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名人录
孟嘉
  孟嘉,字万年。江夏郡鄳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官员、三国时期东吴司空孟宗曾孙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 。早年便名扬京师,后历任庐陵从事、江州别驾、征西参军等职,在任上受到了庾亮、褚裒、桓温等人的器重和欣赏,甚至得到了晋穆帝的亲自接见。晚年长期在桓温幕府任职,担任桓温的从事中郎、长史,于五十三岁(一作五十一)时去世。留有“孟嘉落帽”的典故。其生平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附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声流京邑孟嘉幼年丧父,侍奉母亲带着两个弟弟生活。后娶东晋名将陶侃第十女,孟嘉在家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乡人的称赞。孟嘉襟怀淡泊,语言简默,很有度量,
[]
华嵒
  华嵒(1682~1756年)华嵒,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白砂道人、离垢居士。清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七(1682年11月21日)生于上杭县白砂华家亭(今属蛟洋乡)一农民兼造纸工人的家中。他小时曾上蒙馆读书,不久因父亲早死,家境贫寒而辍学,上纸坊当学徒,常利用纸坊废弃的破损纸张自习绘画,爱之入迷,渐谙画技。康熙四十二年,村中重修华氏宗祠,议绘壁画,族人荐举华嵒,但族长却雇请外地画师来承绘。华嵒气愤之余,赶夜悄悄爬墙进入祠堂,左手举着火把,右手奋笔挥毫,抢先绘好《高山云鹤》、《青松悬崖》、《水国浮牛》、《倚马题诗》四幅壁画,不待天亮,便背起行囊远离故乡,去杭州。到杭州后,华嵒认识了徐逢
[] (16821756)
李思齐
   李思齐(1323—1374)字世贤,元末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人。元朝末叶,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反对异族统治,元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至正十二年(1352)思齐与察罕帖木尔在罗山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勘乱”,知汝宁府。数年间,先后复汴梁,定山东,逐刘福通,降田丰,以功授四川行省左丞。至正十八年(1358)率兵进陕西,屯凤翔,从此割据一方,拥兵自大,自除属官,征纳军需。在此期间,为备川蜀,修筑了益门镇。至正二十五年(1365),因讨孛罗帖木尔有功,封邠国公、中书平章政事,兼四川行省枢密院事、虎符招讨使。察罕帖木尔在益都被剌而亡。养子扩廓帖木儿袭官统兵,旋晋河南王,节制全部元军。是时,朱元璋奄有江
[] 元末明初大将 (13231374)
陈奇
  陈奇,(1910—1956),河南省罗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25师排长,连长,营长,27师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副团长,二团团长,蒙南支队支队长,第一旅二团副团长,鲁中军区第二团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淄博卫戍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九十五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01956)
胡日新
  胡日新,又名克纯,1901年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县城东南胡楼村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1920年加入尚伯华、尚钺组织的“罗山青年学社”,担任农民部负责人。1922年到潢川“省立第七中学”读书,常去罗山、信阳等地了解形势,探索真理,寻找革命道路。后来他为革命离别母亲,长年奔波在外。最后一次回乡探亲时,母亲泪如雨下。胡日新说︰“妈呀,我干的是为穷苦大众谋生存的事,不能在妈身边尽孝,求妈谅解。”母亲说︰“嗯,我懂,你放心去干大事吧”1924年秋,胡日新休学回到罗山县,在城郊组成有五六十人参加的“红枪会”,为减轻劳苦大众租税负担而斗争。他的活动深为地主豪绅所痛恨。河南省参议员、罗山县城头
(19011938)
丁振铎
  丁振铎(1842(壬寅年)~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镇黄湖人。1859年中举,1871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功臣馆纂修官、国史馆总纂官、监察御史、京畿道台、布政使、云南和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协理资政院事兼弼德院顾问大臣。1877年任会试考官时,北京富商冯恩照之父贿赂六部官员,赐冯恩照为举人。丁获悉后,奏呈光绪帝,核对冯考卷笔迹,光绪帝下令查处。1883年任监察御史期间,遇京城一王爷住房多年不纳房产税,他用铁链铐锁王府门前石狮,以示王爷犯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门人恣行京市,0银两,丁将其依法查处。1901年出任云南总督,经查云南普河镇总兵高德元蛮横骄奢,
清末云贵总督 (18421914)
刘志敏
  刘志敏(1903~1935年),河南省罗山县人,女。民国11年(1922年),考入省立开封北仓女子中学,在校期间,刘志敏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的影响下,参加女中学生举行的-、-,声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罪行,声援北伐战争等活动,并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刘志敏是当局抓捕的对象。她逃出河南,到了武汉,找到党组织。党组织决定派刘志敏到苏联学习。同年秋,她从武昌到达上海,登上停泊在黄埔江的苏联商船。11月6日安全抵达莫斯科,分配在中山大学学习。刘志敏在苏联学习期间,认识了在东方大学学习的中共党员李翔梧。民国17年春,他们结为夫
(19031935)
张国清
  张国清,男,汉族,1964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初六日)出生,河南省罗山县灵山镇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9月至1985年9月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技术专业学习。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学习。1987年7月至1988年10月任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成套项目与技术出口处项目经理。1988年10月至1989年10月任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东地区部地区经理。1989年10月至1993年2月任中国北方工业公
桂干生
  桂干生 (1911年—1945年)原名桂本宏,罗山县周党乡桂店村人。桂干生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仅上学3个月,民国十六年(1927年)受熊少山、郑新民的影响,举家投身革命,成为罗南山区农-动的骨干。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桂干生与父亲、兄弟一起在家乡组织农民-,其父与兄弟遇难,桂干生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突围后参加红军。是年加入中国0。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一带转移,行到鄂北枣阳与敌遭遇,桂干生在战斗中负伤晕厥,苏醒后部队已远去,他克服重重困难,只身追上部队。部队前进途中,桂干生强忍伤痛拉着马尾坚持前进。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边区开辟革0据地。
罗山农民运动的骨干 (19111945)
万晋
  万晋(1896—1973),河南罗山人,农业教育家、林业与水土保持学家,测树学专家;1912年考入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河南大学);1918年以公费留学资格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林学,1924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同年五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27年8月开始长期执教于河南大学农学院,历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处处长,重庆农本局调正处处长,河南救济分署技正兼技术室主任,上海善后管理委员会技正,中华林学会、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建国后,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河南农学院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毕业后于1912年入开封
