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名人录
颜颐仲
  颜颐仲(约1184~1258年),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以祖荫补官。初任宁化县尉转西安县丞、西安县知事,任内皆有美政。遭母丧,服满调衡山知县,尚未到任,委转运司干办公事。继迁临安府通判。宋端平元年(1234年)颜颐仲升将作监主簿,出任严州知州。政府规定农民所纳的田赋,开始实行钱银、楮币(即纸币)各半的缴纳制度。对此,经办官员和民众大为震惊,认为难办。颐仲就同朝廷主管部门争论,说:“州县收入全用楮币,而缴纳田赋却要钱、楮各半,是强要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如何使得!抗命的罪戾由我一人担当,却不好强行照章办事,致使千里内的百姓都遭殃。”朝廷见他有实际困难,只得准许暂时全用
[] (11841258)
陈淳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步文乡蓬洲社)人,居北溪,世称北溪先生。为人恬静,略有口吃,不善交游,初专攻科举,后受林宗臣劝导,崇奉朱熹理学。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陈淳以《自警诗》拜见,两人一见如故,交谈极欢。朱熹晓之以德义透彻了解并身体力行的“上达”之理。从此,陈淳常与朱熹论理终日,有时竟至深夜。朱熹常称赞陈淳善于提问和钻研精神。多次对人夸耀说:”我此次到漳州来,乐为吾道得一安卿。”陈淳对朱熹非常尊崇,认为朱熹品德高尚,学问博大精深,超越群哲,为此,他终身捍卫师门,坚斥异说,不遗余力。陈淳遵从师教,身体力行,孝顺双亲,友爱弟妹,和睦宗族。为弟妹办婚嫁
[] (11591223)
周匡物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见之,乃罪津吏。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船钱。周匡物未第时,已驰名闽诗坛。元和十一年(816年)中进士第四名,是自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后第一个进士。御试时作《学殖赋》及《莺出谷诗》,传诵一时。及第后,任雍州司户。元和十四年(819年)武宁节度使国公李塑荐为五行军参事,在任两年,后又任广东高州刺史。有政绩,祀名宦乡贤祠。兄匡业,贞元八年(7
[]
孙叔谨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他在轮对时说:当前旱灾、蝗灾严重,作物歉收,盗贼蜂起。朝廷对地方长官,应责成其办好赈恤实政;对守土军人,应责令其着实防御盗寇。嘉定十年(1217年),孙叔谨登进士第,受任莆田知县,公务剖决明允,属下员吏不敢扰民,治绩为诸县第一,升任泉州通判。适因父丧守制,期满,升大理寺丞。理宗即位后召对时,孙叔谨希望理宗“修明君德,振举治纲”,不要凭个人好恶随意发号施令,要懂得运用权力
[]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林语堂参加鲁迅主办的,是该刊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也常为《晨报副刊》撰稿,开始提倡“幽默”,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写散文、杂记、大都针砭当时士气文风。笔锋犀利、言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8951976)
颜师鲁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县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卓著政绩,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在浙西时,当地农民终年辛勤耕种,所获辄为豪强掠夺,交不上租赋,地方官吏即以“盗种”罪名对农民枉法惩办。师鲁提议应核实农民租赋数额,使农民劳有所得,才能积极生产。高宗认可其奏,遂颁布政策法令于天下。当时役法大敝,每次征役,百姓纳款代役,往往倾家荡产。师鲁莅任,即订正收入簿籍,核定服役顺序,放宽期限,减免代输,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浙西每年盐税收入百余万钱,而官府久欠盐主本钱不还,造成民间盐贩0猖獗,屡禁不止。师鲁
[] (11191193)
周起元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号绵贞,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诋毁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天启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指控织造太监李实贪恣不法,又为苏州同知杨姜辨冤,遭魏忠贤恨,被诬为乾没帑金十万两,逮入狱中,拷掠至死。有《周忠愍奏疏》。生平简介周起元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授江西浮梁(今景德镇市)知县。值豪强阴谋吞书院,起元执法,坚决抵制,终于保住书院。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著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起元选授御史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时值朝廷考核京
