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历史人物介绍
方晓
  方晓(1918一),原名洪尚洁。江苏南汇人。1931年前在家乡读完小学和初中。1931年至1937年,从上海高中毕业后,又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和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期间,他看到了“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和西安事变等重要历史事件,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又受到进步书刊的影响,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对共产党产生了朴素的感情。“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后,他看到了进步刊物上陕北公学招生的广告,于是,他千方百计地通过地下党组织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取得
沉干城
  沉干城,原名逢甲,又名干臣,敬贤,1898年出生于上海县浦东三林塘村一书香之家。祖父沉懿德是清末秀才,深受儒学熏陶,曾创办乡私塾和懿德小学,终其一生尽心推广平民教育。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自己的长孙(沉干城另有一弟、一妹)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启发民智,教化乡人。因此,沉干城从三林镇书院毕业后,依着祖父的意思投考了南京中等师范。虽未考取,但沉干城915年和1920年曾先后两次回乡教书。1921年,沉干城23岁。当时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沉干城结识了
革命烈士 (18981934)
王剑三
  王剑三,又名王剑山,号南冈,原名王鸣岐、王文凤、王毅,1897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杨园乡金光村(今属上海浦东新区杨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王小魁一辈子给人做木工,其母常年参加田间劳动。1912年,他就读于川沙县二等小学堂(现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个文静持重、成绩优良的好学生。毕业后王剑三考入松江中学,各科成绩均列前茅,半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到川沙龚家路明强小学任教。在明强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他受到各方好评,渐渐在北
革命烈士 (18971927)
沈干城
  沈干城(1896—1934),上海浦东沈家宅三林塘人。1904年,他在懿德小学读书;1914年毕业于三林学堂;1915年,回到懿德小学任教。1921年,他结识了津浦铁路机厂“中华工会”会长王荷波。受王影响,他决定放下教鞭去当工人,到杭州铁路闸口机修厂当钳工。同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月刊》发表消息,公开征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他立即前去报名,成为该会第一批会员;此后,他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编辑部主任张特立(张国
(18981934)
朱庭祜
  朱庭祜,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是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是我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最早发现井陉铁矿及云南昆阳磷灰岩矿,又是我国考察西沙群岛鸟粪资源之第一人。对我国盐矿地质多有研究。对新安江等大型水电站的水文、工程地质工作立过大功。在创办云南、贵州、浙江等省地质机构和在两广地质调查所的领导管理工作中成绩出色。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并培养了不少人才。朱庭祜,字仲翔。生于1895年12月7日,原籍上海市川沙县。朱庭祜自幼家庭贫寒,父亲经营
(18951984)
庞松舟
  庞松舟(1887年—1990年)上海浦东三林人,生于1887年9月2日,曾任浦东中学副校长兼训导主任、校董,上海典当业公会理事长,民国时期财政部会计处会计长、贸易委员会第二副主任、中国茶叶公司副董事长、粮食部常务次长。由于他在战时粮政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为抗战期间两位获此殊荣的文职之一,后在台北创办浦东同乡会,并任会长。出身于浦东三林一个较有名望的大家庭。他的父亲庞祖春很早就继承父业,接管家务。他洁身自好,品行端
(18871990)
黄子敏
  黄子敏,1922年8月生于江苏南汇,1940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浙东军区浦东新四军淞沪游击支队民运干事,浙东军区海上工作委员会政治交通员,浙东军区驻苏中办事处主任,浙东军区工商管理局驻苏中办事处主任,华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部管理科科长,中央军委联络部天津联络局内勤科科长,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处长,广东省委调查部处长,广州军区处长,云南省委调查部副部长,浙江省委调查部副部长等职。1987年12月离职休养。2009年
(19222014)
洪舒江
  洪舒江,1923年生,上海市浦东区人,194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浦东锻炼社文书,新四军浙江游击纵队政治部敌工科干事、浙东区党委政工委机要干事,浙东党海上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宁波市工商局秘书、科长、省财委秘书、贸易科长、商政科长,省商业厅办公室负责人,省粮食厅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浙江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享受厅局级待遇,按副省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0日在杭州逝世,享
(19232016)
张定发
  张定发,男,汉族,1943年12月8日生,上海市浦东区杨思镇人。196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7月参加工作,海军潜艇学校鱼水雷系毕业,大学学历,海军上将军衔。196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海军潜水艇学校。1960年7月至1964年9月为海军潜艇学校鱼水雷系一队学员。1964年9月至1971年3月任海军潜艇支队实习鱼雷长(其间:1969年5月1971年3月在海军装备办公室工作,任海军核
(19432006)
王艮仲
