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历史人物介绍4
吴增
  吴增,字桂生,自号养和居士,又号古丰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南安丰州埔头,后随父移居泉州。16岁,其父去世,曾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因夜晚点灯读书被主人责骂,愤而回家,刻苦自学。清进士傅国英见其所作文章,十分赏识,自荐为师,授以经书,吴增学问由是大进。18岁在私塾教授学生,25岁为官学诸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中举人,三十年会试考中进士,被聘为清源书院山长。宣统元年(1909)点内阁中书,在京任职。目睹朝政腐败,慨然辞官。
(18681945)
侯西反
  侯西反,清光绪九年(1883)生于南安码头刘林村。童年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26岁南渡新加坡,开始当公司职员。后与友人合资创办振美橡胶公司,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但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30年因橡胶业不景气而歇业。此后,西反应侨领陈嘉庚的邀请,负责处理陈嘉庚橡胶品制造公司业务收束工作,并兼任《南洋商报》总经理。1936年,经陈嘉庚引荐,出任亚洲保险公司副经理,同年,参加中国国民党。西反有强烈的爱国心,热爱公益事业,历任新
(18831944)
林谋盛
  林谋盛,南安美林后埔村人,林路第十一子,朋辈或以“林十一”称呼,清宣统元年(1909)出生。幼年就读于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16岁南渡新加坡,入莱佛士学院学习,毕业后到香港大学攻读商科。两年后父亲病逝,谋盛返星继承父业,接手经营砖瓦厂、饼干厂等企业,勤勉自重,精心管理,不到10年,事业宏发,声誉大振。先后任过新加坡建筑公会会长、中华总商会董事、福建会馆执委兼教育科主任等职。抗日战争爆发,谋盛以抗日救国为己任,联络当地爱国人士,-,筹集赈款
(19091944)
高华岳
  高华岳,字骅之,南安水头埕边村人,1920年生于菲律宾。由于家庭贫困,未能进中学读书,但因勤奋好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菲语。华岳于1938年开始参加菲律宾华侨工人和青年的革命活动,在家具工会及餐馆工会任职。1942年初担任菲律宾民抗军抗日游击队华侨队领导,勇敢善战,获得全体游击队战士的称赞。同年5月,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简称华支)成立,华岳任支队副队长,配合菲民抗军进行反扫荡战斗。1943年5月,华岳与其他领导人一起带领“华支”从中
(19201943)
李天赐
  李天赐,原名志成,南安梅山芙蓉村人。到新加坡陈嘉庚开设的“谦益胶行”任职,因工作努力,业务精通,为大胶商林文殊所器重,聘为“裕美胶行”经理。24岁与精通英文的陈金蕊结婚,夫妇协力自营橡胶生意,规模日宏。1936年,与族兄李映雪捐资在家乡创办竞敏小学。天赐为人光明磊落,曾任麻坡马英政府的首席法官(当地名玻璃主),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得当地群众的好评。1937年获柔佛州马英政府的勋章。抗日战争爆发,天赐出任陈嘉庚倡议组织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
黄孟奎
  黄孟奎,出身于南安六都(今属洪梅乡),是清末武状元黄培松的侄儿。曾留学美国,获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时,孟奎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学校的创建多方擘划。当时北方学者,经陈氏敦聘,群聚一起研究建校计划。蔡元培、胡适、黄炎培等,创议尤多。但因陈嘉庚操厦语,语言不通,由孟奎居间翻译。民国17年(1928),孟奎受聘担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民国19年到上海开设律师事务所,与郁达夫相识。民国25年春,郁达夫任福建省政府参议
李刚
  李刚,原名敬文,宇瑞悌,民国3年(1914)生于南安诗山内益乡(今诗山镇红旗村)。其父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陈貌娘理家教养子女。父勤劳,母贤慧,李刚幼年时就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民国12年(1923),李刚就读于诗山进化一校(今燕山小学),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毕业后,因贫穷无继续升学,在家务农。民国19年春,随其二兄李加局往马来西亚槟城谋生,在冰棒厂当学徒。因他迫切求学,同年12月由二兄资助回乡,翌年考入泉州昭昧国学。“九·一八”事变后
