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名人录
吕公著
  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 ),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新法而出任颍州知州,后召入朝,历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高滔滔)临朝,吕公著
[] 宋朝宰相 (10181089)
吕夷简
   吕夷简(?—1040年),字坦夫,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立,任宰相。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吕夷简出身仕宦之家,其祖父龟祥曾任安徽寿州知州,故移家寿州。他是真宗初年进士,历任通州通判、滨州知州、祠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吕夷简才识卓优、清慎勤政,当时便有“廉能”之誉。知滨州时,他上疏请免掉农具税,真宗为之颁行天下。在祠部员外郎任上,他批评真宗建筑宫观是劳民伤财,请罢除冬天河运木石。真宗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数次委以大任。他曾出使契丹
[] 宋朝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9781044)
吕祖泰
  吕祖泰,字泰然,生卒年不详,吕夷简六世孙,吕祖谦、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吕祖泰 ,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
[]
吕希纯
  吕希纯,字子进,吕公著子。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曰:“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莫掩。间有数
[]
甘茂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又率兵平定蜀乱。六年,秦初置丞相,甘茂为左相。七年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以打开秦东向门户。行前分析楚、韩盟而不固,楚无意救韩。又亲至魏、赵游说,使其不出兵救韩。鉴于宜阳城坚难攻,恐攻城日久而遭人谗言,遂与秦王订下息壤(今陕西咸阳东郊)之盟。后攻宜阳5月未下,公孙奭、樗里疾果谮之于秦王,秦王终守信而发兵助之,甘茂又出私财犒劳将士,于次年终克宜阳,斩首6万。并渡过黄河,驻于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同年,因楚围韩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
吴保才
  吴保才(1895~1934),又名吴宝才,化名吴家恒,代名鲍岗。凤台县桂集乡中郢村人,兄弟4 人,吴保才老三,4 岁丧母,为生活所迫,青年时期和弟弟一起到六安江恒泰烟店当徒工。吴保才性格倔强,精通拳术。在学徒期间,六安黄烟工人不断举行-,他深受教育,积极参与。后常在烟工中倡议与老板对抗,提出“挂刨子”不干(-)。民国14 年(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六安工人组织的“沪案后援会”活动,很得工人信任。被推为六安黄烟工人的领袖。民国16 年2 月,经吴亦苏、邹同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皖西北地区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从此,他经常带领工人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在六安城内张贴标语,利用年
(18951934)
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从平江东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袁术派遣孙策的舅舅吴景去进讨横江,孙策趁此机会向袁术请求要去助吴景一臂之力,袁术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周邵
  周邵(?-230),三国时期吴国武将,是东吴大将周泰的儿子。以骑都尉的身份领兵。曾在濡须与曹仁作战有功,又曾随同攻破曹休,升为裨将军。附:相关史料(《三国志·周泰传》)(泰)子邵以骑都尉领兵。曹仁出濡须,战有功,又从攻破曹休,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卒。
[三国] (?~230)
甘罗
   生卒年月无考,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甘罗乡,另有文献说在风台县)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年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当时燕、赵关系紧张,秦王赢政派刚成君蔡泽在燕3年,燕王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企图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北)一带封地。而张唐曾经替秦昭王讨伐过赵国,怕路过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自去请张唐,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计,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自愿为秦国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5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掠地以偿。赵王许约,发兵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甘罗仅出使一趟,没用一兵一卒,取得5个城的地盘,还报秦王,深
吴霆
  吴霆、吴云、吴震三兄弟,凤台县白塘乡人。吴霆(1905~1937),字晓天,又名吴天喟,化名胡友三。幼时就读于家乡私塾。民国8 年至11 年(1919~1922 年)间先后在怀远含美中学(教会学校)和南京成美中学读书。其间接受了“五·四”运动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两次因积极参加反对基督教的-被学校开除。民国12 年与其兄长吴云、二哥吴震及同乡黄天伯等入上海大学读书,由-、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中央派吴霆赴华北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冯玉祥部任政治宣传员。民国11 年“五卅”运动爆发,他又受中共北方区负责人李大钊派遣,到东北做开辟新区工作。民国14 年6 月,吴霆与任国祯一起奔赴沈阳。
蔡孟周
  蔡孟周(1891~1969)原名蔡茂仙,单字颐,笔名天囚,凤台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小商业家庭,他幼读诗书,胸怀大志。17 岁时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柏文蔚、王龙亭、岳相如等参加淮上军起义,开展反清斗争,当时任管带(营长)。淮上军光复寿县、凤台后,又夺取颍州(阜阳)。同年12 月12 日,清布政使倪嗣冲联合地主武装包围了颍州。经过一昼夜激战,蔡梦周率部保护淮上军领导人张孟介等突围,在翻越城墙时,跌断了右腿,终身致残,走路有点跛。民国11 年(1922 年),他在革命暂时失利时,奉命潜回蔡家岗,组织革命力量,并筹划募捐500 块银元
