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名人录
伍奢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己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伍子胥则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家族受封史所谓食邑,是古代天子、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可以世袭。焦坡,也叫焦
伍举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曾任春秋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源于与伍举的对话。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公元前547年,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在郑国遇到好友蔡声子,表达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声子到楚国告诉令尹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被晋国重用,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楚才晋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现在椒举又逃到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呢。令尹子木急忙派他的儿子椒鸣把他从晋国接了回来。楚灵王三年(前538)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截击曹操,逼曹败走华容道。吕蒙幼年因家贫未能就学,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称之为“阿蒙”。吕蒙在戎马征战中发奋勤读,持之以恒,后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识渊博闻名。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称
[三国] 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178219)
聂鹤亭
  聂鹤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鹤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叶挺独立团排长。一九二七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连长,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五团副团长,三十三团团长,师参谋长,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军团作战科科长,甘肃野战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051971)
丁武选
  丁武选(1897~1993)阜南人。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第二师师长兼保卫局局长。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等八办事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兵站政委。1949 年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后勤部副政委、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8971993)
焦玉山
  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年幼时给亲戚家放牛,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他任红30军88师265团团部警通排1班班长。1934年经-介绍加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排长,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参加了长征。焦玉山先后担任红30军88师263团排长、89师267团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学兵连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团警卫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51990)
陈孝平
  陈孝平,肝胆外科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1953年6月生于安徽阜南,籍贯安徽阜南。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曾获得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超群
  孙超群(1906—1967),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孙超群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迫于家穷,不得不辍学务农。民国15年(1926)冬,孙超群因不能如数交租,遭地主毒打,离家出走从军,编入粤系军阀部队当兵。民国18年(1929)9月,在福建上杭参加了红军,在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十九大队当战士。民国19年(1930),孙超群调任红二十六军军部通讯排长,童年加入中国0。翌年,任红军独立第二师十四团政委兼任0永丰县委-。民国21年,调任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同年10月又调任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不久入瑞金中央军事整治学校学习。民国22年5月,孙超群任瑞金教导团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67)
刘德培
  刘德培(1950.05.04-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基因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心血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发现β珠蛋白基因簇红系增强子HS2及其关键位点,建立BAC介导的α/β珠蛋白基因簇转基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李士林
  李土林,生年无考,卒于1855年,字文峰,阜阳县方集(今属阜南县)人,清末捻军将领,后降清。李土林少孤贫,性刚强,见义勇为,屡遭劣绅殴辱,15岁离乡学艺,结识雉河集张乐行(后为捻军领袖)。25岁李士林归里,以看家护院为名,组织青年乡民学武,为捻军起义作准备,在四方村里甚得拥护。咸丰元年(1851),洪河、淮河流域水旱连灾,饥荒严重,而地主劣绅囤粮,拒绝借济灾民,百姓生活陷于绝境。李士林率众对地主劣绅展开扒粮斗争,救济灾民。地主劣坤勾结官府,实行镇压。李土林于咸丰三年(1853)三月在方集大巷口筑坛拜将,举旗起义,号为捻军白旗大将军。是年四月,李士林率义军与清军交战马岗集,义军首战告捷,队伍迅速
