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历史人物介绍3
李鲁连
  李鲁连,原籍浙江省嵊县,一九二七年生于山东青岛。他是“一二·一”惨案中师院第一个死于国民党武装暴徒的手榴弹之下的,牺牲时年仅十八岁。鲁连的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门任职,服务地点调动频繁,鲁连从小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却从来没有回过故乡。鲁连六岁在青岛进小学,七岁到浙江金华,八岁到萧山,九岁在萧山初小毕业。一九三七年,在湖南醴陵读高小,读了一年半,因祖母去世和父亲患病,辍学到衡阳。一九三九年,由衡阳到昆明,考入南菁学校,半年后,随父到禄丰,
“一二·一”四烈士之一 (19271945)
周泰福
  周泰福(1883.11— 1950.9),字汰束,又字无羁,晚年号冰渔老人,嵊州开元镇人。曾就读于政法学堂,毕业后赴江西任法院推事,后辞职回到开元,学习中医学,并兼任开元蒙学堂教师。辛亥革命时期,周泰福深感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参加光复会。在家乡率先剪去辫子,并积极宣传光复会的主张,深得辛亥志士徐锡麟赏识。当时为防卫土匪侵扰,嵊县各村纷纷成立自卫武装,被公推为民团团总。因忠于职守,深为勾结土匪之劣绅所憎恨。1932年7月,在带儿子周丹虹(伊
(18831950)
王京岐
  王京岐(1895~1925),又名景岐、钰孝,嵊县中南乡长安村人。14岁毕业于县立小学,17岁入金陵大学,18岁转入之江大学。民国8年(1919),入留法预备学校,翌年6月,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刚夫郎司公学等校攻读工科。10年,北洋军阀政府派朱启钤、吴鼎昌等前往法国借款5亿法郎,以川、滇、粤、桂四省采矿、筑路权及全国印花作抵,京岐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召集侨胞,包围中国驻法大使馆,反对当局丧权辱国行径。9月,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为争取里昂中
(18951925)
邢乐中
  邢乐中(1895 — 1973.6),名默,谱讳曰中,嵊州长乐人。大革命时期,拥护孙中山的新-、拥护国共合作。1926年冬,加入国民党,为长(乐)开(元)太(平)区分部的发起人之一。1927年2月,任国民党嵊县县党部农工部农民委员。奔走乡村,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立农民协会,推行“二五”减租,投身于国民革命。嵊县“四·一二”惨案后,被委为县党部佃农仲裁委员会主任、长乐区佃农理事局主任,后愤而脱离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与
(18951973)
张仲愚
  张仲愚(1899.10 — 1951.2),嵊州沙园村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丝织专业,后去上海,入纬成绸厂。1926年,与同行的几个技术员合股开办宝华绸厂。1927年,任天衣绸厂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厂回家。1938年,张仲愚当上了国民党嵊县画图乡乡长。1941年底,嵊县县城即将沦陷,中共嵊新县委为开展游击战争,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武装。竹山村的保长(中共党员)郑苗以保卫家乡的名义,成立自卫队,张仲愚积极支持。1942年秋,嵊
(18991951)
魏湘生
   魏湘生,嵊州人。早年曾去上海绸厂做工,后回乡当过农民、乡村小学教师,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进入新昌战时政治工作队,任队内中共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新昌县工委书记。根据上级指示,将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农村,注重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40年12月,任中共新昌县特派员,及时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领导党员以乡村小学教师等社会职业为掩护,组织群众,开展斗争。1941年10月,调任
王寄松
  王寄松,原名成季松,嵊州人。1932年开始参加工运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参与组织了上海美亚十厂工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寄松受上海丝绸系统党组织指派,回嵊县开展建党活动。通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发展中共党员。9月,成立中共嵊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938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先后任新四军七师组织干事、直属队总支书记、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1943年9月,被派回地方工作,任中共和(
陈布衣
  陈布衣,原名裘樟培,曾用名裘祖恩、裘金昌,嵊州人。1931年,进嵊县长乐润丰钱庄学徒,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35年,组织周飞、周斯明等进步青年,成立“求知”读书会,政治上日趋成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嵊县开(元)长(乐)太(平)分区党委书记、水竹庵分区党委书记。1939年2月,任中共嵊西区委书记。1940年1月,任中共嵊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1年12月,调余姚工作,先后任中共余姚县逍林区特派员、山南联络员。1942
齐昌瑞
  齐昌瑞,(1913 — 1948.10)又名明、浦千、才刚,嵊州黄泽镇白泥塘村人。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抗战时期,全家有10人参加了革命,6人加入共产党,3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小学毕业后,回村参加村国术团练拳习武。1938年冬,进村校识字夜校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村中发动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并在村保甲长中安插共产党员,使这个村10个甲长中有6个党员,成为红色保垒村。1942年2月,齐昌瑞参加中共嵊新县委领导的嵊
(19131948)
王正山
