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历史人物介绍
阮耕
  阮耕,原名袁修平,1906年6月生于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一个自耕农家庭。祖父时置有少量山林与田地,父辈都是忠厚勤劳的农民。阮耕6岁入私塾读书,十二三岁善诗能文。在校期间,与学长阮旦明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每年同学们或是春游,或是登高聚会,阮耕都紧随其后,大家取笑他为“阮耕”。阮耕并不气恼,随口应道︰“既愿修平,亦当愿耕。”因此阮耕就成了他的外号。阮耕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父母亲节衣缩食,又送他读了三年经馆。出学后不久,阮耕就被附近乡村聘为私
革命烈士 (19061935)
舒步程
  舒步程,1902年1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麓宝石村的一户自耕农家中。其父舒文玲系村中文化人。步程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出生那天天降瑞雪,舒文玲根据“程门立雪”的典故,给儿子起名步程,谱号章雪,盼望儿子将来刻苦攻读,走上仁途,光宗耀祖。翌年清明节前后,舒母程氏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父亲只得含悲忍痛把蹒跚学步的小步程过继给同村寡妇舒程氏仙兰为嗣。聪明伶俐的小步程深得养母钟爱。仙兰家有田产,经济条件尚好,舒步程6岁入私塾,学习用功,成绩优
革命烈士 (19021927)
谭元珍
  谭元珍,1889年9月生于湖北省通山县大畈区九门谭村的一户贫农家里。这位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姑娘,自幼养成勤劳、贤淑的品格,18岁时与板桥矮山村农民章敦耀结为夫妻。章敦耀比谭元珍长三岁,为人忠厚,婚后夫妻恩爱,先后生下二男一女,依靠祖上留下的两亩山地、一小块山林与出卖劳动力,勉强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1926年,大革命的春风吹遍鄂南山村,中共通山县委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员江福来、章继林在板桥一带发展党组织,建立农民协会。谭元珍
革命烈士 (18891931)
谭质夫
  谭质夫,原名谭家文,1913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高坑金竹窝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亲谭传柯是个勤劳的农民,母亲袁氏为人忠厚。谭质夫兄弟两人,一家四口,依靠父母自耕祖传二亩山地,经营小块山林和出卖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谭质夫少时聪颖,7岁入私塾,读书三年。1924年,谭质夫父母不幸双亡。为葬双亲,由族中头人作主,将他家仅有的山地、房屋全部卖给“公会”。谭质夫兄弟孤苦无依,寄住堂叔家,堂叔家境亦贫困,为了养活比自己小3岁的弟弟
革命烈士 (19131934)
叶发全
  叶发全,又名叶香园,1910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通山县兰田叶家村。父亲叶正美,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贫苦农民,家无田地,全靠给地主、山霸做长工维持生活,30岁时与农家姑娘陈阿娥结婚,在贫困中抚养了发全、发木兄弟两人。叶发全六七岁就赤脚上山砍柴,刚满9岁时父亲病逝,丢下母子三人,叶发全过早地挑起了生活重担。叶家村离通山县城20多里,叶发全挑着柴担随乡亲们翻山越岭到县城集镇上去卖,然后用卖柴钱买粮食、食盐和其他生活日用品,帮助母亲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01937)
许高阳
  “虎寅将军”:许高阳(1902~),名杨尚,字高阳,号月朗,以字行,祖籍湖北通山县泉港村人。生于光绪壬寅年六月初三日亥时。柳州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在桂系部队历任少尉排长、中尉副官、上尉连长。1926年5月16日保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第1期(中将校长:俞作柏)步兵科(上校科长:程鸿烈)步兵第5(学员)队(中校队长:林廷华)学习。12月,毕业分发回原部队继任上尉连长。1929年4月升任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第3期(中将校长:胡章民) 步兵
吴兆龙
  吴兆龙,男,湖北省通山县横石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吴兆龙工作室主任,曾担任《牵手》、《雍正王朝》、《西圣地》的总策划、制片人。
徐唐先
  徐唐先,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湖北通山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1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曾任海南省海口市市长,海南省财政厅厅长等职。人物经历1971.11——1976.11,湖北省通山县横石工作;1976.12——1978.12,湖北财经学院学习;1979.01——1983.08,湖北财经学院教师;1983.09——1986.07,中南财经大学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08——1992
阮邦和
  阮邦和(1914——1984)湖北通山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红军学校、江西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江西中共党校军事教员。1934年随主力红军长征,历任红军团班长、排长、连长。抗战及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营长、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炮兵团团长、师参谋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高射炮第61师副师长、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反绞杀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
(19141984)
范德元