[] (?~1855)
张鹤鸣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达野,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朝大臣。张鹤鸣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授山东历城知县,不久即擢为南京兵部主事,又调陕西右参政,晋升右金都御史,可谓官运亨通。张鹤鸣在朝为官,效忠明王朝。他在巡抚贵州时,镇压苗民起义,因功于天启元年(1621)官居兵部尚书。其政治野心随官职升高而膨胀,积极参与朝中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当时,辽东巡抚王化贞与守将熊廷弼矛盾尖锐,张鹤鸣听从王化贞,使王、熊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东北边防大乱。天启二年(1622),王化贞于大敌当前弃城逃跑,张鹤鸣反诬熊廷弼罪责,杀熊廷弼并传首九边。此后,他做贼心虚,假病告归。四年后,
[] (15511635)
倪道烺
  倪道烺(1879—1951),字炳文,阜南县柴集区倪家寨人,倪嗣冲的侄子,汉奸。倪道烺自幼随倪嗣冲生活、读书,成人后成为倪嗣冲的贴身侍官,对倪嗣冲忠心耿耿,跟倪嗣冲干尽了反动罪恶勾当。民国2年(1913),倪道烺被倪嗣冲先后任命为芦盐运销总局督办、凤阳关监督、烈山煤矿总经理,滥设关卡,重税盘剥,中饱私囊。民国7年后,倪道烺受倪嗣冲指使,与倪嗣冲之子倪道杰组织“安徽公益维持会”,自任会长,实际把持安徽督军公署大权,成为皖系军阀在安徽的实力人物。因倪道烺-教育经费,导致民国10年6月2日安徽省学生-抗议,倪道烺勾结马联甲,指令-残酷-,打死打伤学生数十人,制造了安庆“六·二”惨案。惨案发生后,倪道
(18791951)
沈恩久
  沈恩久(1933—1982),阜南县曹集桂庙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革命烈士。沈恩久自幼家贫,8岁丧父,靠叔父沈义久抚养成人,建国前捕鱼务农为生。民国37年(1948),他积极参加反匪反霸斗争,先后任民兵分队长、中队长。1952年6月参加工作,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桂庙乡副乡长,1959年因抵制浮夸,据实报产而屈遭批判,并受错误的党内警告处分,1962年得以纠正。1968年,沈恩久任桂庙公社-、管委会主任,遭造反派批斗,但他仍指挥抗洪抢险,心系群众疾苦和生产自救。1973年,沈恩久任宁台大队党支部书记,与群众苦干两年,使该大队粮食生产由亩产15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19
(19331982)
刘玉瑛
  刘玉瑛(1905—1946),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刘家洼人,著名画家。刘玉瑛幼读私塾,民国18年(1929)入阜阳安徽省立三中就学。从私塾到中学,刘玉瑛一直专心于学习绘画。民国21年,刘玉瑛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由于刘玉瑛虚心好学,得到名师谢公展、潘天寿指导,他的画技进步很快。谢公展曾在刘玉瑛所画《柳燕碧桃》上题赞:“玉瑛弟之画,师古人不羁宗法,章法新颖,独树一帜。”刘玉瑛在上海美专期间,曾在无锡、南京、蚌埠等地举办画展,其画名大著。民国23年(1934),刘玉瑛在上海美专结业,先后在河南槐店中学、安徽省第五女中、立煌师范任美术教师。民国27年(1938),日军扩大侵华战争,大批沦陷区
(19051946)
杨席清
  杨席清(1907—1938),字靖华,阜阳县黄岗镇(今属阜南县)东杨寨人,爱国志士。杨席清出生于豪门富户,自幼在家就读,习文学武,少年杨席清胸怀报国大志,资助朋友,很讲义气。民国19年(1930),23岁的杨席清离家出走,先后结识了冯玉祥、李济深等爱国人士。民国23年(1934),杨席清协助李济深组建福建省政府,事泄被蒋介石当局捕押在当涂监狱。同年,在李济深谋划下越狱。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发动侵华战争。是年底,杨席清与刘士雄奉冯玉祥之命,在颍上县南照集组建第三十四抗日游击纵队。纵队下设3个支队,共达2000多人,杨席清为司令,刘士雄为副司令。民国27年春,杨席清率部
(19071938)
朱炎昭
  朱炎昭(1835—1921),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朱炎昭出身农家,7岁入私塾,9岁丧父,备尝艰苦,勤奋好学。清咸丰三年(1853)18岁的朱炎昭携母逃难,母亲死于途中,朱炎昭栖身于颍州西湖环翠亭,后流寓太和县,在赵庙当塾师。不久,朱炎昭北上鹿邑,仍当塾师。同治三年(1864),30岁的朱炎昭赴淮阳应童子试,因受当地势力排挤而落榜。其后被鹿邑名儒王祖桐之父收为弟子,下届复考,中秀才。同治六年(1867),朱炎昭又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朱炎昭出任郑州学政,在职10余年,极其厌恶“堕落宦海苦奔波”,“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潜心于吟诗绘画书法。其
(18351921)
方端臣
  方端臣(1894—1959),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方端臣自幼好武,13岁拜山西花沟山罗宾甫为师,学得一身武功,尤以五音八卦掌和三击掌最精。在当时武林中自成一家,其弟子有马汉卿、陈丰厚等,人称方派,在黄淮平原及长江中下游甚有名气。民国13年(1924),方端臣为无锡盐务局保镖。一次,路过扬州大明寺,见两个日本武夫当众炫耀武功,其中一人将一面碑石连击三掌,那石碑断为两截。日本武夫面对中国观众,极为狂妄嚣张,大有目空一切之态。方端臣见状,激起民族自尊心和为国争光之勇。他走向前去,连击三掌,将另一更宽更厚的石碑断为两截。周围观众掌声雷动,日本武夫目瞪口呆,不得不鼓掌示服。又有一次,
(18941959)
张宝珍
  张宝珍(1894—1949),又名张玉玺,俗称张老宝,阜南县龙王庙人,惯匪,反动红学会-头目。张宝珍18岁辍学,先后任圩长、联保主任、国民党阜阳县第三区指导员;30岁参加红学会,40岁为红学会典传师,以封建迷信思想蒙蔽群众,煽动会众作乱。民国38年(1949)春,张宝珍串通匪霸丁焕然等,与国民党乡保队相互勾结,建立“武学联庄会”,张宝珍为总指挥,提出“打八路,抢公粮,渡灾荒”的口号,煽动群众。一时间群众被蒙蔽者甚多,会众发展到数千人,号称万人。经过阴谋策划,张宝珍于农历三月初三(公历3月31日)发动了--。从3月31日至4月2日,在张宝珍指挥下,会匪先后袭击了代寨、公桥、于集、洪集4区乡政府,
(18941949)
崔宫氏
  崔宫氏(1896—1949),霍邱县塘下村人,革命烈士。崔宫氏出身穷苦农家,自幼随父母讨饭为生,20岁与阜南县人崔金普结婚,仍然四处乞讨流浪。民国35年(1946),崔宫氏随丈夫回阜阳县南乡崔吴庄(今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定居。民国36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过阜阳县南乡,建立中共阜南县临时县委,留下一位童连长及数名战士,建立地方武装。崔宫氏为之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并在双碑一带动员青壮年参军。曾以乞讨为掩护,随童连长到凤台侦察,曾立功受奖。民国37年(1948)秋,阜南县民主政府建立,崔宫氏任苗集区郑庙乡董庄行政村村长。她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全身心投入反匪反霸、交公粮、做
(18961949)
全部阜南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