   王正山,又名王明远,嵊州北漳镇东林村人。1930年,到上海美亚绸厂当织绸缎艺徒。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任上海法南区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3月,因领导美亚绸厂-斗争被捕入狱。1936年10月出狱后,在浙江长兴县休养期间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王正山回嵊县开展建党工作,通过团结广大进步青年,组织抗日流动宣传队、乡村救亡协进会、安排进步青年进入政治工作队等方式,宣传抗日救亡,同
邢子陶
  邢子陶,又名尹阿根,1912年10月生,浙江嵊县长乐镇沃基村人。1929年7月到上海美丰绸厂学徒。1930年7月由于带头组织工人-被开除。9月进美亚织绸总厂做工,年底转美亚十厂,与进步工人成立读书小组。1933年5月任总罢工委员会负责人,被厂方开除。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组织部长。10月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不久任共青团沪西区委书记。1934年2月回浙江开展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37年9月因国共第二次合
(19121998)
丁友灿
  丁友灿,原名丁猷灿,字介臣,又名周志远,嵊州市浦口镇人。1926年嵊县剡山高等学堂毕业后,即回家任故江乡(现属浦口镇)乡长,在自家的百亩田地上,推行二五减租。1927年初,赴杭州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学兵队,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四·一二”-政变后,返回家乡。期间,继续实行“二五”减租,用自家的田租等兴办学校并义务当启蒙教师。1937年8月,受党组织安排,丁友灿接受共产党员张贵卿在家养病。在张的影响、引导下投身革命。10月,与张贵卿
钱章超
   钱章超,嵊州长乐镇寺西苑村人。1937年,在家乡组织农会,开展二五减租,并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担任保长。1940年6月,参与发动农民参加党领导的嵊县“六·三”饥民-斗争。1942年12月,根据中共嵊西县委的指示,建立国民党嵊县第一联乡总队情报组,任组长,掩护县委开展工作。并通过这一合法名义,搜集情报,收购弹药,提供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钱章超留在原地坚持斗争。1946
张珂表
  张珂表,又名契如,嵊州石璜镇寺根村人。早年就读于崇仁公学,1923年,考入杭州商校,1924年辍学,进嵊县农工银行当学徒,后转为职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著名爱国人士史量才创办的上海量才流通图书室附设的读书指导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左翼文艺书刊。1935年,通过上海“生活书店”、“读书会”,购买一批进步书刊,在嵊县举办流通图书室。10月,组织“明生读书会”,主编《剡声日报》副刊《明生》、《我们的园地》等,宣传民
马东林
  马东林(1906—1928),字旭初,曾用名施仁,嵊州人。从小由杭州表伯收养。由于受进步思想影响,较早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1923年,参加了杭州工人声援“二·七”大-的宣传、募捐活动。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任杭县县党部农运主任、西湖直属党部委员,深入农村,宣传二五减租,成立农民协会等。1926年,马东林由卓兰芳、郦咸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初,北洋军阀孙传芳部的散兵窜到杭州西湖玉泉附近-掳掠,他率领西湖区农民武装打
(19061928)
张扬
   张扬,原名周小兰,曾化名方莳、王立均、孟小非,嵊县开元五村人。1941年,在中共嵊县党组织的影响下,参加当地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长乐区委宣传委员、长乐区委书记等职,并以小学教员职业为掩护,开展组织抗日团体、发展党员、输送先进青年参加部队等抗日活动。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浙东主力北撤,张扬被任命为嵊西党组织负责人,奉命坚持嵊西地区斗争。10月,与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接上关系,按照上级指示,做好转
应怀易
  应怀易,又名赵子逊、沈炼,嵊州长乐镇坎流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组织教育引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考入当时迁来嵊县坎流村的宁波中学,一面读书,一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他组织暑期回乡青年学生办夜校,教唱抗日歌曲,成立“北斗”读书小组,宣传抗日。1941年后,根据中共嵊西特派员的指示,在长乐通过组织青年服务队、青年暑期短训班等,团结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活动。1944年3月,任中共嵊西县委宣传部长
钱松初
  钱松初,嵊州长乐镇四村人。因家庭贫苦,10多岁才进新祠堂小学读书。1938年夏,进长乐党组织创办的台门学堂学习。在夜校中,他进步很快,并始懂得革命道理。是年秋,由陈布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工作。并参加嵊县抗敌后援会文化工作队长乐区队成立的农民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2年春,钱松初被抽壮丁,在上东华堂服役。嵊县沦陷后,带枪逃回到家中。日军侵占长乐后,钱松初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团结进步青年与日军开展斗争。日军
商纪连
  商纪连,(1917.1— 1941.8)又名商健民,嵊州博济镇上沙地村人。1932年,到上海亚美丝绸总厂学徒,参加了反对资本家削减工人工资的斗争。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进入共青团法南(法租界和上海南区)区委工作。同年冬,担任了共青团江苏省委交通员。1934年春,参与组织领导了上海亚美绸厂等12个工厂的大-,因而被国民党当局通缉。1934年,商纪连受共青团江苏省委派遣,由沪返嵊,筹建共青团组织。他根据上级的指示,
(19171941)
夏白
  夏白,原名裘愉堂,1924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崇仁镇一个店员家庭。正直善良的父母,清贫的家庭,俭朴的生活,严格的家教,使他和劳动人民非常亲近,对英雄人物非常仰慕。1937年,夏白考入嵊县中学,他成绩优秀,办事稳健,关心同学。虽然他年纪最小,但同学们都信任他,常到他家议论国家大事,通过他借阅《论持久战》、《大众哲学》、《铁流》等进步书刊。他还把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道理,通俗具体地告诉同学们。不久,抗日怒潮就
(192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