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历史人物介绍
方红霄
  方红霄(1970- )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之一。湖南省岳阳市人,1970年生于岳阳君山许市镇肖台村。现任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五中队中队长。1999年4月23日,-接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代表,见到来自云南边隆执勤第一线的方红霄时,亲切地握着方红霄的手询问情况。总书记曾三次接见他。作为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他在与形形色色犯罪分子殊死较量中,以胆识、勇猛和智慧,铸造了新一代人民的忠诚卫士形象,成为全军和全国人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之一
郭建光
  郭建光(1959~2002),男,汉族,祖籍湖南省沅江县,1959年12月23日出生于钱粮湖,在钱粮湖农场六分场读小学、中学,层山中学(现君山区一中)高中毕业,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1986~1989年在山东济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中国民族学院任教,1993年调国家文化部,先后任艺术处科长、副处长、处长,艺术司副司长、司长等职,2001年,调甘肃省张掖市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因车祸身亡。
(19592002)
龙瑞麟
  龙瑞麟(1939~1996),广兴洲镇人。196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0月任研究员,198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始,任《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常务副主编,还担任刊物APProx.Thery and Its Appl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工作。1995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工作勤奋,学风严谨
(19391996)
方德荣
  方德荣(1913~1992),采桑湖镇肖台村人,毕业于国民党中央炮校。先后任少校参谋主任、中校处长、炮兵团长。绥靖上校,后勤台长,离大陆前晋升少将督军。1949年去台湾后任金门前线副总指挥。1992年病故台湾。
(19131992)
贺凤生
  贺凤生(1932~1992),君山区钱粮湖镇人,祖籍湖南省湘潭县竹鸡塅。其祖母是毛泽东的姑妈。父亲贺晓秋与毛泽东同窗5年,年轻时,跟随毛泽东干革命,变卖家产支持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大革命失败后,-携家背井离乡,到南县华阁丁字堤光复垸靠打鱼捞虾、砍芦柴、担围子糊口。1927年,毛泽东到华容考察农-动,贺冒着生命危险护送毛泽东脱险,并送给毛泽东路费。1932年,贺凤生出生在光复垸。1939年举家搬至岳阳县管辖的隆庆垸孤儿院码头(1951年12
(19321992)
王兆华
  王兆华(1916~1987),广兴洲镇黄安村人。祖籍山东省济宁县长沟乡钱海村。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33年9月,投奔张学良第五十三军一二九师六八三团,历任副排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1935年11月,部队驻西安,护送张学良乘“大拨云”飞机赴甘川与共产党会谈;并按总司令部命令,冒着生命危险,3次运送面粉、0、弹药到甘川解放区。1936年12月12日前夕,任三营副营长,“西安事变”当日,协助营长带兵抓捕蒋介石。三营战士配合西北军
(19161987)
夏耘山
  夏耘山(1917~1986),学名达聪。世居岳阳河西开井山麓夏家冲(今君山区许市镇横山村)。1938年2月,入朱婴创办的东山中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1月准备步行赴延安时,遭地方政府阻挠。194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在新四军领导的抗日地主政府任乡秘书、副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串连白区进步青年黎作楷、黎作善、王锡波等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曾在一夜之间,与大家一道将100多张革命标语贴在广兴洲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岳阳县第四区(殷
(19171986)
熊小村
  熊小村(1911~1978),原名熊小春,君山区柳林洲镇芦花洲村人,8岁开始读私塾。1933年8月入岳郡联中。1936年7月考入长沙妙峰中学,准备高中毕业以后学医或读师范。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及腐败、溃退激起熊小村对当局的不满,1938年4月初,与同乡夏琦、黄西权一同奔向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副班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调区队长训练队学习。1939年4月,在抗大一大队六队任区队长,1943年10月
(19111978)
张海山
  张海山(1907~1976),广兴洲镇人,原籍湖北省洪湖县戴家场镇。17岁时在学校参加革命,历任中共地下党沔阳县人事科长、《红潮日报》总、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同时负责组织工作。擅长琴、棋、书、画和雕刻。1932年9月,广共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崔琪率省政府武装人员向华容方向突围,张海山等率红军主力突围北上,省政府人员被阻,根据中央“化整为零”的指示精神迅速分散撤退,要求以后凭省政府签发的证明寻找党的地下组织
(19071976)
杨成林
