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历史人物介绍3
童大年
  童大年 (1873—1953) 童大年,原名皓,字醒庵、心安,号性涵、恂庵、省庵、惺龛、洵罕。又因排行第五,而以“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自称,县城人。西泠印社首批社员,著名金石家。 童的父、兄皆善金石书画,他幼承庭训,8岁开始治印。成年后赴北京当文书。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进沪宁铁路购地局。后一直在沪宁、沪杭甬铁路任职。1920年,因厌于公务及人际关系而辞职,以金石书画为生。三十年代初,应挚友胡朴安邀请,任江苏省民
(18731953)
陈干青
  陈干青 (1891—1953) 陈干青,又名陈恒,港东乡人,是我国航海界知名前辈。 1911年,陈考取国立商船专门学校。不久武昌起义,学校停课,陈响应革命,剪掉辫子参加学生军。清王朝被推翻后陈重新入学。1914年毕业于船校。当时我国航海主权受英国人控制,远洋轮的船长、大副、二副及轮机长等要职都由外国人把持,陈愤归故乡开店经营南货。次年,欧战激烈,外国驾驶员纷纷回国,陈任华商升安轮三副。后又调任肇兴、升利等轮二副、大副,航行于
(18911953)
王有孚
  王有孚 (1890—1952) 王有孚,字能裕,堡镇乡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20年代初继承父业,致力水仙花培植。 1924年,王与胞弟共创槐荫花园,培植花木近百亩。旋于上海南市高昌庙租地建造温室,开设槐荫花园上海发行所,引进荷兰风信子(又称五色水仙),其花似丛菊成簇,五彩缤纷。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王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培植面积。1932年,槐萌花园培植花木百余种,其中乾瓣松、金钱松、凤尾柏、龙柏、绒柏、
(18901952)
王养吾
  王养吾 (1884—1952) 王养吾,字浩然,桥镇东河沿人。青年时在当铺当学徒,后经人介绍就读广明师范学校。毕业后秘密参加同盟会,为“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大业南北奔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偕热血青年数人回崇明县城,鼓吹共和,推动崇明光复。1915年,王在北京主编《民权日报》。年末,袁世凯称帝,王逃亡上海,以后又辗转南洋群岛,热心于教育和侨务事业几十年。北伐时期,一度谋职军中。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王组织
(18841952)
郁聘文
  郁聘文 (1892—1947) 郁聘文,建设乡人。少时家境贫寒,14岁从施氏习竹工。不久技艺超过师傅。 郁所编竹器精致雅巧,图案简洁美观。城东乡九大队陈姓家存有香篮一只,为郁30余岁时所编,竹蔑细于粉丝,篮体朱、黄、黑三色相间,盖面饰61朵立体六角小花,黄中嵌红,外围两圈黑蔑,素雅逸秀。另一小香篮造型小巧,制作精细,盖顶空心藤织小球,历60余年仍完好无损。 郁生前所编甚多,可见者尚有一只提花织字担盘及一只饰花香篮。余如
(18921947)
施淑懿
  施淑懿 (1876—1945)施淑懿,女,祖居城内南街。父在光绪年间中进士,长期在外做官。施少年时好吟诵。17岁随父到湖南,从外祖、舅祖习诗,自号学诗。22岁,与庙镇蔡南平结为伉俪。1902年,父调京城任职,施留武冈。1904年夫亡,奔丧回崇。施有爱国思想,关注时局变幻,时怀忧国之心,她作诗言志:“燃眉祸急瓜分苦”、“力将大厦快支扶”。她寄希望于维新变法,以为“一掬维新泪”将能“唤起同胞爱国魂”。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她欢欣
(18761945)
杜少如
  杜少如 (1886—1944) 杜少如,又名杜廷珍,南堡镇人。15岁辍学从商。杜有“实业救国”的思想,认为纱业为国家、地方经济之大利,在崇明兴办纱厂,可以就地利用原料和劳动力,是发展地方经济之良策。他详细考察了本县棉花产销实情,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集资64万银元,于1919年创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南堡镇购地百亩,置纱绽10800枚,400匹蒸气引擎1台及配套设备,建大通纱厂,杜任协理。1922年,杜与施丹甫等人筹资近20万元
