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名人录
蔡奇
  蔡奇,男,汉族,1955年12月生,福建尤溪人,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1973-1975年福建省永安县西洋公社插队知青1975-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1978-1983年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干部1983-1987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干部、副处长1987-1991年福建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1991-1992年福建省委政改办副主任1992-1993年福建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省委办公厅
林积
  林积(?~1091年)林积,字公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池田乡中心村下白泉)人。宋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是尤溪县有史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他一生历官40多年,从岭南到豫鲁,从闽赣到两广,足迹遍及四方。林积少年时,上京赴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住旅店时,发现客房床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有珍贵明珠数百颗。心想:这必是昨天住宿旅客遗失的。失落这么多贵重的珠宝,失主一定焦急万分,会返回寻讨的。他怕事情声张出去会遭人劫夺,就将锦囊收藏起来。并查问店家,得悉昨晚有个浔阳商人周仲津在此住过,就说:“周仲津是我的好友,可惜我来迟了,不能相会,他再来时,请您转告他到下一站找我。”次日临行,
[] (?~1091)
李林
  李林(1915.11.15-1940.4.26),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县人。李林幼年侨居荷属爪哇,1929年回国就读集美中学,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1940年4月26日牺牲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区为纪念李林烈士,成立“李林中学”。2009年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人物生平十年侨居李林,1915年被生父母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养母陈茶领养,3岁随养母侨居荷属爪哇10年,身受殖民统治压迫,深知无强大祖国做靠山的痛苦。9岁以学名李秀若,入读养父创办的华侨小学,抵制荷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61940)
郭舒
  郭舒(生卒年未详),字端庄。明龙溪县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职行人。为人廉介耿直,遵纪守法,他人不敢求以私事。天顺五年(1461年),蜀王薨,奉命出使吊唁并谕祭,蜀国赠与金帛,郭舒遵照规定不受。天顺年间,广东右布政使张瑄率兵连破诸“贼”,郭舒奉命到广东慰劳。张瑄馈赠“丸药”50粒,郭舒归馆剖开“药丸”,乃是黄金,立即封固“药丸”,派人退还。成化三年(1467年)之后,郭舒又一次奉命到陕西邠州(今陕西西部彬县,当时辖三县)督课茶税,州守馈送金银,并说这是旧例。郭舒谢绝说:“旧例应该革除,请自本人开始。”郭舒后升任户部郎中,督课庐州税收,遇有权贵请托,一概拒绝。郭舒母病逝,照例服丧3年。
[]
廖逢卜
  廖逢卜(1928~1948年)尤溪县中仙乡竹峰村人。廖逢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家有薄田10余亩。父亲廖克好,种田为业,农余从事屠猪,收入尚能维持生活。廖克好为人朴实,待人和气。廖逢卜幼年资质聪颖,父母十分宠爱,8岁时进入竹峰初小,成绩优秀,继而升入井门小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尤溪县立初中,15岁毕业。民国30年(1941年),福州第二次沦陷。这年秋天,15岁的廖逢卜考进福建学院附中(这时学校迁到闽清白云渡)。廖目睹日军在福州-掳掠,惨杀无辜的种种暴行;想到国民党腐败,祖国东南半壁河山沦入敌手,无比愤慨,经常在同学中发表不满言论,抨击日军侵华强盗行为。当时福建学院已建立中共党组织,庄征、林克
(19281948)
詹荣
  詹荣(1500~1551年)詹荣,字角山,又字仁甫,先世为今池田乡高士村石龟人,其祖父参军迁籍山海卫。詹荣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嘉靖五年(1526)登进士,历任尚宝卿、山东巡抚、兵部左侍郎、左尚书等职。当时,鞑靼酋长俺答经常入犯边境。嘉靖廿五年,任兵部左侍郎的詹荣与总督翁万达、总兵官周尚文等策划督修大同东路的天城、阳和至宣府西路的西阳和、张家口沿线防御工事。开山口,筑堡台,斩崖削坡,开辟军运交通。嘉靖廿七年又陈奏御边八事,提出在沿边防线500多里,应积粮,屯军垦荒,以充实粮草,把大同一年市马费充作军需等,得到嘉靖皇帝的批准。实施后,敌不敢入侵,保障了边境安宁。詹荣任满居京城,嘉靖三十年病卒,万历年
[] (15001551)
刘宗枢