林学家 (18961973)
陈伯华
  陈伯华(1929.9—)  别名伯华,河南罗山人。擅长中国画。1946年后入国立杭州艺专国画系,国立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国画 系。1950年到东北,任牡丹江师范副教授。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苍松旭日》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神州大地处处皆春风》为人民大会堂收藏,《和平之春》为周总 理纪念馆收藏。出版有《陈伯华花鸟集》。著有《美术基础知识十六讲》。
郑汝骊
  郑汝骊,(1917-1984),1917年农历3月3日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他先后在保定念小学,在沈阳念私塾和小学(沈阳第五小学),在齐齐哈尔念初中(黑龙江省立一中),在战乱中念完小学和初中,总共才用了五年时间。1930年在齐齐哈尔省立一中初中毕业时,年仅13岁。1933年,郑汝骊进入北平北方中学读高中。1936年秋,考入燕京大学。当时抗日救亡的空气高涨,民先组织就是那年秋后建立的。郑汝骊虽然未加入民先,但他同情和支持民先的救亡行动,他的挚友亓象岑(解放后曾任济南市委书记等职)等就是民先的骨干分子。第二年“七七”事变爆发。郑汝骊通过-间的何友恂认识了刚从辅仁转来的姚克荫(姚周杰),他是当时燕京大学
(19171984)
尚钺
  尚钺 (1902—1982)号健庵,原名宗武,罗山县城关镇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尚钺出身于破落的地主家庭,民国六年(1917年)进开封二中学习,“五四”运动后为河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民国九年(1920年)假期回罗山组织青年学社,传播进步文化,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民国十年(1921年)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预科。次年利用假期返回罗山,组织青年学社创办《三日报》。此后,追随鲁迅先生从事进步文学创作活动,为《莽原》周刊撰稿,参与创办《狂飙》等进步文学期刊。他的作品以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的最底层,鲁迅将其小说《斧背》、《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言》中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19021982)
张轸
  张轸 (1894—1981)字翼三,罗山县竹竿乡河口寨人。-队爱国将领。张轸幼年读乡塾。清宣统元年(1909年)夏进开封陆军小学学习。民国二年(1913年)考入南京陆军第三中学。在校参加黄兴领导的讨伐袁世凯的运动,后被军阀0通缉,-秦洛地区三年之久。民国四年(1915年)张轸进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民国七年(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次年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培训班。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回国,先后在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胡景翼的国民军中任职。北伐时期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战术总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随第六军进入江西攻打军阀孙传
爱国起义将领 (18941981)
谢家庆
  谢家庆(1912-1940)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男,1912年出生,河南罗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身经百战,负伤多次。1937年入抗大学习。同年底任磁县工作团团长,并组建了1支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转战于晋、冀、鲁、豫各地,在粉碎日军多次“扫荡”战斗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1938年12月任八路军第129师抗日先遣支队3大队大队长。1940年调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6团团长,后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率领全团参加收复榆社之役,歼敌1个大队。后敌人以十余万大军对晋东南实行“毁灭扫荡”,他率
(19121940)
谢玉安
  谢玉安,男,汉族,1963年9月生,河南罗山人,在职大学学历,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2.09—1985.08安阳地区卫生学校中医专业学习1985.08—1992.07安阳地区卫生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1992.07—2002.01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主任干事、副部长,-联络部部长,省青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其间:1993.09—1995.09郑州大学政治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09—1996.11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9.10—2001.11挂职任邓州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2002.01—2003.06河南省商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熊桐柏
  熊桐柏(1915-1941),河南罗山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第28军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6次负伤。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第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因伤重留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治疗。1939年伤愈后在黄冈、麻城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0年8月率部编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独立团,任副团长。参加在鄂皖边反击百日围剿的战役。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42团,任团长。率部继续向安徽宿松地区挺进,一度打通了与新四军第7师的联系,配合新四军第2师进行战斗。同年10月间,在湖北黄梅小溪山(又名古角
抗日英烈 (19151941)
黄中岳
  黄中岳(1904-1934),河南省罗山县人。字培善,又名黄本初。宁都起义领导人。曾任红5军团红15军军长。1920年,黄中岳进入冯玉祥部第16混成旅当兵。后入南苑学兵团学习,曾任排长。1924年,黄中岳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1925年夏,黄中岳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后,黄中岳辍学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工兵教官、手枪旅参谋长、手枪团团长、第14师1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74旅1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中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于12月14日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部在江西宁都县起义。起义部队编为红5军团,被
(19041934)
方政
  方政 (1951~)籍贯河南罗山,生于江苏南京。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68年赴江苏仪征插队。历任淮阴县轻工机械厂车工、工会办事员,南京市栖霞区副食品公司工会办事员,区商业局秘书,区委办公室秘书、秘书科长,区报副总,区文化局副局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报总,区文化局局长,区文联常务副主席。2002年起兼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诗羽栖霞》、《人生况味》、《方政短诗选》、《方政现代哲理诗选》。作品先后获南京市政府第五、六届文学艺术奖。
全部罗山名人>>>