  王艮仲,曾用名王师和,1903年7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现属上海市)。1924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作为学生会主席,因邀请共产党人恽代英等到学校讲演,组织、参加支持“五卅”运动,被学校劝退,后经黄炎培先生帮助转学到南京就读。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抗战期间,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议,江苏省农民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和省行襄理,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重庆回到上海,创建中国建设服务
(19032013)
张恩迪
  张恩迪,男,汉族,1960年12月出生,上海人,英国留学归国,博士研究生,教授。1998年4月加入致公党。1979.09——1986.07,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07——2001.11,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其间:1991.05——1991.09赴美担任培训教员;1992.09——1996.08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1.11——2003.01,
杨培生
  杨培生,又名嫩枝,江苏川沙人(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父杨嘉乃,晚清秀才,办私塾为业,家境贫寒。杨培生幼年随父学习,未进过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来沪在启昌机器厂当钳工,后进浦东英商祥生船厂做工,因技术熟练,当上钳工领班。他为人正直,热心助人,为工友们所信任。五四运动前后,祥生船厂工人曾举行多次罢工,杨培生积极参加,代表工人与资方进行谈判。五卅运动爆发后,民国14年(1925年)6月,共产党人张佐臣、杨之华等到浦东发动工人建立
革命先烈 (18831927)
方水芹
  方水芹,女,汉族,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方水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体弱多病的公婆和父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演绎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方水芹婚后一直与公婆同住,五口之家,相敬相爱,其乐融融。1997年,70岁的婆婆做了胆道结石手术,两年后,又被查出结肠肿瘤,两次住院。手术期间,方水芹白天上班,晚上陪夜,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毫无怨言。多次手术使婆婆的身体弱不禁风,需
刘哲昕
  刘哲昕,男,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刘哲昕不忘初心,坚持常年义务送教下基层,倾囊助学西部贫困孩子,不畏艰险参加抗震救灾,是孩子们心目中最敬爱的“刘叔叔”,是地震灾区家喻户晓的“教授民兵”,是“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者、传播者、示范者。刘哲昕既面向党员领导干部讲课教学,更始终心系基层群众。每年到灾区、藏区和南疆义务巡讲,送教累计超过200场。每次送教,他不仅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还把身上的钱
陈歌辛
  陈歌辛(1914.9.19——1961.1.25),原名陈昌寿,出生于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著名作曲家,人称“歌仙”。其祖父为印度人,祖母是杭州人,祖父婚后便定居上海。本姓吴,后被其母过继给一户陈姓人家。陈歌辛毕业于格致中学,曾短暂跟随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声乐、钢琴、作曲、指挥。其后在上海一些中学教授音乐,并创作歌曲。1934年,陈歌辛与金娇丽结婚。1938年,陈歌辛任中法剧专音乐教授,与张昊、铁铮、郑守燕等组办“
著名作曲家 (19141961)
娄坚
  娄坚,字子柔,一字歇庵(1554-1631)。祖籍长洲,徙江东(今高桥镇),后徙嘉定城南。年五十,贡于春官,经明行修,擅诗古文辞,从归有光游,融会师说,成一家言。和平安雅,以真朴胜人。诗律在元和长庆间,古风尤胜。书法大苏,妙绝天下,尺书寸简,人争传购。娄坚祖上曾为宫廷御医,后世代行医。父亲娄巽之为嘉定神童,末成年时,已补博士弟子第一。他十分注意培养教育娄坚。还在娄坚的少年时代,娄巽之就把娄坚送到安亭,让他师从古文大家归有光先生学习。娄坚
[] 练川三老 (15541631)
张庆平
  张庆平(1875-1935),字耿娱,上海市川沙县小湾人。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光绪十一年(1885),11岁,父母俱亡,孤苦好学,旋弃儒习贾。民国四年(1915),闻湖南水口山矿砂,可炼锑铅银,乃曰:“此其为吾立业之机乎”。创办华宝化炼厂于小湾镇北市,经营渐有成绩。1923年,湖南督军以水口山矿权订约售于洋商,而华宝厂之命绝。1927年,任长人乡行政局长,改为第二区区长,兼第二区保卫团区团长,并先后历任县议事会议员、县参事会参
(18751935)
张梅舫
  张梅舫(1878-1962),号思义,上海市川沙县城厢镇人。近代上海浦东名医。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世医,为张氏第九代传人。光绪十九年(1893),十六岁随父士达公学习中医内外科历五年,学养和临床均具扎实功底。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川沙城内北市街悬壶济世。内外兼治,尤精外科手术,兼治、疽、疔、疮、流注、臁疮等疾患。医名溢扬。张氏在承袭祖业的基础上,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多种疗效卓著之方药。如专治下肢溃疡的《张氏臁疮膏》,治
(18781962)
张志鹤
  张志鹤(1879-1963),字伯初,又名访梅,晚年自号寒叟。上海市川沙县龚路乡启明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幼入王港私塾,师从甲午举人顾冰一。青年时期,思想激进。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南汇周浦镇朱氏馆、三灶镇周氏馆代塾师课。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黄炎培携手在川沙办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为推行新式教育,与黄炎培一起呈请川沙厅、南京两江总督府,将观澜书院改成小学堂,黄炎培任总理(校长),张志鹤为副办(副校长)
(18791963)
张新吾
  张新吾(1879-1976),又名星五,曾用名奎,上海市川沙县龚镇人。中国早期应用化学第一名家。清光绪五年(1879)12月14日生。少入上海梅溪书院,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堂,其后官费留学日本,入日本帝国大学学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回国,是中国人攻读应用化学科的第一人。创办天津工艺学校,兼任教师。光绪三十年(1904),调北京,在商部任主事兼任进士馆教习和北京高等实业学堂教师。民国初年,任农商部代理次长、代理总长。清末,以日本
(1879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