(18861944)
王清穆
  王清穆 (1860—1941) 王清穆,字希林,号丹揆、农隐老人。先祖于乾隆中从南京随宦迁至本县,居城内。1883年(清光绪十四年)王清穆中举人。两年后得进士,在户部任职。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在译署兼职。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任外务部官员。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任商部左丞,次年奉命考察东南7省商务,支持华侨于广东筑新宁铁路。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王代理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翌年回部,升右丞,因遭袁世凯妒
(18601941)
徐不更
   徐不更 (1862—1939) 徐不更,名成棋,字引恬,号伯庚,侯家镇人,是本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尚志女校的创始人。 徐不更清时为县庠生。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徐崇尚新学,热心于女子教育,1906年于县城首创尚志女塾。该校注重文化、道德、职业教育,旨在增强女子自立能力。女学兴办之初,保守势力群起反对。建校5年,徐被控10次,乃愤而将其号伯庚改为不更,以示兴办女学之志不改。并于1908年9月东渡日本考察女学。 “五四”新文
(18621939)
曹炳麟
  曹炳麟 (1872—1938) 曹炳麟,字吟秋,号钝吟、钝翁,六不居士,城内人。早年丧父,靠母亲龚氏抚养长大。二十岁时为县学学生。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曹由乡试而中举。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任安徽知县候补职。曹莅任后,细心考察财政,凡急办之事,必一一整理上报,颇得上司赞赏。1909年(清宣统元年),曹奉命前往宣城办案,他深入调查,终使多年悬案大白。辛亥革命后,曹炳麟返崇,一度辅助办理县政。1914年,他筹设崇明中学,
(18721938)
王贯一
  王贯一 (1910—1933) 王贯一又名王远到、王政,界排镇人。1927年夏,王考入第一军交通教练所铁路科学习。毕业后,插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二年级学习。1929年冬毕业,分配在教导第一师任少尉排长。1930年春,在归德参加讨伐冯玉祥之役后辞职归里。回县后,由国民党县党部和教育局保送至江苏省党部举办的童子军教练所学习。毕业后即任崇明县立中学童子军教练,不久兼任大通纱厂工会指导员。是年冬,王投徐庭瑶部,任中尉排长,在江西“围剿”
(19101933)
苏人全
  苏人全(1871—1932) 苏人全,原名苏云章,字稚卿,号亦髯,本县著名书画家,居县城庙弄。 苏人全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笔下山水布局隽雅,气韵跌宕;人物形神兼备,勾勒刚劲;花鸟禽兽栩栩如生。其作品曾参加岭南派“天马画会”展览。1915年所画“春郊试马图”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 苏又擅金石书法,尤工行书。1919年曾为鳌山公园题写清远堂匾额。所作字画,落款多用“拳石梅花室主人”、“眉山旧主”等。诗
(18711932)
王春林
  王春林 (1861—1929) 王春林,字蓉清,号海滨居士,排衙镇人,清末秀才。1913年曾任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科长)。1918年8月王在县城东门外李凤苞宅创办崇明县甲种师范(劳苦师范),收贫苦子弟入学。王春林在学校传播进步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与光明,还要求学生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25年,王与蔡申甫筹备成立国民党崇明县党部,并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监察委员。王热情拥护孙中山关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盛赞苏俄十月