(19141941)
戴金华
  戴金华,南安码头大庭人,生卒年俱不详。14岁偕兄到菲律宾学商,耐劳苦,善居积,白手起家,经营布业,成为菲律宾一位巨商。清末,朝政腐败,国势衰弱,外侮频仍,金华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号召,参加书报社,加入同盟会。随后组织公理报社,向华侨宣传“-”。金华担任公理报社董事、总理达20多年。孙中山在菲律宾募捐军饷时,金华热情支持,尽力助饷。辛亥革命期间,金华兼任菲律宾善举公会董事,命其侄戴愧生回家乡创办崇诗学校,并在菲律宾与薛汉英、郑汉淇等人倡办普智
叶忠
  叶忠,原名叶茉莉,民国9年(1920)出生在南安金淘深垵乡(今金淘镇占石村)。家境贫寒,从小放牛,拾柴草。民国21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深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叶忠加入儿童团,任团长。他机智勇敢,多次完成中共金淘区委交给的任务,是当时闻名的“红色小鬼”。民国23年5月,南安警备大队长叶文善,带兵洗劫深垵,叶忠随金淘区委转移到高田、眉山一带活动。8至9月间国民党“闽南剿匪司令部”分兵进驻蓬岛、金淘一带,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叶忠参加反
(19201940)
张栋梁
  张栋梁,又名张庭幼,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于南安官桥岭兜村。其父张前登是清朝秀才。栋梁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到集美学校、泉州黎明高中、厦门大学等校就学。在厦大期间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夏秋之间,中共厦门市委派栋梁回岭兜开展工作,初与当地知识青年张嘉民、张尚霖等人发动各村联合创办梅岭小学。翌年小学正式开学,他以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发展进步青年参加共产党,建立中共梅岭支部。任支部书记。他还建立儿童团,联络
(19101937)
叶老洗
  叶老洗,女,民国4年(1915)生于南安金淘占石乡(今金淘镇占石村)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21年由父母包办结婚,因与丈夫感情不和,常住娘家。民国22年,老冯等共产党员在占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办夜校,组织农会、妇女会、儿童团,发动农民抗租、抗税,打土豪劣绅。老洗虽然生于地主家庭,但从小与邻居的穷苦姑娘交往密切,常常结伴到夜校学习文化,听讲革命道理,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妇女会活动,与姐妹们一道为游击队服务。当她知道游击队经费困难时,就把
(19151936)
李尽
  李尽(女),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3岁时从安溪县蓬莱乡彭内村卖到南安华美山城村做童养媳。民国17年(1928),共产党在山后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李尽年近50岁,还积极学习文化,参加妇女运动,担任妇女会主席,带领广大妇女参加妇女运动,参加抗租抗税斗争,民国21年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交通员,以贩卖豆腐、香烟为掩护,为党组织传达文件,探听敌情,来往于安溪、永春的崎岖山道上。李尽因自幼缠足,行走不便,经常双脚红肿,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她不
(18801935)
郭光灿
  郭光灿,又名郭灿、独晃,笔名丁英,南安蓬华人,清宣统元年(1909)山生。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读书时热心参加当地华侨的进步活动。民国18年(1929),光灿被英殖民当局逮捕,驱逐回国。先在厦门十三中学念书,后返回家乡山后村,参加郭子仲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因工作需要,返厦门,以福建省厦门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同学组织“反帝大同盟”,出版墙报,宣传革命。参加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工作,担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民国