  刘宗枢(生卒年无考)刘宗枢,字梅臣,号卓庵,正白旗人,居怀来。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尤溪知县。在任内,创建正学书院,捐置学田48亩3分,将岁租收入用于书院教师的薪金,赡养贫穷学子,奖励每年县考成绩第一名生员,以及补助外出赴考生员的盘费。此外,他还捐钱购买书籍,作为书院藏书,供学生阅读。当时,适遇地方兵灾之后各图甲出现逃亡绝户,田园荒废,而赋税还要照旧完纳。为了解决这些不合理现象,他设法均摊负担。地方上的杂税也多被革除,减轻了百姓负担。他倡建演武亭、玉带桥、灵坪塔,两修青印溪上的浮桥。组织民工开大排滩纤路,凿通石岩宽两尺,从滩头至滩尾,便于上水的船夫拉纤,可免蹑壁牵挽之苦。康熙五十年他重修
[]
罗春俤
  罗春俤(1925~1990年),女,出生于尤溪县西滨镇七里村贫苦农民家庭,原籍梅仙镇谢坑村。当过童养媳,家里无力供其读书。1950~1953年,罗春俤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任乡妇女代表会主任、互助组副组长、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谢坑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代表会主任。1963年春,罗春俤任谢坑妇女耕山队队长,带领9名妇女冲破重重阻力,到荒山野岭里安营扎寨。建队之初,有的队员没劳动工具,她从家里拿锄头和劈刀借给她们;队里没钱买盐,她拿自己的钱买盐给队里用。有时她们住山顶的荒屋破房,有时住自搭的草棚。冬天被子不足,四五人合盖一条被子;夏天无蚊
(19251990)
余清福
  余清福(约1751~1810年)余清福,今池田乡洋头村人。自幼酷爱戏曲,拜江西某艺人为师,学江西弋阳皮黄腔的大腔戏。学成后即在洋头村设馆组班教戏。有一次,余清福率其戏班往坂面古迹口附近乡村演出,过渡时翻船,戏班演员18人淹死。余只身脱险,无颜返乡,遂改投南阳尾(今池田乡南芹村)大腔戏班。因他技艺高超,赢得众人信赖,被公推为班主师傅。不久,即将南阳尾两个大腔戏班并为“庆隆班”。余清福后因倒嗓,改用小腔唱法。细音行腔与大腔的声腔韵味迥然不同,自成一家,人们称为小腔戏。余是小腔戏的创始人。余清福在庆隆班教演过《天缘配》、《万里侯》、《罗纱记》、《游龙戏凤》、《华容放曹》、《宝莲灯》等20多本戏。他表
[] (17511810)
罗春娣
   妇女耕山队带头人  罗春娣,1924年出生。高小毕业后做家务,18岁务农。 1950年至1953年,罗春娣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任乡妇女代表会主任、互助组副组长、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谢坑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代表会主任。1963年春,罗春娣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带领谢坑妇女耕山队9名妇女冲破重重阻力,到崇山峻岭里安营扎寨。建队初,有的队员没劳动工具,她从家里拿锄头和劈刀借给她们;队里没钱没盐,她拿自己的钱买盐给队里用。有时她们住山顶的荒屋破房,有时住自搭的草棚。冬天被子不足,四五人合盖一条被子;夏天无蚊帐,靠点艾草熏蚊;
(19241990)
卢兴邦
  卢兴邦(1880~1945年)原名卢文梁,字正栋,俗名卢梁,尤溪七尺朱源里(今团结乡七尺村朱源里)人。原为著名土匪头目,后相继被粤军许崇智部、北伐军何应钦部收编。民国16~24年(1927~1935年)间率部驻防沙县等地。民国4年起,卢兴邦部即开始在沙县、尤溪交界处勒饷派款,溪南一带受害尤烈。因勒饷未成,制造杀人放火的惨案有:民国6年9月24日,将火山村(今大洛乡宝山村,200多座民房焚毁一尽,杀害1人。民国7年3月,烧毁琅口乡山峰村140余座民房,杀害24人;同年7月20日,烧毁琅口乡田坑村50余座民房,杀死4人;同年9月24日,火烧高砂乡岭兜和高砂村,两村民房几乎全被烧光;同年10月10月
(18801945)
卢兴荣
  卢兴荣(1896~1950年)卢兴荣,字光宗,原名文材,清光绪二十二年出生,六都朱源里人,后迁住今团结乡安洲岭。卢兴荣幼年读私塾,粗识文字。民国元年(1912),财主黄名扬诬告其堂兄兴邦为匪,他受株连被通缉,因而随兴邦上山结伙,改名兴荣,成为“十兴同盟”的成员之一,任头兄卢兴邦的护兵。有一次外出路遇北洋军,他单枪伏击,全歼六敌,收其枪械。从此,为头兄赏识,授给“连长”职街,积极参与派款派粮杀人放火的活动。卢兴邦受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他屡建战功,成为卢兴邦的得力助手。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民国19年1月6日,他主谋同福建省防司令林忠、海军马江要塞司令萨福畴等绑架福建省政府委员5人和水上-长
(18961950)
罗兰花
  罗兰花(1910~1982年)罗兰花,女,出生于本县洪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城内私立淑明小学。1927年嫁到洪村。1930年前后,在马坪、西溪口当小学教员。新中国建立不久,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激烈的斗争中,她带领当地妇女投入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极工作,被选为洪村妇女主任。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后,她认为“社会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就倡议村里兴办小学,亲自到家家户户动员学龄儿童入学。为了帮助翻身农民学习文化,她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在村办成人识字班讲课,长期坚持不懈。1958年秋,洪村的男女劳力投入炼钢铁、开公路,老年人搞后勤工作。村里四五岁的幼儿缺人照顾,家长很不放心。罗兰花见此情况
