩子们说:“在旧社会,我们穷苦农民世世代代给地主干活,穷人的命不如一条虫,饭都没得吃,哪能读得起书呀!我们家三代没人识字。今天有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你们才能上学读书,要把书读好,长大了替大家办事。要是不用功读书,怎么对得起党和国家呢?
(19481961)
李秉铨
  李秉铨,字监平,祖籍寿宁县修竹村,清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初五生。道光二十四年,随父到霞浦城关打工,后到三沙一家布店当学徒、伙计。常替老板到宁波、上海等地办货,因办事勤快,账目清楚,受老板器重。至老板年迈,布店由他经营,改为李恒昌布店。他利用三沙海运便利的条件,发展批发业务,很快成为福宁五邑布商的重要批发点。接着兼营酒铺、南北京杂店,业务不断扩展,在赛岐设棉布批发部、福州办钱庄、上海设李恒昌布店分号,一跃成为福宁最大的殷商富户,人称“李百万”。秉铨致富后,生活仍克勤克俭,而对地方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从不吝啬,经常解囊帮助县内赴京赶考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福宁府倡办官立第一所小
[] (18291914)
柳上芝
  柳上芝(1616~1696年),字圣生,号省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生于寿宁鳌阳。崇祯四年(1631年)中秀才,崇祯八年补廪。顺治六年(1649年)北上参加礼部会试,中第二名岁贡。后任卢州府巢县知县。到任数月,闻父讣回乡奔丧。二年服满,补陕西兴平县知县。任上,廉能清介,听断明敏,勤政劝学,为民众所称许,寻常民家皆绘其像为之祝福。逾年余,复丁母艰。服满,补开封府兰阳县知县。任内政简刑清,民怀其德。康熙四年(1665年),他50寿辰,兴平民众绣制锦旗,千里迢迢赶赴兰阳庆贺。康熙七年辞官还乡。辞官后,上芝课子自娱,不涉外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纂修《寿宁县志》。康熙三十四年(1695
[] (16161696)
叶秀蕃
  叶秀蕃(1904~1935年),乳名俊周,号鼎三,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出生。自小胸怀大志。民国9年(1920),鳌阳小学毕业后,居家自学6年。民国15年考入福安扆山中学初中部。在学期间,读过《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并先后认识进步青年马立峰、詹如柏等人,开始接受革命道理。当年“五·四”之夜,他率领数十名同学高唱“国耻歌”,查抄了福安城内“平阳客栈”的日货,并将其当众焚毁。民国17年,从扆山中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在学校里,他广交有志之士,与同乡好友范浚组织起一个由10多人参加的“白水学会”,常聚会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共抒对共产主义社会的
(19041935)
范铁民
  范铁民(1906~1935年),字义全,又名林再生,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自幼勤奋好学。就读鳌阳小学时,深得校长叶渊鸿的赏识。小学毕业后,家贫辍学。他目睹社会的黑暗,于民国18年(1929)纠集其谊兄弟刘乃滔、富坤德等人打出“劫富济贫”的旗帜,打击土豪劣绅,帮助贫苦农民,得到邻近乡村群众的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民国19年,范铁民结识了福安县共产党人詹如柏、施霖,随即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接受福安县委指示,打入周玉光股匪内部做瓦解工作,不意事露被捕,幸亏人缘好,才在周的部属帮助下逃脱。民国20年春,铁民抵福州,暂住寿宁会馆。民国21年(1932)秋,他与叶秀蕃、范浚领
(19061935)
柳元
  柳元,字仁甫,号印泉,坊四图(鳌阳镇)人。生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万历十二年(1584)贡生,历任南平县儒学训导、广东省惠州府兴宁县教谕。他酷爱人才,在任时常以自己的薪饷济助好学者之生活费用。其著作有《剑溪讲馀》、《长溪讲馀》、《理学指南》、《养蒙诗草》、《易经阐微》、《五经管见》、《山居文集》等,为当时理学名儒。柳元一生廉介自守,晚年闭户山庄,日事诗酒。卒年不详。其子春芳任四川高县、江西德安县知县;孙汝霖,任江西九江府通判。
[] (1533~?)
