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名人录
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
[春秋战国]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前369前289)
马玉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提督。庚子之变时,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八国联军。初战天津,继战北仓,相持月余。卒以无援而败退。及那拉氏挟光绪
[] (?~1908)
任化邦
  任化邦(1837--1867年),又名怀帮,乳名柱。坛城西南小任庄人。捻军名将,太平天国封其为鲁王。 他从小智慧过人,不畏-,他是捻军后期主要领导之一,他的铁骑让对手闻风丧胆,他被对手称为“项羽之俦,人中怪杰”,他就是——鲁王任化邦。随叔父聚捻任化邦又叫任柱,祖居蒙城县坛城集西南小任庄。其叔任乾、任坤,均系捻军蓝旗镶边旗主。他的兄弟及堂兄弟任定、任文、任虎、任大牛、任三厌都是捻军中的虎将。任柱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小时候就智慧过人,身强体壮,不畏-,在孩子中威望很高,号称“孩子王”。任柱的父亲(名不详)是个忠厚老实胆小怕事的贫苦农民,对任柱管教极严,任柱惹了事,父亲就给人家赔礼道歉,
[] (18371867)
陆建章
  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历任右翼第三营后队中哨官、督队稽查先锋官、 左翼步一营帮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兵部练兵处军学司副使;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后调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广东高州镇第七协统领。1912年任袁世凯-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后改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在任期间,大肆-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伯”。反袁逐陆1914年春,白朗率河南起义军入陕,陆建章所部被编为陆军第七师,陆建章任师长兼西路“剿匪”
(18621918)
陈岩
  陈岩,初名“陈益”,字有谅,生于1365年,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陈亢的后代,从小就天资聪慧,且知书达理,弱冠时即精通经史,因德才兼备,被地方官举荐贤良方正做了官。后又被举荐入朝廷,受到明太祖朱元璋接见,遂赐其名为“岩”,赐字“维石”。陈岩历经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任皇帝,先后督办了绥靖“叛乱”侗族百姓、常德农民“拖欠”租税、组织民夫营运木材石料入京等重大社会事件,深得朝廷信任。先后历任浙江慈溪县丞、顺德府通判、台州府通判等职,均有惠政载入史册。话说陈岩任台州通判后,做了两件大好事,一件是强化地方武装,严布海防,抵御倭寇侵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件则是大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抗击自然
[] 陈岩 (1365~?)
段树民
  段树民,神经生物学家 1957年10月20日生于安徽蒙城。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91年日本九洲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学院院长。第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尤其在胶质细胞信号分子释放机制、胶质细胞对神经环路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在神经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人们对胶质细胞功能的认识。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元之
  高元之,字端叔,祖籍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宋卫国武烈王高琼七世孙。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南渡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家贫,受《易》、《春秋》学于沙随程迥。时传伯成为郡教授,少许可,独折与元之交。元之办学兴教,从学弟子数百人,大都登第。其博学能诗,乡里所推重。所作《变骚》九篇,时宋儒莫能及者。集《春秋》说三百余家,号《义宗》。悉本经旨,《易》、《诗》、《论语》、《后汉》历志各有解。又著《茶甘甲乙稿》。五上礼部,不第。将死,手属书楼钥。人号万竹先生。楼攻愧挽之云:“弟子皆蓝绶,先生竟白袍。”
[]
卢锡璜