(19091935)
李嘉宾
  李嘉宾,又名李加兵,民国5年(1916)出生于南安诗山内益村。家庭贫困,父亲李世柱是老实农民,受尽地主劣绅的压迫和欺凌。民国21年,中共党员吕荣远在内益村开展革命工作,嘉宾受到教育,主动参加站岗放哨、传递信件、斗争地主恶霸等革命活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有一次中共诗山区委派嘉宾到码头赤岭一带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被码头镇镇队副抓住,传单被查获,押到码头区公所严刑审问,嘉宾只承认传单是路上捡到的,自己不识字
(19161935)
郭子仲
  郭子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安溪县镇府(今城厢镇东村)。因家贫,周岁后卖给南安山后乡(今蓬华乡山后村)中医师郭治茂为子。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就学厦门桃园小学。民国12年(1923)以优秀成绩考进集美商科学校,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民国14年商科学校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子仲扛着“坚决支持上海工人正义斗争”的标语牌,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学校当局的破孩,转到厦门中山小学。民国16
(19081933)
吴记藿
  吴记藿,字嘉福,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南安码头诗南村一农户。记藿自幼精敏,入过村塾,课余耕牧不辍,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21岁时南渡菲律宾谋生。记藿到马尼拉后,初营小商贩,生意颇旺。故被当地一林姓华商所赏识,聘为经理。这家商户经记藿12年的精心经营,由3000元资本发展成为300万元的大企业,记藿分得红利100余万元,乃经辞去经理职务,独自经营。数年后,创办“吴记藿进出口公司”,有布庄、油厂等工商企业,继在国内上海、厦门、福州、天
(18661932)
林路
  林路,义名林云龙,字志义,南安美林后埔村人,生年不详。清光绪年间南渡新加坡,最初从事建筑业兼制砖瓦,后成为著名建筑家,还开设“永盛兴”、“华林行”等商店,经营树胶土产,亦有成就。1901年,英殖民者在新加坡筹建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以最低的标价承建,因而遭受到同行的嫉忌和抵制,拒绝借给建筑工具。林路不为所屈,采用祖国搭棚古法,奠基后,逐层而建,按期建成高达200多英呎的纪念堂,轰动新加坡,该堂迄今仍矗立于新加坡政府大厦右侧。1908年,在
刘亨赙
  刘亨赙,又称侯鲍,号纯青,菲名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JOSEIGNACIOPAWA)。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南安码头刘林村。18岁时,随伯父刘元系往菲徘宾首都马尼拉谋生,初在他伯父铁铺里当学徒。学艺完成后,在马尼拉哈波内洛斯街开铁铺。亨赙经营有方,同当地居民也和睦相处,铁铺生意发达。公元1896年菲律宾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亨赙立即响应,带动三千名华侨子弟参加菲律宾革命军,同菲律宾人民并肩战斗,初任步兵中尉。在抗击
(18721926)
陈世哲
  陈世哲,字警余,清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初三日生于南安西溪小霞美乡(今溪美镇霞东村)。世代务农,自幼孤贫。及长,入泉州清源书院。辛亥革命时,世哲即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参与光复闽省义举。民国2年(1913),得师友鼓励和乡贤襄助,往上海神州大学深造。民国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世哲与同盟会诸同志奋起投入讨袁斗争,复于厦门参加改组后的中华革命党,与叶青眼、许卓然、秦望山、周骏烈、陈允洛诸同志召开军事会议,率革命党人攻克同安城
陈国仕
  陈国仕,字谷似,号璧堂,清咸丰三年(1858)生于南安千金庙临沶村(今金淘镇艺林村)。父步蟾,咸丰五年优贡,掌教丰州书院。有兄弟七人,国仕排行第六,长兄国试,咸丰五年优贡,署理漳州府学教授兼龙溪、漳浦教谕,因两代掌教,家中藏书丰富,据其家谱记载,收有书籍文物共14橱,藏书二万余册。国仕幼受父兄薰陶,少年勤奋好学,不羡科举功名,惟求真知学识。生0好金石篆刻和书法,篆刻古朴遒劲;隶书方正谨秀;楷书端庄盈朗,毕生致力于辑录《丰州集稿》,全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