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历史人物介绍
龙辅
  龙辅,女,为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常阳之妻。《女红余志》作者,相传为元人。据该书卷首常阳小引,知其父为“兰陵守元度公”之后人。龙辅能诗,嫁武康常阳。常阳曾官于京师、太平。其性情平和淡泊,德行善美,兼善属文。有《龙辅诗选》四卷,已佚,今存《女红余志》二卷。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九有传。龙辅诗,以《吴兴诗存》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
蔡汝南
  蔡汝南(1516—1565),明代文学家。字子目,号抱石,浙江德清人。明朝嘉靖(1522年~1566)年间进士,十七岁即好为诗,有重名,中年专攻经学,知衡州时,常至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传道。
[] 石鼓书院 (15161565)
胡田田
  胡田田(1941~1987)胡田田,女,浙江德清人。1959年7月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虹口区唐山路第三小学、大连路小学、第五中心小学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1983年创造“小学看图写话教学程序法”,1985年创造“小学中年级语文讲、评、练教学法”和“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写话、作文的能力。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优于区的平均水平。学生运用字典,写课文批注,查找资料等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均超过一般水平。胡
(19411987)
胡友信
  胡友信,字成之,又字思泉,浙江德清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四年任顺德知县。初到任,发现前任俞思诚征敛无度,县中吏役大都营私舞弊,贿赂公行,百姓除了负担繁重的捐税外,还要给衙役奉送“月钱”,否则便遭刁难乃至毒打。苛酷的压迫剥削不断激起县民的反抗,歹徒、贼人亦趁机四出烧杀掳掠,为害良民。友信迅速废除横征暴敛,惩治舞弊吏役,堵塞-门路,减轻百姓负担。友信统治手段相当峻猛,他严厉推行“四应法”,一乡有警,前、后、左、右四乡必须立即擂鼓
[]
蔡镇瀛
  蔡镇瀛(1898—1978),初名镇海,字海观,德清县城溪东街莫家弄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求学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系率先闯入曹汝霖住宅的四名学生之一。1926年10月,赴德国达姆城工业大学深造。后到瑞士苏黎世大学任研究员。1930年11月回国。次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1932年,为上海江南造纸厂工程师。其时,江、浙一带纸浆紧缺,镇瀛试验用芦苇轧浆造纸,获得成功,为造纸工业开辟了新原料。后出任南京国民党军政部
(18981978)
杨筱楼
  杨筱楼(1913—1977),原名周嘉敏,小名阿金,德清县士林荡里墩人。15岁时,从湖滩艺人叶久林学艺。十六岁起,随本村滩簧班演出。在《小寡妇粜米》中饰小寡妇,表演细腻动人,嗓音柔婉,扮相逼真,一时声誉大振,观众呼他为“寡妇阿金”。一次,警察以取缔黄色小戏为名捉拿艺人,趁机0。正在演戏的阿金,急中生智,跳入台下妇女群中。警察搜寻,竟认辨不出。1935年,参加“民裕社”,艺名周菊花,在湖州长乐戏馆演出《双蝴蝶》,场场爆满,半月不衰。旋与湖
(19131977)
沈杰夫
  沈杰夫(1894—1975),名文荣,德清洛舍人。年轻时,有志于教育事业,曾开办蒙童馆,免费教育贫家子弟。1913年,乡中疫病流行,死亡无数,乃立志学医,拜-(今属桐乡)金子元为师。4年学成,回乡行医。看病不计酬金,对贫寒之家往往接济医费,深为乡人传颂。当时,各地医生均广收门徒以扩大影响,而杰夫收徒标准极严,一生行医58年,医技仅传8人。常对学生说:“医能救人,也能杀人。有医德便可以救人;医德堕落则杀人甚于刀枪。”1951年,沈杰夫响应
(18941975)
潘春林
  潘春林(1900—1968),湖州人,原籍德清曲溪湾。自其祖先潘东阳起,世代业医,至潘春林已历五代。春林从小随父潘莲舫习医,在湖州开业,从医50余年。“文革”中遭受破孩,于1968年5月31日含冤自尽。潘春林善于应用病因学说,结合“四诊”,对外科疾病进行精细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外科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法则。曾审定炒、煅、煨、制、提等28种方法,对斑螫、砒枣等50余种外用药物的炮制尤有独到之处,在浙东、太湖流域素负盛
(19001968)
俞寰澄
  俞寰澄(1881—1967),又名风韶,号任庐,德清新市镇人。清末举人。在湖州南浔求学时,与张静江结识,后共同经营珠宝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法国巴黎办理珠宝交易时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日,随陈英士等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任湖州军政分府主任。1912年,俞寰澄当选为浙江省议会议员、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6年,在北京出任中国银行副总裁。次年,段祺瑞政府召开新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愤然
(18811967)
史沛棠
  史沛棠(1894—1965),名维清,德清上柏人。出身中医世家。15岁,拜余杭名医姚耕山为师。19岁回乡开业。1914年,因治疗时疫,声誉鹊起。抗日战争时期,移居杭州法相巷开业,创办六通中医疗养院。1952年,与杭城名医叶熙春、张硕甫等合资创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先后任杭州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医学院院长等职。1960年,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沛棠毕生好
(18941965)
许炳堃