(18911969)
廖运泽
  廖运泽(1903~1987),字汇川,淮南市廖家湾村人。民国12 年(1923 年),就读安庆职工学校时,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爱国-,后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离校。民国13 年廖运泽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东征后,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二、三期学生总队任教育副官、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 年7 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解散,廖运泽调至武汉分校任第五期政治大队第四队队长,不久,改调北伐军叶挺部任副团长。民国16 年5 月,参加了武汉反击夏斗寅叛变战斗,受伤。7 月,伤愈归队代行团长之职,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民国17 年廖运泽受中共安徽省临委负责人尹宽指派,与中-
(19031987)
吴云
  吴云(1903~1978),又名吴羽仙。民国12 年夏,在芜湖补习班学习时,由薛卓汉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秋,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由-介绍与吴霆、吴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夏,同黄天伯、胡萍舟、吴震等回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夏,回上海大学。民国19 年,吴云回凤台继续从事党的工作,先后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民国22 年10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自首叛变。次年,任国民党中统寿县调查室肃反专员助理、中统宣城地区肃反专员(未到职)。民国24 年在南京中统举办的盐务训练班受训,结业后,任浙东盐务监察。民国32 年回家乡白塘庙自筹资金办学教书。民
(19031978)
周承
  周承,扬州九江郡下蔡(安徽淮南市凤台县)人。周泰子。兄弟裨将军周邵。黄龙二年(230),兄邵死,领兵袭陵阳侯。
[三国]
苗沛霖
  苗沛霖(1798—1863) ,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像许多做着科举梦,热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贫苦读书人一样,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三十岁时苗沛霖获得考秀才的资格。个人天赋,加上刻苦与勤奋,苗沛霖当年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脱去童子身份,并没有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太平天囯时期,他打着办团练的幌子,两年内把自己的苗家军发展成拥众十几万的地方势力。羽翼丰满后,苗沛霖不再满足于团练练总的权势,学起了同乡朱元璋。1861年2月,借口寿州擅杀案,他与太平军,捻军联合进攻寿
[] (17981863)
张捷轩
  张捷轩(1865-1939),原名张登先,行二,人称“二老捷”,安徽省凤台县城北乡马场村人,晚清凤台著名秀才。清同治四年(1865)生。幼时家贫,无力读书,后在清老贡生吴近襄门下求学,并得其照顾。捷轩聪明好学,奋发进取,深有造诣。光绪年间,乡试中秀才,在当地颇有声望。青年时,曾追随吴老贡生举祀孔庙,并习典仪。民国初期,成为城关著名学者,登门求教者日益频繁。1915年,刘沛任凤台知事时,一位“师爷”王芙之善交文友,爱弄笔墨,到任后,与张捷轩结为至友,相互唱和。地方有争讼事宜,多请“二老捷”出面调停,张遂成为当地“红人”。1916年,军阀倪嗣冲部下第一营驻县城。营长李华堂怂恿其部下,在县城内外为非
(18651939)
李恒瑞
  李恒瑞 (1945~)笔名阿睿。安徽凤台人。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诗歌创作组组长,《淮南日报》副刊、文艺部主任、专副刊部主任,《文学月刊》、《未晚诗刊》主编。主任。省散文诗学会、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淮南市作协主席,市政协委员。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万字,著有纪实文学集《大潮回声》,散文随笔集《似水流年》、《人远天涯近》、《大野情怀》、《心曲散板》、《流光碎痕》,散文诗集《心上的河流》、《开阔地》、《星星雨》,诗集《落英集》,小说集《镜花水月》,儿童文学集《快乐的小精灵》,曲艺作品集《曲林杂丛》等15部。作品曾获第七届冰心儿童
张耀西
  张耀西(1880-1952),原名张敬成,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关镇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自幼读书,少有大志,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而痛心疾首。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除夕之夜,离家出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与柏文蔚、孙孟介、王庆云、岳相如等交往甚密。宣统三年(1911),与张孟介(汇滔)、王庆云、岳相如、蔡梦周、袁子金、唐雁宾、樊觉悟、李之久、李允源、王子元、毕少山、黄义学等人在凤台县城附近及顾桥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联络150多人参加淮上军,张耀西被推选为营长。同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淮上军光复寿县后,准备光复凤台城,张耀西不顾父亲反对,把25门土-,500箱火药,两颗炸弹偷运至
(18801952)
杨枫
  杨枫(1918~)曾用名余春农、宋维群。凤台县木台村人。民国29 年(1940年)后,曾任天长县议涧区勤龙乡乡长、支书,议涧区副区长。民国30 年至34 年任江苏建阳县一区区长,二区、古丰区、四区区书等职。民国34 年10 月后曾任苏北盐阜地委巡视团巡视员、苏北滨海县县委委员兼区书、工委书记、公学一大队教导员等职。1949 年后曾任合肥市军管会公用事业部副部长、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工部长、市委副书记,1952 年调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5 年毕业后回合肥市委任市委第二书记。1956 年后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副书记、校长,省教育局副局长,安徽大学副书记、校长,安徽农学院党委-,省委文教部副部
(19182012)
全部凤台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