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历史人物介绍10
筱灵凤
  筱灵凤 (1922—1993)女,原名裘翠贞。一级演员。浙江嵊县崇仁镇人,1922年出生。1930年与胞姐贾灵凤同进高升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随科班演出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等地。1938年进上海演出。40年代初期科班解散,与筱丹桂、贾灵凤、周宝奎等在上海演出。1949年秋,与玉牡丹、金月楼、王笑笑等组成“六艺”越剧团到汉口演出。后“六艺”改为联艺越剧团,与上海东升越剧团合并建成武汉市越剧团,被任命为团长。1956年秋参加湖北省
(19221993)
尹树春
  尹树春 (1921—1981) 原名尹仙凤。女,演员。浙江嵊县浦口上江村人。中-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3年进阳春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业师为钟加昌、金荣水,启蒙戏为《御碑亭》。1936年出科后挂头牌,演出于绍兴、宁波、杭州等地。1940年1月到上海,与竺水招、陈素娥等合作演出于浙东大戏院。此后至1946年,先后与小白玉梅、姚素贞、许金彩等旦角搭档,曾用树春越剧团、素春女子越剧社为戏班名称,演出于大罗天、天潼、恒雅、通商、红星、万
(19211981)
胡章灿
  胡章灿, 男 鼓师。学名胡绛章。浙江省嵊县马仁村人,1921年12月出生。早年因父病而辍学,当道士学过鼓板。1946年底进入上海越剧界,做乐队演奏员。先后在小世界明园剧场、恩派亚大戏院、南京新街口中央剧场、上海正国剧场等处伴奏,直至上海解放。1950年4月,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前身),担任司鼓。1952年与李子川、马良忠等整理编写了《越剧传统曲牌》(内部发行)。1956年起,调往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任教,主教音乐班鼓板、
邢竹琴
  邢竹琴, 女,演员。1921年3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沃基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1931年春,进黄泽越新舞台与王杏花、孙妙凤等同科学戏,业师金荣水。在科班里年龄最小,除多演童生角色外,还演花旦、小生、小丑、老生、大面等行当角色,被称为“小百搭”,又有“神童小生”之誉。她善讲故事,即兴押韵编唱词,姐妹们又称她为“女秀才”。1932年初随科班到上
姚素贞
  姚素贞, 女,演员。1921年出生于嵊县下任村。1930年进坎头村“醒狮剧社”女班。1931年转入华堂镇大王庙大华舞台与尹桂芳、毛佩卿同师习艺,攻旦。1940年与王杏花同赴上海。后与徐玉兰同台献艺,徐玉兰的拿手戏《红楼梦》首次演出的林黛玉就是姚素贞扮演的。在40年代前期,她还与号称“越剧皇帝”的竺素娥、“滑稽大王”的袁金仙、“正宗老生”的邢湘麟演于同乐戏院,当时被誉称是“最佳四柱头”。常演剧目有《盘夫索夫》、《碧玉簪》等,演出最多、配
陈金莲
  陈金莲 (1921—1985)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1年进富润群芳舞台学戏,工老生,业师为男班名小生张云标。1932年至1938年在嵊县、东阳、诸暨、绍兴、杭州、嘉兴等地演出。1941年到沪,与尹桂芳、竺水招等合作演出于同乐、老闸、龙门等戏院,任头肩老生。1943年至1945年,参加姚水娟、李艳芳为首的越华剧团,在皇后大戏院演出。1946年至1948年间,先与傅全香、徐玉兰合作演于九星大戏院,再与毕春芳、金艳
(19211985)
马樟花
  马樟花 (1921—1942) 原名马樟华。女,演员。浙江嵊县马家村人。1932年随养姐(另说是胞姐)赵香佬到马仁村文明女子化装团插班学艺,工小生,刻苦勤奋,艺事大进。同年底,其父(务农兼做鞋匠)自组班底叫她回家,数日后即演出《蝴蝶杯》,饰男主角田玉川,文武兼佳,大受好评。1936年赴沪演出数月,1938年7月再次到沪,应聘于大来剧场四季春戏班,任二肩小生,不久即擢升为头肩,与袁雪芬搭档。1939年7月1日起,先与傅全香、继同袁雪芬到华
(19211942)
佘惠民
  佘惠民, 男,编剧。浙江嵊县白岳乡沙地人,1920年3月出生。1949年3月入伍,5月任嵊县文工队队长,6—10月任绍兴军分区文工团中队长。这年10月至1952年5月,任绍兴地委鲁迅文工团团长。全省文工团整编后,于1952年5月始任浙江越剧团研究室副组长。1954年底调杭州市文化处(局)任艺术科研员。1956年10月任杭州越剧团团长。1957年11月因被错划“右派”下放农村。1980年获纠正后回杭州越剧团任艺术室主任。1983年6月离
邢月芳
  邢月芳, 女,演员。小名邢水金,浙江省嵊县长乐太平乡人,1920年1月31日出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2年入当地霓裳仙云科班学艺。在启蒙老师张瑞标(绍剧演员)的教导下,功底扎实,很快被启用挑大梁,至金华、兰溪、东阳、义乌一带演出《杨五郎削发》、《投军别窑》等戏。后当客师,与姚素贞、叶小婉等为台柱,辗转演出于宁波、象山、天台、海门等地。1935年进上海,参加新舞台、汇泉楼、同乐、永乐茶楼等戏院的绍兴文戏男女混演戏班中演出,拜男班名演
冯九经
  冯九经 (1920—1989) 男,琴师。学名端初,乳名九斤。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人。自幼向先高道士学拉胡琴。1935年进农商学社坐唱班学习绍兴大班,工二胡、板胡、鼓板,也学演员,工老生。1936年进入越剧界从业伴奏,陆续在“寒宫乐团”女子科班、尹树春的“阳春舞台”、陈素娥、魏小云的“吉安舞台”、沈雅琴、竺菊香的“雅金舞台”拉主胡。1938年,进王杏花戏班操琴,演出于嘉兴、硖石、上海、宁波一带,时约3年。又曾为竺素娥剧团拉琴,与竺弟子筱素
(19201989)
姚水娟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