  范德元(1837~1906),字培卿。湖北通山范家垄人。清末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义军将领。幼父母双亡,六七岁时就为村里的富户放牛牧羊,长期的放牧生涯使他精通骑术,腊月冬闲也随族人学习武术。1854年入马戏团。后投入湘勇团练和字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义军。1857年,因进攻江西龙泉、万安等地太平军有功,湖南巡抚赏六品军功顶戴。1858年补外委,后升把总。1864年,随曾国荃攻占江宁,升游击。后投入两江总督衙门任参将。清王朝南将北调,范调属左宗棠
[] 清末将领 (18371906)
朱廷立
  朱廷立(1492-1566),字子礼,一字两崖,湖北通山县人。受学于王守仁。登嘉靖二年(1523年)登进士。1527年升任河南道御史,1529年任两淮盐政,著有《盐政志》,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出任四川督抚,1535年任畿辅学政,1549年任礼部右侍郎,因政局难处回故里。故事朱廷立明嘉靖进士巡抚顺天,督修河道。又讨平四川土裔之乱。未几,督北畿举政,人以朱夫子称之。后以礼部右侍郎致仕。嘉靖二至六年(1523—1527)为诸暨县知事。到任后
[] (14921566)
陈宗夔
  陈宗夔(1522---1566),湖北省通山县二都港路大屋陈人,曾任浙江副使、给事中、福建广东巡按御史。明嘉靖年间,明廷内政日趋腐败,沿海卫所空虚,军备废弛,倭寇逐渐猖獗,陈宗夔与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一同抗击倭寇海盗,颇有战功,乃抗倭名将。著述有《二十略》,为明正德年间陈宗夔巡按于闽中时所刻;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陈宗夔校。
[] (15221566)
阮汉清
  阮汉清(1913—1984),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毛坪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鄂东南指挥部第三医院所长,湘鄂赣军区卫生部卫生科科长、卫生部部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医务主任,第四支队军医处处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卫生部部长,师后方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华中军区卫生部第六后方医院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31984)
阮贤榜
  阮贤榜(1909—2011)湖北省通山县黄沙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28年12月中旬,阮贤榜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阮贤榜调任为少共鄂城县委书记。阮当时非常向往参加红军,曾多次向党提出要求,但未获批准,他就在地方上安心地工作,动员广大的青年干部到红军中去。1933年冬,阮贤榜调到少共道委担任组织部长。1934年初又调到北路指挥部负责青年工作,经常带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92011)
孔奇
  孔奇(1950—)湖北通山人。祖籍L山东曲阜。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历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中国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艺委会主任等职。现任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曾在《美术》、《中国画》、《国画家》、《江苏画刊》、《书与画》、《人民日报》、《人民中国》、香港《收藏天地》、台湾《雄狮美术》等国内外多种重要报刊发表作品和专版评介。作品《水乡》被
石瑛
  石瑛(1879年-1943年12月4日),字蘅青,出生于阳新县燕厦(今通山县新庄坪),祖籍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 被人誉为“民国第一清官”。曾任国立武昌大学校长,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南京市市长。求学经历1903年乡试中举,次年被选派留学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学院铁专业,随后又赴法国、英国留学。人物生平1905年,他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在英国组织同盟会欧洲支部,为辛亥同盟会元老。石瑛回国后,历任大学教授、江汉大学校长、武昌大学校长
(18791943)
李城外
  李城外 (1961~)原名李成军。湖北通山人。中共党员。首届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历任咸宁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现任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为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委员、咸宁市作协执行主席,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会长,咸宁学院兼职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上、下),主编《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上、下),编著
程时杰
  程时杰, 电力系统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45年7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籍贯湖北通山。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和1986年分别在华中工学院和加拿大Calgary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入选IEEE Fellow。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方面,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机制和基于实时参数识别的自适应辅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