  许炳堃(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潜夫,德清县城溪东街人。自幼父母双亡,发愤自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办务本学塾。二十九年一月,得友人资助,赴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织科,并补得南洋官费留学空额,转为官费生。三十三年九月回国。经考试,被清廷授予工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参加殿试,考取一等,任内阁中书。同年夏,由浙江巡抚增韫奏调回浙,任浙江劝业公所科长兼省立第一手艺传习所所长。次年,设省立中等工业
(18781965)
俞同奎
  俞同奎(1876—1962),字星枢,德清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少时,入英华教会学校学习。毕业不久,因父母双亡,遂投靠其叔祖父俞樾,攻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两年后,被清政府选派至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化学,获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从事化学研究。三十三年十二月,偕李景镐、吴匡时、陈传瑚等留学生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先后被选为临时书记、会长和评议员。宣统二年(1910)学成
(18761962)
杨莲青
  杨莲青(1896—1950),小名阿奎,德清新市人。其父一度开设书场,莲青耳濡目染,对曲艺萌发兴趣。恰值著名艺人全如青在新市说评话《五虎平西》,遂拜在全的门下,学说评话。因擅长说功,故将《五虎平西》改为以“狸猫换太子”为主要内容的说功书,并改书名为《狸猫换太子》。说书中吸收戏曲表演艺术,模拟人物呼之欲出,尤其是塑造奸臣形象的“白大面”,能牵动两颊,惟妙惟肖。20世纪30年代,名噪江浙,红极一时,成为“大响档”。说书名家顾宏伯、金声伯为其
(18961950)
俞陛云
  俞陛云(1868—1950),字阶青,号乐静居士,德清人。俞樾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并钦点为探花,授编修。二十八年出任四川副主考。次年,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1912年,任浙江图书馆监督(馆长)。1915年,为清史馆协修。不久,移居北京,与爱新觉罗·溥仪私交甚厚。1932年3月,接溥仪邀佐政伪满洲国书,撕信逐使,终生不与往来。卢沟桥事变后,居京郊寓所,以卖字谋生。著有《蜀輏诗纪》、《小竹里馆吟草》、《乐静吟》、《诗境浅
(18681950)
蔡远泽
  蔡远泽(1886—1945),字惠臣,号璋石,德清人。自幼聪慧,14岁即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学习。次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采矿专业,获硕士学位。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又取得硕士学位。1918年学成回国,历任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教授、教务长,辽宁小八道壕煤矿工程师。1928年,北洋大学改名北洋公学院,受聘为第一任院长。1933年调财政部,就任财政部盐务学校校长。
(18861945)
沈西苓
  沈西苓(1904—1940),原名学诚,笔名叶沉,德清县城风牌弄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后考取官费生,随大姐沈兹九留学日本,就读于京都高等工业学校染织图案系。学习期间,对绘画和戏剧产生兴趣,并结识了日本戏剧家秋田雨崔等人。1924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928年回国。后参加创造社、艺术剧社,发起组织左翼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联华等影业公司担任美工师和编导。导演了
(19041940)
蔡宝善
  蔡宝善(1869—1939),字师愚,号孟庵,德清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二十九年经济特科乙等及第。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陕西宝鸡、泾阳、兴平、三原、长安(今西安市)等县知县。民国初,先后为浙江海宁县知事、内务部秘书、平政院肃政厅肃政使、全国选举资格审查会审查员、江苏省公署咨议长等,授二等嘉禾勋章。1917年12月起,调任江苏省政务厅厅长、金陵道道尹、苏常道道尹,颇著政声。1920年卸任,卜居苏州沧浪亭畔,与张仲仁、费仲深、邓
(18691939)
潘申甫
  潘申甫(1847—1925),德清曲溪(今钟管镇)人。中医世家,始于清嘉庆年间,其祖父鼎、父旭皆为名医。幼承家学,从事外科理论研究,尤以治疗痔疮见长,著名学者俞樾患痔疮,经多方医治无效,经潘申甫数次治疗即愈。俞樾赠“术精祝括”匾,从此,名噪沪、杭,医声远播皖、苏一带,慕名从学者达100多人。精治痔疮,能遵循内科医理,刀法娴熟,医案委曲详尽,独具风格。后经其子青时、其孙鉴清及曲溪国医研究会整理,搜集验案300余例,编成《潘申甫医案》,颇得
(18471925)
姚勇忱
  姚勇忱(1880—1915),一作永成,别署永贞,名弋仲,又名志强,吴兴(今湖州)织里人。南社成员。初在上海学理化,能造炸弹,因而得以结识鉴湖女侠秋瑾。应秋瑾之邀,至绍兴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任职。又加入光复会,和王金发等密谋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大通学堂遭清廷搜查,秋瑾不幸被捕。勇忱连夜逃走,匿于船中,几次险被捕获,幸船夫掩护,方得脱险。后潜赴上海革命志士杨廉处。三十四年,勇忱、杨廉与徐自华会合,
(18801915)
沈家本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湖州)人。父丙莹,进士,曾任刑部郎中、贵州安顺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任直隶(今北京市)、陕西司主稿,受刑部尚书潘文勤赏识。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任间宽严结合,恩威并施,深得百姓赞许。调任保定知府后,在处理一外国教堂被过境军士毁坏事件中,按法据理力争,处理妥善。后升任通
(184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