  杨成林(1904~1957),号墨行,广兴洲镇人,原籍监利县桥市乡三岔村。1927年春,与共产党员庄南香等组建何桥乡农民协会,任主席。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建立中共何桥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9月,负责洪湖西岸各乡-的组织工作,9月中旬,带领千余农民参加邹码头、韩家埠等地的-。1929年春,任中共监利县委委员、二区区委书记。4月,组织全区近3000名农军和农协会员配合红二军团攻打朱河等地。1929年9月,任中共监利县委组织
(19041957)
宋葆畴
  宋葆畴(1883~1956),原名宋奇,今君山区人。在湖南省立高等学堂求学时,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曾任《北京民报》、肇庆军务院司令部财务委员、北伐军湘川边区代表、江华县县长、湘军总司令代表、新堤(今洪湖市)税务局局长,北伐后任湘中汽车路局局长、岳阳县救济院院长、中华文学院国专教授。岳阳沦陷时,日军慕其名,欲委以伪职,他假酒发疯,佯装神经错乱,得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参议、省人委参事室参议。
(18831956)
刘桂泉
  刘桂泉(1882~1945),又名刘须有(西友、西有),广兴洲镇永明村人,原住长沙幕云市西塘村龙坑子。读过五年私塾,从小跟随父亲做木工。1922~1925年,刘桂泉先后结识了湖南早期革命活动领导人滕代远、易礼容、任树德、陈伏泉、李德霜等人。经滕代远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近桥区南路十三都任农民协会负责人,并兼任十三都党组织工作,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工农联合代表大会。与其长子刘云生(湘鄂边特派法庭特派员)合称“革命父子”,动员叶魁率领农
(18821945)
李维湘
  李维湘(1892~1943),字兰溪,祖籍监利县广兴洲(今君山区广兴洲镇)。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十八日。毕业于上海明德大学数学系,精心于代数、几何研究,著有《几何学难题解》,编《代数几何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普通中学教材。历任国民政府湖南省财政厅署长,国民党中央行政院会计处处长。其时又与张开莲合撰《统计学》(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后任财政部督察处巡视员。民国32年巡视湖南常德地区,不幸被日寇飞机轰炸,殉难于客轮之上。葬常
(18921943)
崔琪
  崔琪(1899~1932),曾用名品炎、和尚,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人。自幼读书,因父早丧,母亲改嫁,12岁辍学,由伯父扶养成人后,自谋生路。因势单力薄,负债累累。1927年,以赖债不还被乡公所关押起来,崔设法逃脱后,直奔洪湖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因表现特别勇敢,多次立功,被评为模范战士。后入监利县警备队,在8月的一次夜战中,策应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向敌发起猛烈进攻缴枪60余支。1928年2月,崔在参加攻打监利县城战斗和年关-中,功劳卓著,经
(18991932)
蔡星泰
  蔡星泰(1900~1931),字东必,钱粮湖镇层山人。民国13年(1924)与何长工在华容县松树岭同办革命进步学校,1925年先后任福王乡、大乘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6年任县农协总局秘书,组织农民-,率队协同叶挺所部的北伐军大破伪湘鄂反动势力于江南,活捉敌匪官张合林等。1927年“马日事变”后,任总局副职兼秘书,出席武昌会议,在49路工农革命军总指挥贺龙亲自率部队支持下,与鄂西农民武装紧密配合秋收起义,在湘鄂边区及东洞庭湖地带机动作
(19001931)
张良友
  张良友(1849~1913),字铺仁,官印修德,别号文卿,广兴洲镇板岭人。任职湖南候补巡政厅,清廷曾放官山东道台,未到任。民国2年农历三月初二,张乘船夜泊广兴天星洲,与妻颜氏登岸回家,途中遇-,迷失方向,陷入沙滩泥沼冻殁,葬板岭。
[] (18491913)
黄本谦
  黄本谦(1827~1893),字平甫,别号湘南,官名海仪,许市镇石桥村人。清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同治十年,辛未科大挑一等。历任江西乐安、进贤知县,加同知衔。为政清廉,关心百姓,人称黄青天。病殁,葬巴陵二十一都陀龙港闵子巷。葬之时,地方后学廪生、生员、贡生、监生等同赠匾额:“程朱遗派”。著有《半知录》、《昭祜堂诗稿》、《吏事杂稿》、《序传》、《书启稿》、《时艺稿》,待梓行世。所著水利文章《荆江洞庭利害考》,至今仍为世人推崇。其墓1958
[] (18271893)
钟谦钧
  钟谦钧(1805~1874),字秉之,号云卿。巴陵楼西湾(今西城街道办事处望城居委会)人。世代以耕田为业,家境较为贫寒。少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塾,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不愿在家里种田,就出门做生意。不到几年,积累了一些钱财。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钟云卿捐了个从九品官,朝廷将他分发湖北试用。咸丰元年(1851),任沔阳锅底司巡检。咸丰九年,迁任直隶洲同知,戴知府顶戴。同治元年(1862),迁任汉阳府知府。同治八年任两粤盐运使。同治十三
[] (18051874)
林文竹
  林文竹(生卒不详),字虚亭,巴陵楼西湾(今西城街道办事处望城居委会)人,清乾隆元年(1736),祖父林元仓率家室从湖北迁到楼西湾定居。父亲赞盛于同年中进士,迁任湖北京山县知县。林文竹从小聪颖,但不爱学习。先后有六、七位教师因管束不了他而离去。后来,林家请到一位很有学问的叶先生教林文竹读书。叶先生看到林文竹桀骜不驯的样子,鄙夷地说:“八岁无用。”林文竹听到,接口朗声答道:“三年有成!”叶先生听后,又惊又喜,认为孺子可教,于是,决心把自己所
[]
金潜谷
  金潜谷(1783~1848),君山区许市镇人。明洪武初年,金氏家族自江西迁入岳阳西乡,在珠目山麓落籍,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金潜谷天质聪慧,学有所成,专心执教,矢志不渝。他认为“非潜不深,非谷不沈”,故改号潜谷。清道光年间,先后创办珠峰书院、洞庭书院,为弘扬儒教,淳化乡风,提高一方民众文化素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杏坛,困难重重,在《咏洞庭书院讲堂旁樟树》中,曾慨叹“道帜张处树生色,且挹洞庭涤愁肠”。著有《道统录》12卷、《金氏遗书》5卷
[] (1783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