(19101982)
曾洪武
  曾洪武(1908~1987年)曾洪武,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民国20年(1931)随父迁居四川省绵阳县东门外乡。他于1942年被国民党征当壮丁。1948年初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县-股长、-农场场长等职。他在淮海战役后期荣立三等功1次,1949年4月在解放上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1次,在进军福建的战斗中又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1958年他调任福建省公安厅直属的尤溪西洋-农场场长时,带领-队人员开荒造田200多亩,厉行增产节约。五年间,使该场从每年由国家拨款万元,变为自给有余,每年上缴国家近万元。1960年6月10日,尤溪暴
(19081987)
陈国正
  陈国正(1921~1949年),尤溪县汤川岭头村人。陈国正出生在汤川岭头东门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还未满月的时候,母亲就告别人间。他的父亲陈庆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11岁时,陈国正入村私塾学习,聪明伶俐,成绩优良,很受陈位和、蒋书步2位老师的喜爱。民国36年(1947年),陈庆山无法交纳土匪的派款。被土匪杀害。14岁的陈国正只好中途辍学。寄养在叔父陈庆新家。这时日军侵占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半壁河山惨遭蹂躏。活动在尤溪东门坑一带的土匪陈为铎-掳掠,无恶不作。叔父陈庆新又被土匪抓到中仙厝坪寨,横加折磨、杀害。这一切使陈国正更加仇恨那个反动的社会,激起革命的热情。民
(19211949)
陈宜康
  陈宜康(1899~1979年)陈宜康,又名正泰,梅仙乡乾美村人。他一生务农,任过互助组组长、生产队队长。乾美村有条乾美溪,九曲十弯,常泛滥成灾,年复一年,溪两旁几十亩地成了石滩坂。1964年冬,乾美大队领导与社员们商量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时,陈宜康倡议在这条溪两岸筑堤,把石滩坂建成良田。大队管理委员会通过了他的倡议,决定组织妇女开田队,同时聘请他为技术顾问并协助队长做好领导工作。当时,有些老年人不让女儿、儿媳参加开田队,陈宜康挨家挨户宣传活动,最后动员了20多名青年妇女组成开田队。开田队刚在石滩坂摆开阵势,个别社员就冷言冷语说:“这片石头林,老0几十代都无法治,凭你们几个老头、二十几个女孩子干到死
(18991979)
洪钟元
  洪钟元(1892~1951年)洪钟元,字乾若,清光绪十八年生,今溪尾乡高山村人,后迁住城关镇。尤溪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毕业,私立马江船政学校肄业。民国12年(1923)为东路讨贼军留闽第一师师长卢兴邦录用,先后任师司令部书记官、闽北各属绥靖委员公署秘书长、南平县县长、卢部驻福建省城办事处主任、卢部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尤溪县参议会议长、尤溪县戡乱委员会主任等职。民国24年被国民党中央指选为福建省-代表,参加“制定宪法”的-。回尤溪后,干预县政,拉拢并安插亲信进县政府和乡镇公所,结成帮派,培植势力;还插手商业,开设洪顺利商店,经营并操纵木材买卖。在任尤溪县商会长时,套购公粮,囤积布匹、食盐,高价掠取暴
(18921951)
陈有钿
  陈有钿,1938年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乡,家有父、母、兄共4人,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1941年4月,全家流落南平、顺昌一带,后在顺昌埔上乡万全坑定居,时有钿仅10岁。由于家境贫寒,度日艰难,他不得不沿街乞讨帮贴家人生活。1949年,顺昌解放后,有钿一家分得土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13岁学耕田,18岁到埔上乡砖瓦厂做工,劳动积极,学习带头,被选为生产队长。1959年1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勤学苦练,很快学会驾驶汽车技术,当上了汽车驾驶员。1962年备战时,有钿积极要求随军到边疆工作。有一次,车队经过湖南长沙时,适逢洪水淹没国家粮库,他带动战友
(19381970)
林旺高
  林旺高(1903~1968年)林旺高,今汤川乡溪滨村人,出身贫农。1950年8月初,尤溪县第四区武装工作队进驻香湖并到溪滨乡组织农会。林旺高配合工作队发动群众,参加围剿土匪,组织自卫队,在他带动下,有129位农民组成了乡农会,他被推选为农会主席。嗣后,中国共产党汤川区委员会在溪滨乡组织自卫队,发给步枪2支,手榴弹10枚,子弹数百发。林旺高带头参加这个组织。当时,王济成股匪猖狂活动在这一带山村,妄图获得溪滨乡自卫队的枪弹。先是写信给林旺高,说:“每交一支步枪,赏给银洋160元;如不交枪,则杀光全村男女老幼,烧光全村房屋。”继而利用女人给林旺高送银元。王匪的恐吓和利诱,都被林旺高顶了回去。国民党保
(19031968)
全部尤溪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