范浚
  范浚(1902~1933年),字子澄,名延林。大安乡大安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其父范友文,秀才出身。范浚性格豪爽耿直,虽生于大户人家,却从小生活简朴。民国13年(1924),毕业于鳌阳小学,同年考入福州师范初中班。民国16年初中毕业后,即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文史科。时,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他在同学朱增江等人的引导下,阅读《响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民国17年(1928),范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经常参加中共福州市委组织的各种秘密聚会和--。民国18年5月,在一次反日-中,范浚领着同学们冲进日本驻闽领事馆,捣毁门窗,吓得日本领事人员四处逃窜。国民党福州市
(19021933)
许威
  许威(1905~1968年),又名齐会,南阳乡下洋仔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民国20年(1931)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工作,为秘密交通员。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东区的秘密交通工作。在他的引导下,兄弟许齐云、许齐纂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在东区的院洋、下洋仔、山坑、石鼓一带组织起一批红带会,开展抗租、抗债、分粮、分地斗争。民国23年(1934),寿宁革命力量南撤福安,改编为工农红军闽东独立二团第十六连,许威任该连的宣传员。3月,为了恢复寿宁苏区,中共福寿县委决定在岗垄一带设立“福寿县委寿宁办事处”,许威受命潜回寿宁担任办事处主任。他首先着手恢复党团组织。接着在县委派回的工作团、游
(19051968)
吴珏
  吴珏,字二玉,号琢庵,坊一图(清源乡下楼村)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12月生。珏在学童时代就颇负才名,长大更博览群书,尤其对医学有造诣,深通《黄帝内经》,擅长针灸。珏医德高尚,其一生以行医济世为己任,足迹遍及闽东北与浙南各县。为贫者医疗,不计报酬。从医数十载,治愈顽病痼疾不计其数,县民尊为“吴太医”。至今民间还传诵“一针救两命”的事迹。当时的福宁知府李拔赐赠“一郡久夸卢扁望,三年徒抱树云心”板联予珏,至今尚存。珏每有心得写成医案,所著有《二玉医案》一书,惜未传世。卒年不详。
[] (1697~?)
何隽
  何隽(1885~1952年),原名景常,字凤丹,斜滩镇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民国2年(1913)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民国5年毕业于司法讲习所。民国9年署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民国14年署北京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国10年、民国18年分别在北京、天津获律师证书。民国19年在天津加入律师公会。何在北京求学时,就读过《共产党宣言》,尤其赞同“各尽其力,各取所需”、“工农为世界真正创造者”的学说。何任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时,认为“吾国先觉如李大钊诸领袖,亦崛起独树一帜,而以中国共产党名震中外”。经熟人介绍,他加入李大钊所领导的北方国民党左派。民国16年(1927)何审“鲍案”曾轰动国际。鲍罗廷是国民
(18851952)
姜英
  姜英,字士杰,十二都(清源乡姜厝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明天顺三年(1459)秋,中第二十二名举人。历任浙江萧山县儒学教谕、江苏南京武学训导、湖北当阳县知县。在当阳任职九载,勤政爱民,不阿权贵,修建城池,明辨诉讼,深受群众拥戴。离任时,民为之谣:“姜当阳,古循良,任满去,德难忘”,并建亭纪念。楚王赐予勤政诗,都御史李公实也赠诗,肯定其为政之道。其子姜礼,字用和,明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后任广西梧州府通判。
[]
范义生
  范义生,鳌阳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他勇于为穷人打抱不平,深得群众爱戴。他曾出于义愤,慷慨解囊帮助素不相识的南阳乡下洋仔村人许威与土豪劣绅打官司。此后,便与许威成了莫逆之交。民国21年(1932)冬,经范式人介绍,义生加入叶秀蕃在鳌阳组织的赤色农会,随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2年春,中共寿宁特支开展镇反斗争,范式人、范义生前往纯池乡下禾溪村(现属周宁县辖)与共产党员徐应拾取得联系。3月13日,义生与徐施巧计进入土豪许海南家,将许击毙。尔后,他领导农民建立了纯池半村苏维埃政府。义生还协助范浚在寿宁东西区组织红带会,开展抗租、抗债与分粮的斗争。5月,范义生的胞弟范铁民在赤陵洋建立寿
(19031936)
吴峨
  吴峨,字雪岑,十二都(清源乡岱阳村)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恩贡。擅长书法、诗、画、雕刻,他的《前赤壁赋》中楷书帖曾刊版发行,流传甚广。他画的花鸟,栩栩如生,尤以牡丹为时人赏识。吴峨画的牡丹为浙江省泰顺县博物馆收藏。乾隆二十七年吴曾参与《福宁府志》的采辑工作。其卒于乾隆四十五年。
[]
叶森
  叶森,字木峰,犀溪乡犀溪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民国6年(1917),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律系,与留日学生郭沫若、柯凌汉、郭公木、孙承烈、程一岳等人过从甚密,常聚会商讨富国强民之道。民国12年(1923)毕业回国,目睹寿宁教育落后状况,他深感责无旁贷,便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当时县劝学所刚改为教育局,他几次拒绝政界的邀请,毅然回到桑梓任县教育局长。不久,受陈嘉庚之聘到厦门集美学校、华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以后,又到省立第三中学、三都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叶森避乱还乡。民国28年(1939)秋,同叶升在犀溪创办“私立育英公学”,当时缺乏办学经费,他便典当田产添置课桌椅,通过多方面筹募,保
(18971955)
全部寿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