  卢锡璜,男,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卢圩人,1918年出身于农民家庭,193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七职业中学。1938年先后参加党领导的蒙城县青年救国团、蒙城县青年抗敌协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初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惨遭活埋,年仅二十二岁。卢锡璜烈士自小受家人的熏陶,忠实诚恳,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幼时就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村中家境贫寒的儿童,受到家人赞许。在小学、中学读书时,遇有同学无力购买急需的学习用品,卢锡璜即解囊相助。在中学期间,卢锡璜接触到《大众哲学》、《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结识了很多有志救亡图存的教师和学友,朝夕相处,情感交融。每谈及国事蜩螗,民生凋敝,东
何惟憼
  何惟憼(?—1558年),号水南,蒙城人。幼年丧父。母颇识文字,坚贞贤毅,家境虽清贫,却能矢志抚孤。惟憼受其母教育,少即德才双重。何惟憼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初任莆田令,政绩显著,提升为督察院经历,金殿诏对,赐御史。供职三朝,忠心事公,德高望重。有一次,家人与邻居李某为一墙之争,官府久断难决。家人为打赢官司,修书至京,备言其事。何惟憼立即回诗一首:“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人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遵照嘱咐,让李家一墙。李家感动,亦让一墙。蒙城由此留下“一人巷”的佳话。
[] (?~1558)
丁树本
  丁树本(1900—1948),号立斋,安徽蒙城双涧镇人。幼读书,青年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初从政,任山西省张多关盐务监督,察哈尔省沽源县县长。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誓师抗日,丁树本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军需处长。1935年,任河北省濮阳县县长。继任河北省第十七区(濮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7年,“七七事变”后,兼任冀鲁豫边区保安司令。继为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冀察战区游击第一纵队司令,晋衔中将。1938年,华北沦陷,各省、督察区、县级机关,多数撤至大后方或其它安全地带,建立-政府。丁树本却率濮阳督察区各县机关转移到乡村,开展游击战争,屡创日军,打出声威,受到国民政府表彰。毛泽东十分关注丁树本
(19001948)
过之翰
  过之翰(1887~1965),字觐宸,蒙城县楚村乡大过庄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蒙城高等小学堂,考入颍州清颍中学。宣统三年(1911 年)入南京陆军讲武堂,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 年)选为安徽省后补议员,在蒙城县参议会工作。民国2 年,因黄二诚部破蒙案牵连,离蒙城进京,投京卫军第一旅(旅长冯玉祥)三营,充正兵。次年,选入模范连。后升任炮兵团副目、正目、中尉排长。民国6 年,参加讨伐张勋,升炮兵上尉。民国8 年,任冯玉祥部十六混成旅军需官。民国13 年,冯玉祥发动兵变,改组北洋执政府,过之翰出任财政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常务次长兼盐务总署署长、“北洋棋社”副社长(社长段祺瑞)
(18871965)
马金叙
  马金叙(1848~1912)字丽生,世代务农,蒙城县移村乡马圩村人。少年习武,刀马娴熟,誉为“神童”。其父马希曾为捻军将领,被抄家后,马金叙16 岁投刘铭传部镇压捻军,由棚目累迁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 年),中日战争中,为四川提督宋庆先锋,统领毅军4 营,扼守安东(今丹东)县境虎耳山。十月下旬,日本侵略军第一军渡过鸭绿江,进犯九连城、安东。马金叙率亲兵1000 余人坚守山后要隘。25 日,日军来犯,鏖战多时,他负伤20 余处,所部伤亡过半,终因无援而退。此后,相继在析木城、海城、摩天岭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光绪二十六年,马金叙与4 个儿子率部抗击八国联军,俘敌数名。后保光绪帝、慈禧太后西逃。
[] (18481912)
任石匠
  任石匠(1882—1947),原名任长礼,蒙城西南小任庄人,任石匠是被人叫响的诨号。任石匠出身卑微,名不见经传,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同军阀、日寇、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不屈不挠保护乡邻利益不受侵犯,受到当地百姓称赞。任石匠少年时边学习锻磨技术边拜师学习武功。为维持生计,他经常背着工具走村串户给人锻磨,由于技艺精湛,锻的磨好使,被人称为“任石匠”。国内外敌人压迫残害百姓的罪行,激起他的仇恨,便在家乡小任庄收徒授武、看家护院。1926年5月,军阀张宗昌所部奉军攻打合肥败北,残军路过蒙城,到处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了老百姓免遭涂炭,任石匠率数千弟子在辛集将一部敌人团团围住,重创敌人,缴获大量0弹药。
