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历史人物介绍2
叶锡侯
  叶锡侯(1885—1962年),岩溪镇珪后村人。清光绪年间,科举举人。考前按例进行“温卷”,他选出力作八股文一二篇,到主考官官邸让主考官评点,并送上谏贴,拜主考官为恩师。发现主考官说话全是长泰方言读音,典型的“乌(au)”韵音特别清晰。叶锡侯问恩师是否长泰人,恩师答:“非也。乌(eu)、含(ham)、哲(diat)这等语音乃传统正音。”自此,长泰文教界方知古代传统正音流传于长泰这闭塞山区。逐渐有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奥秘,即长泰方言保存上
(18851962)
梁文星
  梁文星(1889—1971年),长泰县尚吉村人。梁文星少时家贫,给人当佣人,礼拜日常随母到枋洋圩礼拜堂做礼拜,习诵《圣经》、《圣诗》。年长,枋洋教会供给文星就读于教会小学。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时英国伦敦公会驻漳教务代表施耐劳牧师巡视枋洋教会,梁文星向他表示献身于宗教事业之心愿,由时伦敦公会决定出资培养文星就读宗教学校。民国7年(1918年),他考取专为培养传教人员而创办的泉州福音学校。毕业后,受聘为同安县灌口礼拜堂传道,尔后调任龙溪县
(18891971)
杨玉昆
  杨玉昆(1892—1966年),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市冈山村湖内乡顶茄碇村渔家。少年师承当地养生医院名医,通晓内科专业,对儿科的研究造诣尤深。青年时代受台湾新文化运动启蒙,决心从医报国,毅然只身来到厦门。1927年扎根长泰行医,1931年在县城下米市开办养生医院,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群众誉为当时长泰四大名医(杨玉昆、张祖黄、黄宗德、黄谷怡)之一。抗战时期,西药紧缺,药价昂贵,杨玉昆自采、自制各种丹、膏、散、药水为百姓治病,减轻群众
(18921966)
黄再兴
  黄再兴(1896—1976年),字英麟,枋洋赤岭村人。五四运动时期中学毕业,与长泰县岩溪甘棠社人陈德恩于民国8年(1919年)9月同轮赴法留学,在巴黎电机专科学习。民国12年毕业归国,应邀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技术教官,与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共事。1925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黄再兴调东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何应钦)任少将交通处长。后转到武汉国民政府负责无线电通讯工作。1945年,黄离职闲居厦门鼓浪屿内厝澳家中。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黄出走香港
(18961976)
连英豪
  连英豪(1901—1956年),又名光沛,长泰县枋洋江都人。家庭富裕,国民党少将军衔。民国14年(1925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北伐途中,任第四军所部排长,作战骁勇,在攻克武昌战役中胸部受伤,颇得上峰器重,遂升连长,不久又升营长、团长。民国21年11月,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调蒋鼎文统率大军入闽镇压并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连英豪任特务第三团团长兼漳州城防司令。抗战时期,
(19011956)
陈林荣
  陈林荣(1902—1975年),字蔚章,祖籍岩溪霞美村。家贫,自幼由甘寨村陈氏抚养,曾被授国民党中将军衔。陈林荣少年时就读于福州陆军小学,民国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顾祝同等为同窗好友,时值北洋军割据,社会动荡,一时不易谋得军职,被其族叔陈启基(省立第八中学校长)聘为八中教员,民国12年,广州革命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部署北伐,命国民党人张贞回闽南收编各地民军以为粤援。同安县民军首领叶定国部授编为福建自卫军第三旅,辖两团,胞弟叶定胜任
(19021975)
黄文蔚
  黄文蔚(1903—1986年),福建永定人。师承名师,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傅青主女科》等经典医著,擅长中医内科、幼儿科、妇科。以80岁高龄仍坚持在陈巷卫生院坐诊治病,社会名望高,颇受群众信赖与赞誉。尊称“大個仙”。1986年逝世,享年83岁。
(19031986)
汤登育
  汤登育(1904—1998年),出生于长泰县坂里乡新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1917年,14岁的汤登育就远渡重洋赴印尼望加锡谋生,先在成顺公司打杂工,后任公司主管。1936年,汤登育开始独立经商,创办集源公司。1965年,汤登育把业务扩展到香港,并创办香港南源行土产公司,从此和祖国大陆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汤登育在经营中一直忙碌到九十多岁,使集源公司和南源行土产有限公司生意不断壮大。汤登育虽然身居海外,但他心系故里
(19041998)
戴燿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转任户部郎中。奉命往密云县(在北京东北面、潮白河上游)督运军粮,力主改陆运为水运,以便加速运输、降低运费。隆庆六年(1572年)疏河完工,漕船畅行。早先因滞送军粮而被长期囚禁的10多
[] (15421628)
戴时宗
  戴时宗(1494~1558年),字宗道。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戴瞭村人。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戴时宗为人持正不阿,嫉恶如仇。当时有锦衣卫卒肆意杀人,刑部尚书慑于权势,意欲包庇罪犯;时宗坚持执法,自己前往尚书府,像囚犯一样长跪不起,尚书慌忙下跪还礼。时宗语意双关地对尚书说:“这是执法的场所,怎么可以对罪犯以礼相待呢?”时宗因此而忤逆上司的意图,被调往吏部任考功主事,时值正德皇帝荒唐地准备南巡。他与同舍郎张衍庆等上疏
[] 为政清廉的明朝都察御史 (14941558)
陈耆公
  陈耆公(1195~1264年),宋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双芹社人。他家祖业富有,平生乐善好施,素为里人敬重。嘉定末年至宝庆初年,长泰旱涝更迭,尤其彰信、人和(今武安镇)两里,处于丛山环抱的盆地中心,水利年久失修,大片田园成为“看天田”,无雨龟裂,遇雨汪洋,年成不好,民难谋生。其时,陈耆公正当盛年,决心为乡里倡修水利,遂将自家田地240多亩与他处田地相交换,以便连片兴修水利设施。还聘请水利名师,亲自陪同勘测地势,足迹遍及旌孝、石铭、彰信
[] (11951264)
朱一贵
  朱一贵(1689—1721) 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福建长泰人,小名祖。1713年,迁居罗汉门(今属台南),养鸭为生。因知府王珍的-残暴,1721年夏与黄殿、李勇、吴外等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因他姓朱托称明裔,被推为“大明重兴元帅”,各地纷起响应,在诸罗的赤山、春牛埔接连大败清军,杀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等。台厦道梁文煊、知府王珍逃走,义军进占府城。人数发展到三十万,占领全台。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设国师、太师、国公等官爵。清
[] 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16891721)
林震
  林震(1388-1448),字敦声,又字起龙,长泰县城人,林震富有文学才华,写下不少诗文,惜多已散失。今存有《儒学科贡题名记》、《林氏族谱序》等文章以及《紫极宫》、《春日偶成》、《归省》、《元宵》、《题苏步坊》等30多首诗歌。林震年幼丧父,事继母至孝,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据林震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经多年苦读,他学问渊博,文章超群。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1388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