[] 东林七君子 (15711626)
苏静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海澄县六口碑村(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人。早年赴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海澄县红军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等,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率侦察部队前出收集情报,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师司令部科长、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和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01997)
丁知几
  丁知几(生卒年未详),字潜仲。宋龙溪县人,唐丁儒后裔。庆元五年(1199年),丁知几以特奏名授广东潮阳县主簿,任内有政绩。后因母丧归里。自此不再从仕。在此之前,曾经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倡修一条由官方主办、规模较大的人工港道,后人称为“官港”。丁知几家乡龙溪县二十八、二十九都一带村庄,唐代以前原是海滩地带,旧称海壖。自唐中叶漳州迁治龙溪以后,九龙江下游靠海地段逐渐围垦海滩,建村辟地。至宋,由江东南行里许,上自文甲、官埭,下至石美,都是海滨盐卤地,不仅难以辟田种植,并且常受大潮咸水淹浸,“数载不毛”。知几与兄知微(字显伯,是个“著书授徒”的学者)计划开浚沟浍,引导北溪江水来冲淡水中盐质,以便辟田种
[]
杨衢云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海澄县人。祖父杨福康,清廪生,曾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代理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先后在福建、香港当过巡理厅辅政司通事(译员)和书院教员。杨衢云幼从父读,1874年入香港一家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因失慎而断去右手中间三指;于是转学英文,考试常名列前茅。1880年毕业后,任香港圣约瑟书院教员,后改就香港招商局船务书记长,1884年转任英商新沙洋行副经理。1887年,杨衢云结识了香港域多利书院(后改称皇仁书院)学生谢缵泰,并引为知已,结盟兄弟。1890年杨与谢缵泰联络爱国青年陈芬、周超岳、黄国谕、罗文玉、刘燕宾等
[] (18611901)
甘辉
  甘辉(?~1658),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即斩清军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县令张效龄漏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七月,甘辉平定诏安五都林日灼的煽乱。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甘辉任亲丁镇。六月郑成功率舟师攻叛将苏利,遇逆风,战不克,反失漳浦、诏安,回师驻潮阳。此时原清军降将黄亮采乘机偷袭郑军行营。甘辉迎战斩黄亮采。八月郑-战漳浦,漳州总
[] (?~1658)
王遇
  王遇(1142~1211),字子合,一字子正,宋龙溪县人。世居郡东之东湖,学者称他为“东湖先生”。其父王羽议,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官朝请郎,衢州通判,有文名。王遇20岁为太学上舍生,博士吕祖谦很器重他,任以学职。乾道八年(1172年),王遇登进士甲科,授监江府教授,遭父丧守制,服除,调处州教授;又遭母丧守制,服除,改蕲州教授。闲居时不远千里受学于吕祖谦,张栻和朱熹之门。他治学注重精思力行,不喜浮华词藻。在蕲州执教时,常与诸生宣讲《论》、《盂》、《经》、《史》,直至深夜。权臣韩侂胄想提拔他,叫他登门请见。王遇置之不理。后调整怀安县丞,嗣升长乐知县。王遇在任内撙节浮费,积钱数千缗,用以
[] (11421211)
颜思齐
  “开台王”颜思齐(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泉漳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思齐遭宦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其实就是海盗)。数年后积蓄渐富。其间,思齐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泉州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志士。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明天启四年(16
[] (15891625)
黄位
