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历史人物介绍2
王体
  王体(1914~1990),曾用名贵祥,平定县南庄村人。14岁拜师学艺,从事木工,并长期以此维持生计。民国37年(1948)1月,到阳泉四矿机电科当了木工,并担任生产组长,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八级技工之一。195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多次被评为局、市、省劳动模范。196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70年4月至1977年11月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曾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19141990)
张瑾瑶
  张瑾瑶(1925~1988),平定县北庄村人。民国35年(1946),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南北,多次立功。1952年转业后,自愿到平定县黄统岭乡的红育口(原名神峪口)担任了小学教师。任教期间,为解决山庄窝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在神峪、神水泉、白石头三个村交界处,利用两眼破窑洞创办了红育口小学,开办了早班、午班、半日班和农民夜校,还为残疾儿童和无力上学的牧童办起了炕头班、山头班,带领学生勤工俭学,解决了办学费用和学生“三费”,从而为山区
(19251988)
唐石清
  唐石清(1901~1983),又名唐忠,字石清,平定城里人。解放前,曾任小学教师、山西省政府秘书,解放后,在河南省粮食学院总务长。他博学多才,尤精书法,遇有闲暇即欣赏研磨颜、柳、欧、赵等书法名家法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从事书法70余年,誉满晋豫两省,书法界的名流称赞他的字体为“血肉丰满,筋骨屹立,功底厚实,方正有度”。可与榆次的常赞春、太谷的赵铁山比肩齐名。迄今山西太原、榆次及河南郑州等地的建筑物上,尚遗存着他
(19011983)
张赐林
  张赐林(1920~1982) 又名玉孩,平定东锁簧村人。民国32年(1943)至1956年间,在阳泉开办磨房、木工、兴盛货栈、义胜客店等私营企业,公私合营后出任阳泉市服务公司副经理。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历任省政协第一、三、四、五届委员,省工商联第四届常委,民建山西省委第一届委员,阳泉工矿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协商委员会委员,市政协第一至六届常委,市人大第六、八届代表,市工商联第二至七届副主任委员,民建阳泉市支部主任委员,市
(19201982)
李北辰
  李北辰(1904~1982),平定娘子关人。自幼酷爱晋剧艺术,在太原就读省法政学院时即广交晋剧名流,组织票友社,探索晋剧音乐及唱腔的改革,尝试剧本的改编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北京,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1952年退职后,专司晋剧创作与革新,由其改编的晋剧《打金枝》经晋剧名流丁果仙、牛桂英演出并获得成功,后摄制成电影,成为山西晋剧中的传统代表剧目。此外,由其改编的剧本还有《蓝桥会》、《千里送京娘》、《秦香莲》、《平阳公主》等数十种,在晋
(19041982)
贾自兴
  贾自兴(1908~1982),山西平定人。民国29年(1940)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民国34年赴美国实习,两年后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技术处副处长,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副厂长,北京机床厂副总工程师,广州机床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为中国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毕生努力和巨大贡献。(《阳泉市志》有传)。
(19081982)
王元寿
  王元寿(1903~1980),平定县郝家庄人。民国26年(1937)参加革命工作。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会主任、县农会副主任。平定解放后,任平定县县长、晋中地区行署劳动局副局长等职。《冀晋日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多次载文报道其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其中《王元寿访瞎牛》(载于《冀晋日报》)在群众中广为传诵。1961年1月27日,《山西日报》载文报道了王元寿在昔阳县杜庄蹲点的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干部学习他的工作作风。
(19031980)
林一新
  林一新(1906~1976),平定县北庄头村人。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定(路北)县公安局局长、县抗联会主任、县委城工部主任、县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供销合作社总社主任、工业生产合作联社主任,市委农工部副部长、部长,郊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委员会主任,阳泉市副市长,市委常委、文教部部长、-部部长、视察室副主任等职。是市第二、四、五届政协副主席,山西省第三届政协委员,市第一至六届人大代表。林一新的一生克己奉公,
(19061976)
关其侗
  关其侗(1903~1976),亦名琪侗,字成文,平定南坳村人。民国19年(1930),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历任青岛师范学校英语教师、绥远第一师范教师、长春大学教授、国家出版总署编译局编审、山西大学外文系教授等职。他精通英、俄、德三种文字,先后讲授过《西洋哲学史》、《逻辑概论》、《心理学》、《哲学概论》、外语和外语作文等课程。翻译《人类理解论》、《纯粹理性批判》等西方古典著作50余部,总计在1000万字以上,并经商务印书馆、中德学会、辅仁
(19031976)
郗富根