(18821947)
宋英宗高皇后
  宋英宗高皇后,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 中国十大太后 (10321093)
过之刚
  过之刚(1890~1957)字羡五,蒙城县楚村乡大过庄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投山东曹州镇当兵,次年入保定警察局充巡警。民国元年(1912 年),投冯玉祥营充正兵,后升哨官。次年升模范连排长。民国6 年,冯玉祥率十六混成旅讨伐张勋。7 月12 日,过之刚连首克天坛,授少校衔。次年升营长,被誉为冯部的十三太保之一。民国11 年任四十四团团长。第二年永定河决堤,该团抢险堵口,保卫京郊永定门一带安全,备受各界赞誉。民国13 年,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10 月22 日,该团与韩复榘团一举接受北京城防。授过之刚少将军衔,晋升旅长。民国17 年5 月,冯部响应北伐,出潼关击奉军。7 月扩编为
(18901957)
葛昆山
  葛昆山(1890~1979),字玉斋,蒙城县城关镇南大街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毕业于南洋炮兵学校。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 年)底,参加柏文蔚领导的-联军,攻占南京,升任第一师炮兵营长。民国2 年(1913 年)讨伐袁世凯失败,先后至日本、南洋各地,经居正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5 年,奉命赴陕,联合商震等迫使陕西督军陆建章下野。次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副官。民国10 年,任营长,参加讨伐陈炯明。民国13 年,任韶关大本营兵站主任兼筹款专员。民国15 年,任北伐军江北特派员兼江汉宣抚使署副官长,策动敌军倒戈。民国16 年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管理科长、总司令部高级副官、上校参
(18901979)
马敦五
  马敦五(1913~1977),原名尽伦,蒙城县双涧马洼村人。马敦五家境殷富,幼入村塾。民国21 年(1932 年),于双涧小学毕业,考入蚌埠乡村师范后,参加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5 年毕业,回蒙城任乐育小学教员。民国27 年春,同其弟马彝伦赴陕北三原县安吴堡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学习。同年夏,结业回乡。组织蒙城青年抗敌协会,任理事会主任(后改称为秘书),创办《前锋报》,组织文艺队,宣传抗日,同时还兼任《蒙城日报》。民国28 年冬,受组织委派,到立煌(今金寨县)安徽省干部训练班学习3 个月。民国29 年夏,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淮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马敦五先后任民主政府板桥
(19131977)
马毓宝
  马毓宝(1878-1933),字元良,安徽蒙城马圩人,毅军统领马金叙之子,于保定军校、陆军大学一期毕业。1912年10月17日,授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22年9月14日,再授为宝威将军。先后担任新军53标标统,九江道台,北洋政府大总统顾问,江西都督。卒于1933年,归葬老家蒙城。生平1908年,以功升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镇守九江。1911年辛亥革命,在九江起义,被推举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后入主南昌,任江西都督。因不接受孙中山派委的熊樾山到内务部任职,受革命党人排挤,后称病辞职,让都督职于同盟会李烈钧。
北洋政府江西都督 (18781933)
时白林
  时白林(1927~)曾用名时盛昌、白林,蒙城县岳坊镇前时庄人,家庭出身为农民。1949 年任皖北青年文工团演奏员。1953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修班。历任安徽省文化局音工组创作员,省黄梅剧团作曲、指挥、副团长、代理团长,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主任等职。一级作曲。现为省音协副主席、中国音协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为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均合作)、《女驸马》、《孟姜女》等,电视剧《辟棺惊梦》、《狐女婴宁》,舞剧《刘海戏金蟾》,舞台剧《江姐》、《梁祝》,广播剧《汉宫秋》等创作音乐;声乐作品有《落花曲》、《啊,小石桥》等50 余首;论文有《从安徽青、徽、黄的兴衰-戏曲音乐的发展》等,编著
全部蒙城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