  黄位原名威,绰号“牛皮位”,清末同安县锦宅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以宰牛鞣皮为业,做贩运牛皮出口生意,为人刚烈、豪爽,好打不平,锄恶济弱,在穷苦百姓中威信很高。黄得美(?~1858),又名德美,原籍龙溪县石美社,祖辈迁居同安锦宅,后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属龙海)。其父黄光岩出身贫苦,早年离家到南洋做工,后经商致富,多次归国在家乡购置田产。黄得美继承其父在国内外的业产,好交友,不分贫富均以礼相待。乐善好施,常赈灾救贫,深得乡里好评,人称“黄大哥”,与黄位交往甚密。黄位、黄得美在家乡及南洋各地目睹清政府统治的黑暗和-污吏的腐败无能,常在一起抒发其不满情绪。他们结识不少失业贫民、工人、华侨,其中有厦门
[] (?~1858)
蔡玉卿
  蔡玉卿,名润石,字玉卿,龙海人,南明隆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夫人,著名书法家。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蔡玉卿出生于鹤峰(今蔡坂村)一个隐士家庭。她幼时恬静寡言,喜爱读书,10岁能属文,15岁嫁黄道周为继室。蔡玉卿来到黄家,不但“事姑以孝闻”,且能刻苦攻读,临池泼墨,就是随黄道周上京途中,也坚持天天临摹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字帖。几经磨砺,字、画、诗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闺中名不宜传外”为由,署黄道周名字。崇祯三年(1630年),黄道周因连上三疏营救钱龙锡而被贬官三级。乞休获准,将要离京时,蔡玉卿关切地对丈夫说:“所当言者,尽于此乎?”黄道周理解夫人对自己的支持。第二天,再上一
[] 知名书法家 (16121694)
林文庆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祖籍海澄县,生于新加坡。1887年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获英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成为赴英留学的第一名中国人。1892年获医学内科学士与外科硕士学位。又在剑桥大学继续学习一年。1893年回新加坡行医,他医术精湛,又能操汉语、马来语、英语、泰米尔语,因而能与当地病人对话,深受群众拥戴。1895年年仅26岁就被提名进入新加坡立法局。1897年与友人宋旺相合办《海峡华人杂志》,组织“好学会”,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在华侨中积极推广汉语。1899年在新加坡创办中华女校。1901年引进巴西橡胶种子,与陈齐贤集资经营马六甲橡胶园,获得巨大成功。陈嘉庚称赞
(18691957)
潘荣
  潘荣(1419~1496),字尊用,明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乡官田社)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成进士。明制,选进士的能文工书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经三年考试,留院的按二三甲分授编修、检讨,不留院的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潘荣依制奉命到广东劳军,回京后,受任吏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当时朝廷以群臣言事多违忤皇上旨意,令礼部凡遇建言要加审察,如果存心报复,就要治罪。景泰四年(1453年)九月,潘荣以朝廷此令容易阻塞言路,使朝臣丧气,不敢言事。遂上疏力谏,要求广开言路,明令御史台要知无不言,缄默者有罪,并敕阁部勿得搜求语言疵病,亏伤国家求治的体制。此疏只报收到,没有效果。天
[] (14191496)
林釬
  林釬(1568~1636),字实甫,号鹤胎,明龙溪县洞口社(今步文乡蓝田村洞口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天启间,任国子监司业,后升祭酒。国子监有铜鼎、铜缸,是贮水防火的器皿,权阉魏忠贤要把它铸成铜钱使用,遭林釬坚决反对而止。国子监监生陆万龄,是阉党党徒,要在太学边建魏忠贤的生祠。以忠贤配祀孔子,以忠贤父配祀启圣公。林釬愤恨地说:如果把魏忠贤与孔子并列。“他日皇上入学释奠,君拜于下,臣偃于上,能安乎?”当陆万龄一伙将集资建祠的簿册及启事送到林釬面前,迫他倡导捐献时,林釬马上挥笔涂抹一通,将簿册及启事猛掷地上。当晚,他摘掉乌纱帽,挂在棂星门上,收拾行装连夜走
[] (15681636)
邱笃信
  邱笃信(1820~1895),字正忠,号勤植,海澄县人。其始祖原姓曾,元末由晋江迁居同安,后过继海澄县邱家,此后即以邱为姓。邱菽园(1871~1941),又名德馨、炜萱,笃信之子,新加坡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1839年邱笃信到新加坡谋生。初在驳船码头做苦力、杂工。笃信刻苦耐劳,节衣缩食,立志经商。1850年,在驳船码头开设恒春号经营米粮。由于精心经营,不到20年,成为米业大王。到1870年已是新加坡的百万富翁。其时,他与人联合创办同济医社,救死扶伤,很受人民爱戴。1871年新加坡铁路有限公司成立,笃信积极参与,成为主要股东之一。此外,他还广置不动产,大力发展实业。1888年,邱笃信回乡兴建宗祠,
[] (18201895)
全部龙海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