  郗富根(1889~1964),平定县里社村人。他从小喜爱说唱,并善于博采众长,注重创新,将戏剧、相声、说书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说、唱、做、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演化和形成新的艺种——平定评说。他表演的评说剧目幽默,富有乡土气息,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新中国成立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他创作了很多富有政治意义的新曲目。一生创作评说、小调、故事共千余个,有300多个收入《郗富根与评说》一书,其中《现在和从前不一样》、《解放牌闺女》、《说村名》
(18891964)
张三谟
  张三谟(1585~1649)明末名臣,平定大峪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常直言指点朝政,多次被贬官降级,但忠心不已。在御史任上弹劾魏忠贤余党,在离京赴福建巡视时上《按闽辞阙书》,纵论“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相和御史官”的道理,其立论精辟,颇中时弊。明王朝灭亡后,闲居故里,终因忧虑国事,抑郁成疾去世,终年64岁。傅山、苗蕃分别撰《祭日葵先生文》、《祭大廷尉日葵张公文
[] (15851649)
窦宾
  窦宾(1715~1802) 清代名将,平定东关人。乾隆六年(1741)乡试中武举,次年会试联捷武进士。历任江西瑞州铅山营都司、福建陆路提标后营游击、台湾城守营参将、登州总兵及贵州、湖广提督等职。他为官廉正,治军有方,在建设和巩固边防、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建树颇多,因而倍受皇室恩宠,于乾隆五十年(1758)和嘉庆元年(1796),两次赴皇宫参加“千叟宴”。告老还乡后,为振兴家乡教育,捐资重修冠山书院,新筑仰止亭。故后葬于平定东关祖茔。平定州人
[] (17151802)
蔡子璧
  蔡子璧(1792~1874),字六如,号耕石,平定东关人。幼年好学不倦,长于金石之学。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翌年庚辰科联捷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侍郎、广东道监察御史、天津知府等职。晚年主讲晋阳书院,循循善诱,启迪后进,培养出数百名学子,故诸生立泽教碑于讲堂,以示颂扬。刑部尚书赵光为其撰墓志铭。著《格言记录》、《伴农书屋杂记》等传世。(《阳泉市志》有传)。
[] (17921874)
张大楞
  张大楞 生卒年不详,清末平定州姜家沟人。幼年家贫,稍长便到直隶深州染坊充小工谋生。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深州加入义和团。后因债务逼迫,无力偿还,逃归故里平定,在南关真武庙设坛,学拳练棒,组织义和团,入团人数与日俱增,组织发展迅速。光绪二十六年,响应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号召,率领平定义和团赴州北苇泊村焚烧天主教堂,惩罚洋教士。之后,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屈服,义和团遭到-,张大楞被残害致死。(《阳泉市志》有传)。
[]
葛熙贤
  葛熙贤(1855~1913),艺名“油糕旦”,平定城里人。幼时喜爱晋剧,入痴入迷。15岁主攻旦角,三年后便成为戏班中的尖子,唱、念、做、打功底好,造诣深,练就独特风格。光绪年间,经地方官推荐,奉诏进京入皇宫演出,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赐皇马褂一件。之后又为王侯大臣多次献技,声震京华。晚年,自立葛氏戏班,为繁荣舞台、发展晋剧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阳泉市志》有传)。
(18551913)
蔡荣寿
   蔡荣寿(1883~1925),字松南。平定东关人。毕业于陆军建营学校。宣统三年(1911)响应辛亥革命,参加太原起义。民国6年(1917),在井陉雪花山战斗中,因营救阎锡山有功,曾获五等文虎勋章。民国11年,升任少将旅长。民国14年,因与豫军作战中失利被阎锡山处死。蔡荣寿率部驻平定县城时,曾为家乡复修冠山书院,捐资办学,修筑道路,赈济饥民,故其灵柩运回平定时,各界人士纷纷吊唁送葬,以示悼念。(《阳泉市志》有传)。
(18831925)
蔡侗
  蔡侗(1867~1933),字同人,号遇溪,平定东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翌年戊戌科连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礼部仪制司主政、典礼院光禄署署长、记名侯补道台。辛亥革命后回归故里,聘为省咨议局咨议、平定公款局局长、平定县志局编修。民国11年(1922)后,出任平定县立东锁簧高等小学校长,以治学严谨,深受乡中耆老及学子爱戴,赠以“经人师表”匾。民国17年,年逾花甲,再鼓余勇,受聘于山西省立工业学校任教员。民国20年应聘为山西
(18671933)
陆近礼
  陆近礼(1881~1941),平定西关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同年考入山西大学堂西斋二部。光绪三十年选派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深造,三年后学成归国。民国23年(1934),任山西公营事业董事长,经办财政诸事,掌西北实业公司、同蒲铁路、山西银行、山西省铁路银行等企业金融大权。抗日战争开始后,随山西财政公署辗转迁徙运城、西安、成都等地。民国30年,病卒于四川省灌县。(《阳泉市志》有传)。
(18811941)
李有年
  李有年(1886~1941),平定县下盘石村人。民国元年(1912)毕业于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试图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未果。抗日战争中,在故里专为村民诊疾疗病。其间,他毅然送四个儿子和四个儿媳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赤胆报国之心昭然,在太行老区传为佳话。民国30年,在尝尽磨难孤独后,默默辞世。(《阳泉市志》有传)。
(18861941)
纪茂德
  纪茂德 生卒年不详,平定人。民国21年(1932),被选为山西省篮球队中锋,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之后,根据教练意图他改练五项全能,在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获得五项全能冠军。民国2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以2603分成绩打破了2551.5分的全国纪录,并荣获全国冠军。为阳泉地区最早的全国冠军。(《阳泉市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