(18611929)
祝燮纲
  祝燮纲 (1879—1928) 祝燮纲,字佐平,城内人。出身望族,一身兼祧三支。清末,西方文化渐入我国,祝一心追求学问,除披览经、史、子、集等古籍外,还阅读外国译著,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1918年,祝有感于“欧美各邦,图书馆遍于都邑”,为“启沃民智”,“颉颃欧美,陶铸人才”,捐置书籍3万卷和家宅l所,创办崇明私立第一图书馆,自任馆长,并将家田数顷拨作图书馆的基金,约万余银元。1919年续修县志,祝任分纂。为保存地方文献,祝集资刊印
(18791928)
沈应时
  沈应时 (1894—1926) 沈应时,字存中,城内北转河沿人,为明沈廷扬十世孙。沈6岁丧父,无伯叔兄弟,家境清寒,由母亲抚养成人。 清末内政不修,外患频仍。沈以为“非学陆军,毋以储为国家有用之才”,遂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学校停办,沈回沪,先后入南洋公学、龙门师范就读。毕业后,一度任教于本县贫民学校。沈系同盟会会员。袁世凯专权后,他联络革命党人,共谋讨袁大计,失败后沈革命热忱未减,决心投身军界。先求学于湖北陆军第二预
(18941926)
显荫
  显荫 (1900—1925) 显荫俗姓宋,名向义,祖籍江苏省海门县。1911年随父迁居本县陈家镇,就读于表东初等小学。后入堡镇第四高等小学,因家贫辍学,任丰乐乡国民小学教员。未几,投汲浜广福寺新慧法师门下,潜心佛学。年余后,经邑人王春林介绍,于1918年12月投宁波观宗寺长老谛闲法师门下,受名显荫。谛闲对显荫十分器重,一年未满,即为之授戒。此后,谛闲去杭州、上海、芜湖等地讲经,必携显荫同往。显荫长于酬应,还擅骈文诗词。 显荫
(19001925)
沈秀之
  沈秀之 (1842—1913) 沈秀之,又名沈根郎,港沿镇人,出身农家,是民国初期堡镇地区抗盐税、打盐行的乡民-的领导者。 沈秀之善武术,尤娴刀法,曾收徒授艺。亦擅伤科,兼晓外科、喉科,行医乡里。沈秉性刚直,疾恶如仇,好扶弱抗强,助贫济急,颇受乡民敬重。 清末民初,本县官府以盐税抵外债,设盐局,严禁私人煮盐,强销高价浙盐。盐栈以次充好,任意抬价,致使盐价暴涨。1913年4月下旬,堡镇劣绅、盐商杨梅轩缉查藏于港沿镇北雅各
(18421913)
李凤苞
   李凤苞 (1834—1887) 李凤苞,字海客,号丹崖,城桥镇人。李少年聪慧,长大后通晓天文历算、地理、兵法,旁及音韵、金石、风角、壬遁、医药、卜筮、诗文、篆隶、绘画等。清同治初年,部檄绘制《江苏舆图》,李遍历四境,丈田数,测海程,定经纬,明界线,仅半年即用准望法精确绘成《崇明图》上送。巡抚丁日昌甚器重,荐于总督、大学士曾国藩。曾奇其才,令李查勘-外海各岛沙线,筹设海防。李又至上海,与熟悉地理诸人绘制地球全图,翻译西文书籍,襄办
[] (18341887)
陆廷珍
  陆廷珍 (?—1884) 陆廷珍,字子贤,陈家镇乡人,著名中医。陆强闻博记,潜心钻研医道,尤重医学理论。陆积数十年临症经验,著有《六因条辨》3册。该书对所见时症的脉象、病原、用药等分别条陈缕析,既佐以古贤论述、又陈明自己见解,由浅入深,言简意赅,深受各地同行赞誉。1981年,山东医学院再版该书,列为学生必读医著。 陆廷珍崇尚医德,凡请出诊,无论昼夜、远近,随叫随到。遇有贫者,常以药费相助。
[] (?~1884)
朱惠萍
  朱惠萍 (1918—1947) 朱惠萍,女,原名朱桂新,新民乡人。朱童年学纺纱,参加田间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忠厚朴实的品德。1938年崇明沦陷后,日军在朱惠萍的家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她家仅有的几间房屋也被烧毁。日本侵略军的罪行,激起她强烈的民族仇恨。1939年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人员经常在朱惠萍家乡一带活动,她的丈夫已参加中共地下党,以办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朱惠萍积极协助。他们的家成了进步青年聚会的地方。后来她
(1918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