(19161976)
金香凤
  金香凤 (1916—1987) 女,演员。浙江嵊县杨柳塘村人。1931年进嵊县黄泽越新舞台,拜在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门下,与王杏花、邢竹琴等同科习艺,先工旦后改生。出科后,曾与竺素娥、姚水娟等同台献艺,也曾被以袁雪芬为首的“四季春班”聘为客师。她身材修长,扮相俊美。嗓音响亮,唱腔流畅明快,韵味浓郁,唱的[四工调]特色鲜明。1925年前在绍兴觉民舞台演出,很受观众赞赏,当时的《绍兴晚报》称她为“花容月貌、风流小生”,称赞她的表演“水
(19161987)
叶彩金
  叶彩金(1917—1968) 女,演员。浙江嵊县黄洋人。1929年入女子越剧科班新新凤舞台,学花旦。1932年,进入以赵瑞花、魏素云为台柱的瑞云舞台,任二肩旦,努力学习赵瑞花的演技,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宁波初露头角。她嗓音清亮,唱腔和谐悦耳,柔中见刚,念白清晰;戏路宽广,不论青衣悲旦,文武花旦,-泼辣,演来皆得心应手,洒脱自如。1934年年底,她随带转入瑞云舞台学戏的竺水招,离甬到沈家门,组织一副班子,由她担任头牌花旦,邀请奉化来的
(19171968)
筱白玉麟
  筱白玉麟, 原名周彩花。女,二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17年7月出生。中-员。绸厂工人出身。1936年从艺,拜越剧男班名演员白玉梅为师,工小生。满师后搭班演出,任主要演员,演出于杭州、嘉兴、上海等地。解放后,领衔上海华新越剧团。50年代初期,多次率团赴南通演出。1955年随团落户南通,任南通市越剧团团长兼主要演员。在1956年南通市戏曲汇演中,扮演《春香传》中李梦龙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扮演《倪凤扇茶》中
李艳芳
  李艳芳,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人,1917年12月出生。1929年入黄泽新新凤舞台科班学戏,习小生。半年以后随班在浙东一带城乡演出。1933年10月进上海叙乐茶楼演出,合作者有屠杏花、王杏花、金香凤等。1937年在温州演出时开始与姚水娟搭档合作,是年进入杭州大世界演出。1938年1月转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大中华等戏院。同年8月姚水娟离去,继与赵瑞花搭档至1940年4月。嗣后数月,先后与小白玉梅、魏银凤、陈素娥作短期合作演出
毛佩卿
  毛佩卿 (1919—1988) 原名毛秀娟。女,演员。浙江嵊县东乡灵鹅村人。13岁进“大华舞台”科班学艺。不久,女子“的笃班”遭取缔,班主就将“大华”挂牌为小徽班。1933年大华舞台解散,到宁波参加素凤舞台,参演的第一部戏是《红鬃烈马》,她饰薛平贵。演出中她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观众感到耳目一新。1934年在镇海上演《龙潭寺》,主角竺素娥突然倒嗓,她临时顶演竟一炮打响,从此崭露头角。抗战爆发后,赴沪参加姚水娟领衔的越吟舞
(19191988)
任伯棠
  任伯棠 (1919—1968)女,演员。浙江嵊县人, 1933年进湖头文明舞台科班学戏三年,工老生,与章丹桂、许瑞春等为师姐妹,在浙江流动演出。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到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任二肩老生。抗战开始后避难回乡。1938年2月再次到沪,由素凤舞台与四季春班联合演出于上海小剧场、老闸大戏院和大来剧场,与竺秦娥、袁雪芬等同台演出。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参加姚水娟领衔的越吟舞台,演出于大中华天香大戏
(19191968)
赵瑞花
  赵瑞花(1912—1982) 女,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祖籍赵宅村)。因家贫,于1923年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拜金荣水为师,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打下扎实功底。1924年1月,随科班去上海演出,后随该班改名的“女子的笃班第一舞台”在浙江演出5年多。1932年与魏素云(小生)领衔组成“瑞云舞台”,在宁波演至1938年。1935年,聘请著名编导李小楼新编《唐僧出世》,并向京剧学习,
(19121982)
张荣标
  张荣标, 男,艺名两朵花,男班旦角名伶。1913年出生在浙江嵊县廿八都村。11岁进瞻山小学就读三年,因家贫辍学。为生计,欲去学戏,但遭族长反对。因当“戏子”,要破张姓人无“戏子”的族规,就要被革姓除名。但张荣标与父母宁犯族规,也要进班习艺。1927年,男班名丑喻传海由沪返乡,在廿八都村招生办男班,张荣标拜在他门下,工旦。因遭族长蔑视,很不服气,立志学成,进步之快,科班为魁。在启蒙戏《仁义缘》中派饰赵素娥、《琵琶记》中饰赵五娘。未出师门
伊兵
  伊兵(1916—1968) 男,戏剧理论家、戏曲作家。原名周纪纲,又名周丹虹,浙江省嵊县人。肄业于杭州安定中学,自幼爱好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剧团,从事救亡活动,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浙南红军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受训,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服务团副团长。皖南事变脱险后,进入四明山根据地。1943年,任浙东行政公署社教队指导员,吸收越剧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尝试越剧男女合演,创作了《血钟记》、《桥头烽火》、《
(1916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